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深圳连发两起老人坠楼事件 皆因隔代育儿矛盾

来源:深圳新闻网-深圳晚报
2011年05月27日09:13
祖辈的溺爱可能影响孩子未来的身心健康。
祖辈的溺爱可能影响孩子未来的身心健康。

  深圳晚报记者陆颖 文/图

  本周,本报接连报道了两起老人坠楼身亡的人伦惨剧。前者是宝安区观澜街道一51岁的廖婆婆抱着11月大的孙子跳楼双双坠亡,后者是龙岗区南湾街道74岁的古大爷在用钢管将7岁孙子打得头破血流后,跳楼自杀身亡。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此类惨剧一再发生?本报记者对这两起事件进行追踪调查后发现,除了老人与子女两代人交流障碍外,隔代教育与亲子教育的矛盾才是惨剧发生的根源。

  探因:隔代育儿存矛盾 缺乏沟通酿恶果

  案例一

  宝安区观澜街道,51岁的廖婆婆家婆媳素来不和,5月24日早上婆媳争吵后,廖婆婆怀抱仅有11个月大的孙子从高处楼上跳下,祖孙两人当场死亡。令人感到意外的是,事发后儿媳妇冲下楼,并没有首先扑向自己的孩子,而是大哭着踢了婆婆几脚。

  惨剧中的婆媳之间为何出现了矛盾?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矛盾升级?奶奶为何会如此决绝抱着亲孙子寻死?在惨剧发生后的第二天,通过回访,记者最终得到了答案。

  廖婆婆经历过两次说不上美满的婚姻,在与第二任丈夫离婚后,她生活窘迫、居无定所。彭先生是廖婆婆与第一任丈夫所生,十多年前,廖婆婆离婚远走他乡,甚少回来看儿子。一别十年后,母子之间的感情随之日益疏远。

  2010年中旬,在深圳打工的彭先生夫妻,生育了一个儿子,因为夫妻二人平时都要在工厂上班,孩子没人照料,考虑到经济条件,他们就把廖婆婆接了过来。随后,彭先生夫妻二人白天外出上班,廖婆婆则在家照顾孩子,时间久了,双方在照顾、教育小孩的问题上,因为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脾气性格存在差异,矛盾越发明显。廖婆婆性格偏激,脾气急躁,总是以“过来人”的姿态说话做事。儿媳黄女士性格直率,看不惯廖婆婆照顾孩子时的部分行为。两人由于缺乏有效沟通,经常发生怄气、争吵。最终导致矛盾升级,发生人伦惨剧。

  案例二

  74岁的古大爷在被7岁孙儿辱骂后,一气之下拿起钢管教训孙子,因为出手较重,将孙子打得头破血流。老人觉得对不起儿子儿媳,纵身一跃,从阳台跳楼身亡。

  据邻居们介绍,古大爷是广东省梅县土生土长的农民,前几年跟随儿子来深圳生活。儿子在某家具城上班,儿媳在住处附近的工厂打工,古大爷在家负责带7岁的孙子。在教育孩子方面,淳朴的古大爷一直都是遵循传统的教育方法——棒下出孝子,而古先生夫妻则对孩子较为溺爱,尤其是古先生的妻子李女士,对孩子几乎是要啥给啥。

  一位女邻居告诉记者,对于老人的教育方式,孩子的母亲非常反对,“她妈妈白天一整天都在厂里上班,晚上经常要加班,一天见到小孩的时间很短,所以对孩子有点溺爱,看到老人打小孩时,就会护着小孩责怪老人。”

  说起古大爷跳楼的原因,女邻居称,应该是老人教育小孩时,不小心下手打重了,因为害怕遭到媳妇的责骂,同时出于自责,最终选择了自杀。“其实谁家老人不爱小孩啊,哎!”女邻居叹息道。

  现状:年轻人赚钱 老人带孩子

  当下,“80后”已经成为了育儿“主力军”。很多“80后”父母虽然知道孕前要做些什么准备,但面对襁褓中哇哇大哭的孩子时,却不知所措。等到孩子两三岁了,又开始为了教育孩子而发愁。几乎所有的“80后”父母均遇到过因经验不足而出现的教养烦恼。对于年轻的父母们来说,请自己的父母帮忙带小孩是“最好的”选择。

  如今,大部分家庭都是老人负责带小孩,这在客观上导致隔代教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大致分为三种:年轻的父母们为了生活忙碌工作,缺乏时间和精力照顾孩子;经济条件限制,没钱雇保姆照看孩子;孩子成长在单亲家庭中,隔代的祖辈能带给孩子家庭的温暖。

