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权时的姆拉迪奇。资料图片 |
6月3日,海牙,现身法庭的姆拉迪奇。 |
5月29日,贝尔格莱德,人们抗议姆拉迪奇被捕。一些塞尔维亚人认为他是民族英雄,而对于在他暴行下遇难的人们及其家属来说,他是魔鬼。 |
一个时代结束了。
在被判为战争罪犯16年之后,现年69岁的前波黑塞尔维亚族军队总司令姆拉迪奇被捕,结束了世上最长时间的追捕行动。
米洛舍维奇、卡拉季奇、姆拉迪奇相继落网,巴尔干三“奇”最后落幕。这标志着他们所代表的那个波谲云诡的时代彻底结束,巴尔干半岛的血腥和混战在历史中一一遭到清算,塞尔维亚开始走入新的篇章。
如同两年前卡拉季奇被捕时一样,姆拉迪奇也平静地接受了末路的命运,只提出领取养老金和为女儿扫墓两个要求。
很难想象,这是当年叱咤风云、不允许士兵后退的姆拉迪奇,这是围困萨拉热窝近四年之久、亲手制造斯雷布雷尼察大屠杀的姆拉迪奇,如今,他看起来像一个普通的69岁老人,身体虚弱。
16年的追捕,这场猫捉老鼠的游戏玩得好长。这是一场“突袭本·拉登”式的好戏?还是一场早已安排好的节目?有传闻称,塞尔维亚情报部门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才说服姆拉迪奇,让他投降,条件包括保证他的妻儿的安全,照顾他的家人,给他发放养老金,并给他一个体面的葬礼。
塞尔维亚政府对这种带有“阴谋论”的传闻断然否认,不过姆拉迪奇的被捕,除了伸张正义,同样有着不可否认的实际价值。
“我相信塞尔维亚在成为欧盟成员国的道路上,不会再有严重的阻碍了。”塞尔维亚外长的话一针见血地指出实质。不管是民族英雄,还是杀人魔鬼,如今都成棋子,抵不过一张欧盟入场券。
5月31日,海牙,姆拉迪奇住进了15平米的独立囚室。他没有太多抱怨,就想读托尔斯泰的小说、看电视和吃新鲜草莓。同他的“老伙计”米洛舍维奇和卡拉季奇一样,这里可能是姆拉迪奇最后的归宿。(颜颖颛)
姆拉迪奇:我不能被活捉
曾藐视国际通缉令公开出现;失去庇护后隐姓埋名,晚年重病缠身
5月26日,姆拉迪奇被捕!巴尔干三“奇”的最后一位落网,标志着那段血腥历史已然远去。
1992年到1995年的波黑战争是二战后欧洲历史上最残酷的战争。前南解体后,原为前南联邦国的波黑燃起战火,塞尔维亚族、穆斯林和克罗地亚族为了独立问题展开混战。作为塞族总司令,姆拉迪奇曾经率领军队围困萨拉热窝,占领波黑70%以上的领土,于1995年率兵进入联合国保护下的斯雷布雷尼察市,杀害近8000名穆族男子,成为二战后欧洲最大规模的一次屠杀。
1996年7月,海牙国际法庭发布了逮捕姆拉迪奇的国际通缉令。自此,他开始了16年的逃亡生涯。
“恭喜你们,终于找到了你们要找的人。”
5月26日凌晨四点,贝尔格莱德郊区拉扎雷沃村,一群身穿黑衣的塞尔维亚特种部队士兵闯进一所房子,询问屋里的老人是不是姆拉迪奇,老人给出了肯定的答复。他交出了两把手枪和自己的身份证———上面写着“拉特科·姆拉迪奇”。经过16年的逃亡,背负上万血债的昔日战争强人姆拉迪奇,终于落网了。
69岁老人束手就擒
对很多塞尔维亚人来说,他是一个英雄,是国家荣誉和价值的守卫者;但对更多的人而言,他是一个嗜血的杀手,是可怖如撒旦的恶魔。
16年来,塞尔维亚从未放弃搜捕姆拉迪奇。无论何时,贝尔格莱德机场总会有一张贴着头像的告示,猛一看好像是寻人启事,但实际上是姆拉迪奇的通缉令。
16年来,姆拉迪奇经历神秘,众多传闻包裹着他。他有过无数次死亡讣闻,与此同时,从牙买加到希腊,却都有不少人声称见过他;人们谈论着他在逃亡期间的冒险活动,其惊险程度不输于好莱坞大片。
但是,当传说褪去,打开门,出现在突击队员面前的,只是一位衣着不整的69岁普通老人。
他没有反抗,顺从地让突击队员们铐上手铐,很配合。他也没有改装易容,没有留长胡子,而是保留着自己的本来面貌———他瘦了不少,脸色苍白,因为“常年不见阳光”。
他过着苦行僧的生活
“姆拉迪奇过着苦行僧一样的生活,他几乎从不离开自己的藏身之处,也从不开窗。他的房间乱成一团,有个没用的旧手机,有很多药片和药剂散落在桌子上。”塞维尔亚民族事务部长拉西姆·利亚伊奇表示,“当时他正在给自己配药”。
据利亚伊奇介绍,看到许多人进入前院后,姆拉迪奇曾经试图远离窗户,希望警察的注意力集中到旁边一幢房子上,但他的希望落空了。
“警察走近了他所在的房子,敲门。他主动走上前去,递交了自己的身份证,他并没有试图隐藏自己的身份。”利亚伊奇表示,姆拉迪奇的身份证已经过期。
落网之后,姆拉迪奇的生活事无巨细地落入公众视野。人们或许想问,这16年来,他究竟藏在哪里?如何躲避天罗地网的追捕,而塞尔维亚政府与这位身负“偶像”和“战犯”双重身份的前领袖之间,又有着怎样的恩怨情仇?
