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新华社社长撰文提出“媒体联合国”引外媒关注

来源:新华网
2011年06月07日08:35
2009年10月10日,世界媒体峰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峰会执行主席、新华通讯社社长李从军发表演讲。新华社记者王建华摄 资料图片
  2009年10月10日,世界媒体峰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峰会执行主席、新华通讯社社长李从军发表演讲。新华社记者王建华摄 资料图片

  美国《华尔街日报》6月1 日刊登新华社社长李从军题为《构建国际舆论新秩序》的文章,引起国际舆论关注。一些境外媒体迅速进行了转载或报道。对于文章提出的“媒体联合国”概念,一些西方媒体人士认为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 “新理念”:一些发展中国家媒体人士则认为这一理念 “鼓舞人心”。文章的发表同时在境内外网民中引起较大反响。

  美国主流媒体迅速转引或报道《构建国际舆论新秩序》一文,特别关注文章提出建立“媒体联合国”的理念;该文被评为全球媒体“当日五佳专栏文章”之首。

  美国主流媒体《大西洋月刊》下属的大西洋新闻网站和美国之音电台网站6月1日、2日分别刊登报道,转引介绍这篇文章。以引导推介当代“最重要新闻和思想”著称的大西洋新闻网站还将这篇文章评为“当日五佳专栏文章”之首。

  大西洋新闻网站和美国之音在介绍该文观点时说:文章中提出了创立“媒体联合国”的概念,呼吁设立新的非政府组织来协调世界媒体。文章认为,国际传媒的规则和实践没有跟上政治和经济的变化,不公平和不合理的秩序阻碍了全球传媒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需要探索建立全球传媒交流、协商的新机制,使其发挥协调甚至仲裁作用。

  大西洋新闻网站还报道说,文章建议将致力于进行公正报道、建立全球传媒的“多赢”格局、在各种文化之间进行范围广泛的讨论、推动加强媒体责任这四大要素纳入媒体的新价值体系之中。文章以体育运动为例,生动地阐述了建立新的国际传播秩序以扭转发展中国家传媒的边缘化趋势、促进国际媒体间良性互动的观点。

  《华尔街日报》刊载新华社社长文章:构建国际舆论新秩序

  来自俄罗斯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常驻联合国的媒体人士纷纷表示,文章就构建世界传媒新秩序“提出了新观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并“引发了强烈的共鸣”。

  俄塔社联合国分社社长基基洛在致新华社的电子邮件中说,文章的观点引起了他的强烈共鸣,他当天就将文章要点编成新闻稿进行了报道。他说:“这篇文章非常及时,切中要害。在当前国际新闻报道领域存在严重的不平衡与不平等状态,这是公开的秘密。”

  基基洛说:“因此,李先生呼吁建立国际传播新秩序,呼吁建立一个协调全球传媒的机制。他的呼吁值得欢迎,而且有必要在合适的国际论坛中进行进一步探讨。”他说:“中俄作为联合国的成员国,应当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这一问题。”

  墨西哥通讯社联合国分社社长格雷罗认为,文章提出了“令人感兴趣和鼓舞的观点”。他在致新华社的电子邮件中评论说:“目前,在世界信息流动方面确实存在不平衡状态。发达国家长期将信息议程强加在其他国家头上。发展中国家一直无法对抗来自富裕国家的、经常包括大量具有片面、偏颇内容的新闻报道。”

  格雷罗说:“文章提出了一个很好的观点,为今后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开了个好头。读了李先生的文章后,我感到在世界信息流动方面继续保持现状不符合发展中国家人民的利益。贫穷国家的媒体必须在如何处理和引导舆论方面更加活跃。而关于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源以帮助其建设强大的媒体机构的想法非常了不起。这主要因为,信息对一个国家的发展非常重要。”

  巴基斯坦主流英文报纸《黎明报》常驻联合国首席记者海德尔在阅读文章后表示:“文章中提出的四项原则,将有助于在当今力量分化的世界改进人们之间的交流,增进人们之间的了解,有助于维护国际和平。加强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的新闻流动在当前很有必要,我们现在看到的情况是: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多是负面新闻。”

  海德尔说:“在这一点上,李先生关于通过改变规则来进行建设性改革并重建交流桥梁的呼吁应当得到所有人的欢迎,尤其应得到发达国家新闻传媒管理人员的欢迎。”

  尼日利亚通讯社常驻联合国的首席记者舒艾布在致新华社的电子邮件中说:“文章对当前形势来说是非常适当、十分及时的。因为,目前的现实表明迫切需要改革全球传媒业以应对当前国际社会所面临的挑战。”