  家住龙岗中心城和兴花园小区的吴先生说:“一方面,找个耐心勤快的保姆很难,不放心把孩子给保姆带;另一方面,除了包吃包住,保姆的月工资最少也要2000多元,加重了家庭负担。”吴先生给记者算了笔账:夫妻二人月平均收入11000元左右,每个月房贷4000元,水电费、宽带费、物业费、汽车油费1500,餐饮支出2000元,孩子开支1000元,赡养双方父母2000元,最后只剩下500元。吴先生说:“在带小孩方面,父母比我们有经验。考虑再三,我把父母接到深圳帮忙带小孩。”

  记者采访中发现,像吴先生这样把父母接到身边来帮忙带小孩的家庭,比例较大;而部分家庭,因为不方便居住等原因,则是把小孩送到老家,让父母帮忙照顾。不少老人则认为,如今社会竞争激烈,由老人来照看、教育小孩,既可以让年轻人专心工作,又可以充实自己的老年生活。在这样的状况下,家庭中就存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形态:一是父母对子女的“亲子教育”;另一种则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孙辈的“隔代教育”。而“80后”父母又不愿意盲从、传承父辈的育儿经验,如此一来就产生了矛盾。

  解决:双方重协调,相互理解 教育严执行,互相监督

  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由于观念相对传统、生活方式和育儿理念与年轻的“80后”父母们多少有些差别,“隔代亲”特有的溺爱,对孩子的身心发育难免会造成多多少少的影响。而祖辈的溺爱,则是最普遍的冲突之源。29岁的李女士和同龄的丈夫一起做生意,夫妻二人都是独生子女。4年前生了个儿子后,公公婆婆就和他们住在了一起帮忙带小孩、做家务,夫妻俩每天在公司从早忙到晚。

  “孩子不亲我,总爱跟爷爷奶奶在一起。晚上抱过来跟我睡,他醒来就哭着要爷爷。平常只要不顺他意,孩子就说妈妈是坏蛋,讨厌妈妈。”李女士经过仔细观察后发现,孩子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老人对孩子非常溺爱,而自己对孩子相对严厉。“不肯拿筷子,吃饭时总要喂;老人偷偷给他买零食、买饮料;一天到晚看动画片,不肯出门玩;去超市看中的东西,我们不买他就一直哭,爷爷奶奶每次都给他买……”说起孩子的很多不良习惯,李女士认为是公公婆婆惯出来的,但她对儿子哄也不行打也不行,“我一打骂孩子,老人就给我脸色看,跟我生气发脾气。”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祖辈、父辈在教育孩子方面,普遍存在观念差异,关键是父母和爷爷奶奶对孩子的关注点不同。

  龙岗区优才艺术教育中心教学总监黎老师给记者打了个比方:以孩子上兴趣班为例,大多数老人会埋怨,本来学校的作业就多,放学在家要好好休息,自己的孩子小时候没这么辛苦,现在不照样过的挺好?而父母则觉得,现在竞争压力大,孩子不能输给同龄人,现在学习辛苦,以后会相对有优势。

  “老人关注的是孩子休息不好,身体不健康,父母关注的是孩子在同龄人中的位置,以及将来所要面对的激烈竞争。”黎老师说,“其实双方都没错,问题是如何协调好。有句俗话,叫一代管一代,遇到想法冲突,应该听孩子父母的。老人不要当着孩子父母是一套,背着又是一套,尽量不要让孩子看到大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做父母的千万不能意气用事,干脆不管小孩!”对于已经发生过冲突的家庭,黎老师则建议,父母、老人要先冷静下来,统一了大方向后,双方约定条款,严格执行、互相监督。如果老人对孙辈过于溺爱导致孩子坏习惯很多,那么家长必须尽量自己负责教育。

  “80后”父母怎么教育孩子 82.6%认为应以身作则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通过题客调查网,对全国10613人(其中96.6%的人是“80后”)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2.6%的人认为父母应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81.2%的人认为要多与孩子沟通和交流,注重孩子心理成长;74.2%的人认为应鼓励和引导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3岁以前是孩子成长中的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谁和他们一起长大是至关重要的。根据心理学指标,孩子的好坏与父母的爱和教育有关,隔代教育永远不能取代父母的亲子教育;缺少亲子教育,会令亲子关系疏远,孩子会对父母表现出不尊重和不关注,逐渐长大有了越来越强的反抗意识后,孩子会表现出对家长的教育顶嘴、不理不睬等行为。年轻父母不应抱怨老人照顾得不好,最应该做的是,尽可能多抽时间自己带孩子,尤其是父亲的作用不可忽视,父亲的爱好和脾气与孩子的个性成长有着直接关系。有时,教育并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抓住时机,利用身边小事对孩子适时启发,或以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这对孩子是一种无形的教育。

(责任编辑:UN955)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