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多人买车图便宜预付500万 警方已介入调查(图)

来源:上海《青年报》
2011年05月25日08:59
 

  “买君越送凯悦”、“买新车可打7.5折”、“买车补贴沪牌价”……这一项项购车优惠宛如一个个诱人的香饽饽。因为抵不住这些诱惑,不少白领纷纷通过一家名为上海杉可贸易公司(以下简称:杉可公司)及其众多的下线购买所谓的“内部优惠车”。然而在空等2个多月后,最后等来的是购车款全打了水漂。如梦初醒,受害人这才意识到“免费的午餐”其实是一个击鼓传花的“老鼠会”,他们不幸地接下了最后一棒。据悉,目前受害人已向警方报案。

  本报记者 陈轶珺

  “我被逼上绝路了,想想真不该拖朋友下水,害人害己。自己被骗走30多万,‘连累’10个朋友上当损失近500万,背负这些苦痛,却还要被人讥笑为贪便宜的‘傻子’。”

  今年1月份,麦先生从自己的朋友艾某处打听到了一个优惠购车的渠道。“裸车价打7.5折,若上上海牌照,还能补贴一定的牌照费。”麦先生怦然心动,但他知道,天上不会掉下馅饼,凭白无故,便宜事怎会送上门?麦先生虽然嘴上说“好,好”,但心中却打算着持币而估,静观其变。

  当看到艾某开着优惠购来的座驾上路时,麦先生有些坐不住了。“整个购车过程,我全部目睹了,除了先付70%的定金外,其余都是走的正规渠道,4S店提车、拿的是4S店的购车发票。我看不出任何破绽。虽然等车要等两个多月,不过车价可以便宜那么多,也是值得的。”麦先生逐渐宽心,不但自己凑钱买车,还积极拉着亲戚朋友一同享受这所谓的“内部渠道”。“我买了奥迪Q5,因为能打7.5折,本来没想买那么好的车,但看优惠那么多,我忍不住了。”

  途观、甲壳虫、Q5、SMART……越贵的车便宜越多,在麦先生的鼓动下,朋友们纷纷下水。“别人把钱交给我,然后我交给艾某去操作,前前后后总共给了500多万。”为了以防万一,麦先生还特地长了心眼,与艾某签了合同。

  然而两个多月过去了,麦先生一直未收到提车的通知,他越等越焦躁,越等越不安,果然他心中的疑虑成了事实。“直到案发我才知道,艾某把钱交给一家名叫杉可的公司去买车,结果公司的老板携款潜逃,我们可能血本无归。”麦先生向记者强调,在此之前他从未听闻过杉可贸易这家公司。

  除了裸车价7.5折,“买大(君)越送小(凯)悦”、“买英朗优惠4万并贴补牌照费”这都是杉可公司曾经推出的优惠活动。在得知杉可公司东窗事发后,受害者罗先生在上海不少论坛发帖寻求有相同遭遇的受害者。

  “今年4月我经同事介绍在杉可公司订了一辆克鲁兹,当时合同写的是购车裸车价为市场价的7.5折,当场付款7.5万多作为定金,剩下尾款提车后补齐,等车时间为45个工作日。”罗先生告诉记者,“可就在昨天,却收到了出事的坏消息,之前的渠道折扣已然变成商业诈骗。痛定思痛,就怪自己一时贪小便宜才造成此后果,目前我已报案。发这个帖的目的,一是想联系报案的受害人,昨天在警察局看到登记的人有近百号,初步统计金额超过5000万,希望受害同伴能一起沟通一下案件进展,二是通知其他不知情的受害人尽快去报案。”

  目前,不少杉可公司的受害者已在网上建立了三四个QQ群,共同商量对策。其中一个QQ群已经满员。

  据网友介绍,杉可贸易公司从去年6月份开始从事卖车行为,基本模式是高买低卖,比如凯越市场指导价9.99w(市场价为9w左右)的车,向买家收取7w,公司贴3w,最终8.99w原价在4s订车,以7w卖给买主,杉可中间亏了2w。看似杉可公司做的是笔亏本的买卖,但在大家口口相传中,杉可公司拥有了越来越多的拥趸。一些得了便宜的买家,渐渐从普通的顾客变成了“会头”,心甘情愿地为杉可公司介绍下线。

