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广州塔防雷堪比军火库(图)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2011年05月19日04:22
5月11日傍晚,广州天空的一条“火龙”。资料图片
5月11日傍晚,广州天空的一条“火龙”。资料图片


  近期频“吸雷”却无事 专家解释“小蛮腰”非遭雷击而是“主动出击”

  本报讯 (记者倪明、叶卡斯 通讯员左西尧、董永春)近日网友拍到“火龙”击中“小蛮腰”天线桅杆的照片,让不少市民关心:“小蛮腰”为何频频“吸雷”?能否经受住雷电考验?记者昨日从广州塔召开的防雷安全座谈会获悉,广州塔防雷设计堪比军火库,因此虽然多次接闪,却未发生雷击事故。广州塔不仅在防雷上过得硬,自身还是一座气象塔,承担雷电、灰霾和气象要素的观测任务,是中国近地层气象观测第一高度。

  为何频频“吸雷”?

  “只是建筑物越高,就越容易接闪,特别是在广州雷雨天气比较多的4~9月份,雷暴日平均每月超过6天。广州塔刚好处于500~800米的积雨云层,再加上尖端放电,广州塔就更容易接闪,这是正常现象。”广州市设计院高级工程师林佩仰解释道。

  中国气象学会雷电防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杨少杰也介绍说,一般情况下,建筑物越高,对雷电的吸引能力就越强,“城市高层建筑区别于其他云对地闪电的是,往往以上行雷为主,在顶端产生向上的先导,比云底产生的向下先导要快要先。”他解释说,平时人们讲广州塔或什么的“遭到雷击”,其实是一种误解,因为建筑物所谓的被雷击中是带有主动性的,是上行的负电流去感应下行的正电流,用“接闪”来表述更准确一些。

  为何多次“接闪”毫发无伤?

  如果广州塔是“主动出击”,那么它又能否承受得住雷电流?专家表示,广州塔是钢结构外筒,天线桅杆高约156m,位于塔顶核心筒顶部,采用全钢结构制作。从设计之初,市政府和广州塔建设指挥部就非常重视防雷安全问题,专门进行了雷击风险评估。广州塔严格按照国家规范《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相关条文,按第一类防雷建筑物(部队、军火库)进行防雷设计,已远远超过国家规范要求。

  “广州塔已经遭到多次接闪,塔本身和塔内设备一切正常,说明防雷措施是有效的。”林佩仰说。

  雷暴天游玩贴士

  悬空“玻璃屋”安全

  塔顶摩天轮将关闭

  由于预测防雷还未能达到及时精准,即将投入使用的塔顶摩天轮和速降吊篮是否会关闭,提前撤出相关人员?

  “雷暴来临时,市民不要停在天台上,也不要更近地接触建筑物四周的金属和外墙(金属),否则有电击危险,但是塔内的人是绝对安全的”,杨少杰说,这就意味着,即使电闪雷鸣,游客在观光层悬空“玻璃屋”内仍可安全赏景。广州新电视塔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梁硕表示,每天公示天气预警预报、雷暴等恶劣天气时,塔顶游乐设施会暂停,撤出相关人员,已买票的游客可以延期或者退票。

  家庭防雷小贴士

  电器和外墙距离

  要在0.8~1米之间

  “感觉这附近雷电好密集啊,那么多图片都拍到广州塔顶被雷电流打中,会不会什么时候就击中我们?”住在广州塔附近某小区的市民江嫣有点担心地告诉记者说,去年夏天,她正坐在窗口旁用电脑上网,一道闪光之后,电脑突然黑屏,后来开机才发现,原来是网卡坏了,不能上网了。

  杨少杰表示,尽管高层建筑对雷电流肯定有吸引作用,但根据省气象局设在福今路的观测点,此前对广州塔进行远程监测时拍摄到的一张照片测算,当时正电流与负电流之间的雷电击距达到了140米,比国际上公认的长度要高出很多,因此不论高层还是低层建筑物都一定要重视防雷设施的建设。对于家用电器如何防范感应雷,杨少杰支招说,建筑物一定要按照规定安装避雷器, 家用电器和建筑物外墙的距离要在0.8~1米之间。

  作者:倪明 叶卡斯 左西尧 董永春 (来源: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UN019)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