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2011年端午节 > 端午消息

端午节看中、洋快餐之变

来源:新华网
2011年06月06日17:08
  新华网成都6月6日电(记者唐志强、侯大伟)洋品牌、咖啡、“小资”……这些标签看似与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不搭”。然而,端午节未到,粽子已悄悄摆上一些洋餐厅的餐桌。

  6日,端午节,成都市民薛先生来到一家星巴克咖啡门店,打算尝鲜买“洋粽子”,却被告知:粽子早已卖完。一名门店工作人员说,餐厅5月1日开始卖粽子预售券,“不到两周就卖完了”。“按盒卖,一盒12个,98元。”这名工作人员说,“大部分都是单位来买,一买就是八九十盒。”相比传统粽子的“白馅”“豆馅”“肉馅”,“洋粽子”口味包括咖啡、果仁、抹茶等。

  实际上,不仅星巴克在试图“中国化”,美国快餐连锁肯德基几年前就在中国市场推出米饭、粥、豆浆、油条等产品。

  对洋快餐的中式变脸,一些消费者并不排斥。在成都的肯德基餐厅,一些消费者习惯在点餐后要一包“川香麻辣调料”,用薯条蘸着里面的辣椒和花椒粉吃。

  肯德基2008年开卖油条后,一家网站开展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6.69%受访者支持这家洋快餐“入乡随俗”,56.04%受访者表示无所谓。

  洋快餐“变脸”同时,一些中式快餐也穿上“洋装”。原先常见于洋快餐连锁的点餐方式、服务员问候语、餐厅布置在“永和大王”“大娘水饺”“真功夫”等中式快餐店逐渐流行。统一着装、统一装修风格、统一餐具设计、统一产品和口味,中式快餐试图以标准化、专业化运营应对洋快餐的冲击。

  一些学者认为,与洋快餐相比,传统中式快餐的弱项之一在于其以个体经营为主,不确定性和非标准化的东西太多,产品质量不稳定,因此难以连锁化、工业化运营,市场竞争力不强。在北京,有不少“成都小吃”店。记者就餐时发现,同样以“成都小吃”为招牌,同样做鱼香肉丝,口味不同,甚至配料也不一样。

  对中式快餐的“洋化”,一些学者认为,这是中式快餐面对洋快餐竞争,探索工业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可以在保存中餐内容的同时,借鉴外国经验,发展自己的餐饮品牌。不过,也有一些人担心,中式快餐追求标准化,可能会失去传统特色,“智能烤炉出现了,但传统的挂炉烤鸭没了”。

  然而,接受或者不接受,中式快餐借鉴洋快餐标准化的尝试没有停止,洋快餐也在继续走着“中国化”“本土化”道路。“我们下周就开始卖月饼了。”星巴克工作人员说。

  作者:唐志强 侯大伟
(责任编辑:UN010)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