  鲁先生是去年年底在公司的BBS上看到低价购车的广告。“是我们单位一个同事叶某发的,说他有渠道能买到内部价格的车子。由于折扣力度真的很大,不少同事很心动,纷纷向发帖人叶某打听购车的相应步骤,有不少人听他介绍后就决定购买。”

  在叶某的牵线搭桥下,鲁先生公司中约有三四十个同事买到了杉可贸易的“内部车”。“这第一批买车的人个个获利”,看到同事们得了便宜,越来越多的同事委托叶某买车,鲁先生在这个时候出手了。今年3月中旬,他把26万元打入了叶某的账户,“我选择的是买奥迪A4送凯越的优惠活动,车总价40万左右,我按照他们的要求,先付了70%的车款。叶某通过电子邮件给我回复了到账确认函。根据事前的约定,45个工作日后,我就可去奥迪的4S店提车,只是现在一切都落了空。”鲁先生告诉记者,在整个过程中,做中间人的叶某出事后避而不见,昨天没有来上班,“我们公司约有80多个同事受骗,涉案的金额从20万到50万不等,很多人都在找叶某,但叶某没有接我们电话。”

  昨天,一位受害人给记者提供一份杉可公司旗下几名“会头”的名字及联系方式,其中包括杉可公司的法人代表安某和“会头”叶某和杨某等人,不过记者一一致电,却发现电话虽能打通,却迟迟未有人接听。据一些受害者透露,上述人员目前已经不接任何陌生号码的来电,个别打通他们电话的人得到的答复也只是:”我们也是受害者,大家走法律渠道吧。“

  新闻延伸

  买到便宜车的车主想想也后怕 “有时亲眼所见也可能是假的”

  据记者初步了解,目前大约有100多人牵涉其中,这些受害者主要都是张江园区内几家大型企业的白领,其中不少还身居要职。而杉可公司的董事长单某和其丈夫张某以及法人代表安某本身就是从这些企业跳槽下海,自己创业。

  记者从相关渠道获悉,杉可公司的创办者是公司董事长单某的丈夫张某,其原是上海一家保险软件公司的员工,由于在公司内部推销“低价购车”,被公司以“破坏公司工作秩序”的理由解雇。但离职后,张某依旧让其妻单某通过网络向老同事推销汽车。

  在成功做成多笔生意,赢得一些口碑后,杉可公司遂通过同事间口口相传的方法逐步打开自己的销售渠道,生意也越做越大。从一开始卖汽车,直到后来涉足苹果公司产品。

  杉可公司“购车门”的发生,犹如一个惊雷,撼动了园区内的很多白领。此事件昨天在这些公司内议论纷纷。”我真是幸运啊,买得早,不然我也倾家荡产。一位保险公司的IT部员工李小姐如今想来事件的来龙去脉,依旧觉得后怕。“那么多人相信所谓内部渠道的原因就是,确实有很多人尝到了甜头。我就是通过杉可贸易董事长单某买的车,车价打了7.5折,还返了2万元的牌照费。而且IPHONE4在我们单位也是人手一台的街机。都是从杉可公司买来的,只要3500元一台,比市价便宜很多。所以在事发以前,我对他们的内部渠道一直深信不疑。都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可经过这事,看来有时亲眼所见也可能是假的。”

  杉可贸易有限公司工商资料简介

  昨天,记者通过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网站,查阅了“杉可贸易”的注册信息。

  从工商登记资料来看,该公司名为“上海杉可贸易有限公司”,登记机关为浦东新区分局,法定代表人名为“安卫宾”,公司的成立时间是2011年1月21日。住所在“浦东新区新金桥路28号25楼2508室”,注册资本和实收资本均为100万元人民币。

  从登记的信息来看,其经营范围包括“汽摩配件、机电配件及零配件、金属材料、数码产品、电子产品、办公用品、服装服饰、工艺品、日用百货的销售、投资管理、商务咨询(除经纪)、自有设备的租赁(不得从事金融租赁)”。杉可贸易的经营范围中,并不包括“汽车销售”。

  截稿消息

  昨天晚上10点半,记者打通了杉可公司法人代表安某的电话,在电话中他拒绝回答记者提出的一切问题,只是一再强调:“目前警方已经介入此案,我会配合警方的调查。”

(责任编辑:付吉珊)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