  舒艾布说:“我非常赞同文章的观点,即全世界都应探索建立一个机制及国际机构以协调全球传媒业。” 他说:“寻求建立这一协调机制的行动将为建立一个平衡的全球传媒秩序提供便利,同时也将有助于更有效地解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信息流动问题。”

  许多西方媒体人士认为文章观点颇有新意,值得推介。一些美国学者认为,“媒体联合国”的建设虽有难度,但文章提出的实现传媒交流的目标“是有价值的”。

  大西洋新闻网站编辑迪克森对新华社记者表示,他们之所以选择《构建国际舆论新秩序》这篇文章作为最佳专栏文章,是因为文章提出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观点”,而且作者来自中国,又是一家通讯社的社长, “我们认为我们的读者会感兴趣”。

  迪克森说,该网站选择最佳专栏文章的标准是,文章就某一重要话题提出“一个我们前所未闻的、有意思的论点,或者一个伟大的想法”。她认为,《构建国际舆论新秩序》一文“肯定会改变人们对传媒的某些看法”。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清水正夫对新华社记者表示,她非常赞同文章提出的各国交流及媒体传播方面不平等的问题。她认为,最近世界上发生的一些事件,凸显了“媒体超级大国”在新闻报道方面存在的不足,现在急需让更多不同的声音传播出去。

  清水说,这篇文章在《华尔街日报》上发表是件“令人鼓舞和振奋”的事,这表明此问题的重要性得到了认可,同时也使人们对改进国际传播管理的必要性予以关注。她还认为,文章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被视作经济大国的中国,正准备通过媒体迈出扩大全球影响力的重要一步。

  联合国记者协会主席、意大利新闻集团常驻联合国特约记者皮奥利在致新华社的电子邮件中说,文章提出了一个“令人非常感兴趣的问题”,也指出了当前国际信息传播的现状,这为展开相关讨论开了个好头。他表示希望李先生今后能再写文章,详细论述联合国及其有关机构在这方面应发挥什么样的具体作用的问题。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肖伦斯坦媒体、政治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琼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李从军社长提出的实现传媒交流的目标“是有价值的”。他同时认为“国际信息传播主要呈从西方和北半球流向东方和南半球的流通状态”的看法是准确的。关于文章中提出的建立世界媒体新秩序的主张,琼斯认为,这种表述“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现在的关键是以何种方式去实现这一理想。

  《构建国际舆论新秩序》一文在《华尔街日报》刊登后,在境内外网站上引起较大反响。西方网民作出不同评论,而国内网民则一致表示支持。

  在境外相关网站上,有西方网民对文章观点表示认同,也有一些表示不同看法的帖文。《华尔街日报》网站上署名“哈里?刘易斯”、“斯图尔特?厄本“、“马克?安托斯”、“克莱?库克西”的跟帖,质疑倡导建立世界媒体新秩序的动机,声称不能在传媒领域“给中国权力”。

  以“劳伦斯?弗罗穆”为代表的一些网民鼓吹在思想和信息领域的“达尔文主义”,称西方媒体支配国际舆论的情况是所谓“自由市场”决定的,各家媒体在进行“成王败寇”的竞争,西方媒体因其提供的新闻“物美价廉”而占据了市场。

  署名“保罗?库珀”的网民与他在帖文中所主张的 “新闻自由”相矛盾,直接指责《华尔街日报》刊登新华社社长的文章是“冒犯读者”。但他的言论遭到不少网民批驳。署名“唐娜?肖”的网民认为,《华尔街日报》刊登这篇文章具有启发意义,了解对方的想法终归是好事。“我觉得这篇文章非常有趣是因为在这里,我们每天也都在抱怨媒体不公正。”署名“伊恩?约翰逊”的网民则呼吁:所有国家的媒体都应有权平等参与国际交流。

  《构建国际舆论新秩序》一文被国内网站转载后,国内网民普遍认为这篇文章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中国抢占国际舆论制高点。网民“松赕”说,这篇文章“有可能载入新闻舆论传播史册”。网民“樊凡”认为,文章字里行间“充满了一个新闻机构的技巧和内涵”。网民 “江山多娇”说,文章表达的观点坚守了中国的世界责任.体现了中国倡导世界和谐发展的理念,道出了中国对国际舆论新秩序的追求。网民“ARK”说,抢占国际舆论高地,对于一个发展中的实体很重要,避免被误读、被抹黑,就需要一个相对公平、宽松的环境。 (来源:新华国际)
(责任编辑:UN008)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