不理通缉令继续逍遥
从1996年到2001年,是姆拉迪奇逃亡历程中的黄金时代。
1995年7月,身为波黑塞族军队总司令的姆拉迪奇率兵进入联合国保护下的斯雷布雷尼察市,杀害近8000名穆族男子并埋尸,制造了二战后欧洲最血腥最恐怖的一次种族屠杀。
1996年,位于海牙的前南刑庭指控姆拉迪奇涉嫌在波黑战争期间犯有种族灭绝罪、战争罪和反人类罪,并发出了国际通缉令。
那时的姆拉迪奇,显然没有将通缉令放在眼里。
作为总司令,姆拉迪奇拥有极高的声望,尽管他制造的斯雷布雷尼察大屠杀让穆斯林世界讨伐四起,但塞尔维亚人依然尊重他。他们认为,他虽然粗暴,但不失公平,不会腐败。许多领导人都通过战争致富,但姆拉迪奇没有。
遭受指控后,姆拉迪奇一直和家人住在一起,直到2001年。
这段时间里,他公开住在位于贝尔格莱德的住宅中。
姆拉迪奇的邻居亚列山大·米哈伊洛维奇回忆说,那时候姆拉迪奇家里“门庭若市”,人们争相来探访他,“每个人都来表达他们的尊重”,甚至包括后来接替米洛舍维奇成为南斯拉夫总统的科什图尼察。
失去庇护无声逃亡
姆拉迪奇如此逍遥,是因为塞族势力一直在保护他,其中最重头的人物就是另一位战争强人米洛舍维奇。但是,姆拉迪奇的好日子,在2001年宣告结束。
这一年发生了很多变化,最重要的是——亲西方的佐兰·金吉奇出任塞尔维亚共和国总理,在2000年失去权力的前总统米洛舍维奇被送往联合国海牙国际法庭。
从此以后,姆拉迪奇消失了,开始居无定所的逃亡生活。据他的一位同时被捕的助手表示,大部分时间,他辗转在贝尔格莱德的建筑群中。
“我们把他从一套住宅转移到另外一套,平均每两到三周就转移一次。”这名助手表示,“有时候我会跟他下国际象棋,给他送食物、报纸,我们经常聊天。”
国际象棋是姆拉迪奇战争时期的一大消遣,他在行军路上、在军事指挥部里,甚至在前线上,都会跟人下国际象棋。
“他求我们杀死他”
逃亡期间,女儿安娜的自杀是姆拉迪奇挥之不去的心事。
“他经常长篇大论地谈到他的女儿,他怀疑安娜是被情报部门的人杀害的。”该助手表示。姆拉迪奇也会询问他的妻子和儿子生活得怎么样。“但我们从不讨论战争。”
大部分时间,局促于室内的生活令姆拉迪奇情绪变化剧烈。助手回忆说,姆拉迪奇有时候精神很好,有时候却很消沉。
有时候,姆拉迪奇会要求“一旦有人来抓我,你们就开枪打死我”。有时候,则是病痛令他崩溃。“我们不能带他出去看医生。”助手说,只能给他一些止痛药。但他痛得如此厉害,甚至会乞求我们杀死他。
姆拉迪奇一直随身携带一把子弹上膛的手枪,但在被逮捕时,他并没有兑现自己“不能被活捉”的誓言,而是束手就擒。
有时候,姆拉迪奇也会出去散步,基本是晚上。他的助手偶尔会陪他同去。“我们表现得就像两个领养老金过活的老人,事实上我们也的确如此。”
塞版“突袭本·拉登”
在过去数十年中,塞尔维亚警方收到过数千条有关姆拉迪奇下落的报信,但最终都一无所获。塞尔维亚和美国政府共同开出了100万美元的悬赏通缉令,也无疾而终。
3年前,前波黑塞族领导人卡拉季奇被捕后,塞尔维亚政府开始冻结姆拉迪奇的养老金,并采取全面出击的策略,追捕姆拉迪奇。
上个月,塞尔维亚情报部门监测到,姆拉迪奇的家庭成员一直在帮助姆拉迪奇躲藏,他们也监控到一个可能是姆拉迪奇助手的人物。发现对方在反复打电话,预定一个到塞尔维亚北部村子的行程。
他们保持对这名助手的继续监控,最终果然在姆拉迪奇堂兄的这座房子里找到了他。
塞尔维亚官员表示,这种手法与美国追捕本·拉登的手法大同小异。“电子监控是关键。我们也减少了参与人数,以减少消息走漏的可能性。”(颜颖颛)
1992年4月:
