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丑陋的“临时校规”

来源:人民网
2011年05月21日10:52

  “若有人询问食品安全等敏感问题,不要偏激,务必给出正面回答,相信学校可以很好解决……”,“遇到酷似领导的人来问路,一定要注意礼貌……”这类“临时校规”近日在福建某高校流传,学生们被反复交代注意事项。“临时校规”中,甚至连叫餐、在路上吃东西、穿拖鞋走路等平时常见且被默许的行为也被紧急叫停。这些“临时校规”的出台,与近期进行的福建省第11届省级文明学校评估有关。为了迎接检查,各高校参照考评标准,纷纷召开会议、印制传单、群发短信,临时修正或禁止了某些行为。(2011-5-18中国青年报)

  学生在学校不止要学习文化知识,更要培养健全的人格。因此,树立真、善、美的价值观,是教育必须坚持的原则。这一原则理应贯穿于教育的方方面面,在学校制订的规章制度上体现出来。但福建某高校的“临时校规”显然与这一原则南辕北辙。

  面对检查,提前制订统一口径的标准答案,无异是引导、鼓励学生扭曲事实。试想,如果学校食品安全真的出了问题,学生按照校规要求,必须“不偏激”的回答,只能表态相信学校会做好,那真实情况又是如何呢?如果遇到了貌似领导的人问话,便要察颜观色、小心应对,这不是明摆着教学生以貌取人吗?为了迎接突击检查,就对事实与真相进行包装、修饰,“临时校规”里传递的观念与思想,培育出会“变通”、“灵活”的大学生,他们在以后面临名、利时是不是也会这样文过饰非、瞒天过海呢?

  不恪守道德准则的人绝不会成为造福社会、令人尊敬的人才。浙江大学教授许梓荣在“瘦肉精”问题上的表现,就证明了了这一点。“瘦肉精”的研究推广曾是农业部的“七五”重点课题之一,当时国内几所大学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来进行研究。许梓荣的研究生做实验时,曾发现瘦肉精对生猪有毒副作用,但发表论文时却并未提及,对此他解释说:“我们也不宜唱反调,如果在论文中介绍了副作用,我们的论文也发不了。”当揭示真相与获得利益相悖时,真相就可以轻易地被掩盖,灵魂工程师瞬间成了谎言的化装师,不管学术能力多强,都不会成为造福社会的人才,相反还会危害公众和社会。

  南斯拉夫作家米哈耶罗 米哈耶罗夫在《谎言王国的现象学》中提到:“许多人情愿不去了解真相,因为他们害怕了解后带来的后果。”更为可怕的是我们的教育不仅漠视真相,还在培养为了利益随意包装事实乃至编造谎言的基因与病毒,这才是“临时校规”可能引发的最严重的后果。

  处于社会转型期的我们正饱尝诚信缺失带来的痛苦,人们普遍感叹讲真话难、知真相难,我们已经意识到诚信对于社会正常运转、市场经济有序运行的重要性,对此从教育层面来反思的话,只有在教育过程中恪守道德准则,在每一个细节中坚持诚信,才能培养出让这个社会更美好的人才。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UN913)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