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微博兴起粉丝买卖 分析称乐于拥有粉丝或因自恋

来源:金羊网-新快报
2011年05月18日00:51

  微博时代,部分用户密切关注着自己和他人“粉丝”数量的消长,并兴起“粉丝”交易

  过去一年间,中国互联网应用的最大热门非微博莫属。通过手机、电脑随时上传信息、接受“粉丝”们的评论和转载,已经成为许多人的生活习惯。对于博主来说,拥有更多“粉丝”,就拥有更多关注,同时也增加了随时记录、分享生活的兴趣。

  因此,“粉丝”也成为网友津津乐道的话题。不少微博主们热衷于比较相互的“粉丝”数量,甚至催生了所谓“粉丝交易”。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谁在进行“粉丝”交易?有多少人真正在乎“粉丝”数量?“粉丝文化”的背后反映了怎样的心理?

  现象

  微博争夺大战催生“关注”交易

  “"粉丝"0.1元一个,"转发"0.1元一条,"评论"50元20条。”提供“微博刷粉”服务的雄鹰工作室这样介绍自己的业务。

  “我们的账号有头像、有昵称、有关注,和真实账号无异。”雄鹰工作室一再保证。其所出售的就是“马甲”,它们正推动着“人气买卖”升级换代。

  “在"微博争夺大战"中,哪一家微博的"粉丝"数量多,哪一家对用户就更有吸引力。"粉丝"数量上不去,会给网站的市场推广带来很大压力。”某门户网站微博运营部门知情人士直言,“粉丝”的数量和网站的发展壮大已经息息相关。

  分析

  乐于拥有“粉丝”和“自恋”有关

  那么,究竟是怎样的心理催热了“粉丝”交易呢?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很关注自己在他人面前的形象。我们不断在他人或自己想象的观众面前表演自我,留恋自我的形象。”业界人士张嫱提出,乐于拥有“粉丝”和人们的“自恋”心理有关。

  正是这种心理,促使人们关注自己“粉丝”的消长,也关注他人“粉丝”的增减,并以此评判微博的价值。于是,短时间内提升人气,也就成了一些博主的追求。

  唯恐自己不新急功近利买“粉丝”

  商业行为得以扎根的土壤,是当下一部分人的文化赶超心理。

  “和国外相比,中国人对新兴媒体过度热捧。”北京大学教授王岳川认为,这和中国社会的特殊文化心理有关:“反权威、反传统,唯恐自己不新。不是宁静致远,而是在焦躁中赶超。急功近利地购买"粉丝",是赶超心理的个人体现。”

  他认为,“这种行为基于特定的网络氛围,似乎谁的嗓门大、谁的口水多,谁就是赢家。这破坏了和谐的社会气氛,不利于形成建设性的意见,对国民精神的培养不利”。

  与这种急躁心理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部分网民对“单纯阅读”和“兴趣书写”的坚守。

  “真正玩微博的人,不会太关注自己到底有多少"粉丝"。”网络作家王小山也是微博用户,在接受采访时,他表示很难理解有人会购买“粉丝”,“在普通用户里,其实盲目比拼"粉丝"数量的人也不多。没有头像、没有博文的所谓"僵尸",可能是刚刚注册、还不太会用微博的人”。

  一味追求“粉丝”数量,背离了“微博”作为个性化信息发布和分享平台的初衷。只有发自内心真正感受到乐趣、真正热爱“微博”,网友才可能乐此不疲地集体“编织”和“围观”。在张嫱看来,对于微博用户,真诚交流、彼此信任最重要:“微博大部分是即兴书写并发布的,展现出了最真实的自我,因此才特别吸引人。”

  建议

  “粉丝”应“清明”走出从众心理

  关注某个人的微博,似乎只是个人行为,但事实上声势浩荡的“粉丝”大军正在重构着网络舆论生态。

  “成为某个微博的"粉丝"是为了方便浏览,和线下真正狂热的"粉丝"不同。”张颐武认为:“国外的类似网站社交功能相对强,圈子倾向比较明显。而对于大多数国人来说,微博相当于阅读器,是一个信息分享和检索的平台,就像是报纸。”

  谈及中国网络“粉丝”的现状,王岳川认为,言论匿名、盲目性和浪潮性三个特点,衍生出两种值得注意的倾向。

  他说:“一方面,部分被关注者不断发表与传统、经典、正面看法相反的意见,故意留下"可击之懈",以图引起轩然大波。另一方面,信息爆炸、传媒时代过度消费的心理,以及价值多元导致的价值"无元"环境,驱使关注者对难以辨别的事件采取"爱谁是谁"的态度,甚至通过关注来发泄怨气。客观冷静的讨论和建设性的意见,在此过程中被淹没了。”在争相吸引注意力的网络世界中,抵制信息爆炸和言论匿名带来的负面影响,真诚交流、恰当地表达自己,诚然需要国民素质的提高,但制度的规范、线下问题的及时解决,也是促进健康网络环境形成的重要因素。

  对此,王岳川认为:“在实现网络实名制、社会意见获得更多传播渠道、网络"高速公路"建立起"红绿灯"之后,也许"粉丝"可以更加理性、更加"清明",从从众心理中走出来。”

  (据《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UN019)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