波黑(前南6个联邦国之一)的塞尔维亚族、穆斯林和克罗地亚族在独立问题上出现重要分歧,波黑战争爆发。
1992年4月:
姆拉迪奇率军围困萨拉热窝,切断一切交通和水电供应,时间长达43个月,造成1万多人死亡。
1992年5月:
姆拉迪奇加入新成立的波黑塞族部队,担任总司令;联合国通过对波黑塞族和南联盟实施全面制裁的决议。
1994年3月:
姆拉迪奇的女儿安娜用父亲的手枪自杀身亡,当时只有23岁。
1995年7月:
姆拉迪奇直接指挥斯雷布雷尼察大屠杀,超过7000名穆族男子被杀。
1995年11月:
南联盟塞尔维亚、波黑、克罗地亚三国总统签署《代顿和平协议》,波黑战争结束。
1996年7月:
海牙国际法庭发布了逮捕姆拉迪奇的国际通缉令。
2000年10月:
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下台。
2001年6月:
米洛舍维奇被引渡至海牙受审。姆拉迪奇失去了重要的庇护者,从此隐姓埋名。
2002年5月:
南斯拉夫政府与海牙战争罪法庭签订协议,允许引渡战犯。
2003年8月:
姆拉迪奇母亲去世后几个小时,北约军队搜查了她的房间,没有找到姆拉迪奇。
2006年3月11日:
米洛舍维奇死在海牙狱中,时年64岁。
2008年7月22日:
逃亡12年后,原波黑塞族领导人卡拉季奇被逮捕。
2010年2月:
姆拉迪奇的战争日记被发现。
2011年5月26日:
逃亡16年后,姆拉迪奇被捕。
■ 链接
“女儿死后,他变成亡命徒”
姆拉迪奇不许士兵后退;女儿自杀令他备受打击
姆拉迪奇出生于1943年。以第一名的成绩从军校毕业后,他成为南联盟的一名陆军少尉。1991年,南联盟开始解体,姆拉迪奇在乱世中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华。战争成就了他,也毁了他。
与战士同吃同住
1992年,波黑战争打响,姆拉迪奇主导了围攻萨拉热窝之战,封锁近4年,创造了现代战争史上最长的封锁记录。随后,他凭借战功成为波黑塞族的总司令。在1992年到1995年的波黑战争中,攻占了70%以上的波黑版图。
姆拉迪奇与战士们同吃同住,也以高标准要求他的部下。“我绝不命令士兵后退,即使只剩下我一个人。因为我知道失败的往往是那些后退的军队。”
但令姆拉迪奇真正开始疯狂屠戮的一个重要导火索,却是女儿的自杀。
“许多人认为他疯了。”姆拉迪奇手下的一位化名为“乔万”的指挥官表示,姆拉迪奇用要求手下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如果他们做俯卧撑,他也做俯卧撑。”姆拉迪奇的这种品质令塞族人对他十分钦佩。但安娜死后,姆拉迪奇变了。
“安娜之死”痛彻心肺
有关安娜·姆拉迪奇自杀的原因,有好几个不同的版本。
有人说,她在报纸上读到了父亲的暴行,因此大病了一场,不愿再用姆拉迪奇这个名字生活;有人说,安娜去俄罗斯留学,在那里有人因为她父亲的罪行辱骂、羞辱她,她回来后就变得精神不正常;也有人说,她只是与很多同胞一样,厌倦了活在战争中。
无论是什么原因导致安娜选择结束生命,她选择了最具戏剧性的方式——用父亲最爱的枪杀死自己。
接近姆拉迪奇的人表示,正是安娜的死,把姆拉迪奇推进了疯狂的深渊。
“姆拉迪奇的生命有两个阶段——安娜死之前和之后。”乔万说,他虽然指挥着千军万马,但他的心和精神都破碎了,“他从未恢复过来。他变成了一个亡命之徒。”
就在安娜自杀一年之后,斯雷布雷尼察大屠杀发生了。(颜颖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