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中国名刊精品 > 《新民周刊》 > 最新文章

我有我骄傲:史冬鹏黄豆豆张悦然的青春自白

来源:新民周刊
2011年06月08日17:59

  张悦然:内敛的时速

  “‘独生子女’的确让我们与上一代人有很大的不同。比如,在成长过程中的孤独和以自我为中心,但这也使我们与我们的长辈相比,有更多的自我观察、反省和审视。”

  记者/何映宇

  悦然,纸上。

  这是一个灵性与美貌兼具的女孩子,铺陈一些华美、感伤的段落,写给自己,也给所有正在青春或者曾经青春的你和我,一些令人废寝忘食的爱情故事。

  是的,她有一种倾诉的冲动。

  写第一本长篇《樱桃之远》的时候,有半年的时间,常常是夜晚,天上繁星密布,她则抱着一杯冰水坐在电脑前,一个字一个字地敲打,一个字一个字地轻声阅读,感受这些像雪花般飘落的词语,覆盖了自己孤独的心情。

  没有人,但是她在诉说,想象着,故事,是一个人,站在她面前,和它交谈。

  这些故事,有时纯情,有时则黑暗,像她一篇小说的题目:“昼若夜房间”,晴朗的白天,什么时候染上了夜的颜色?有人说,她的前生可能是一株葵花吧。葵花走失在1890,那株葵花,也曾独立心头,迷失、撕裂、独坐、自闭,如今,却因为自己风格独具的写作,在21世纪找到了自己心灵的家园。

  少女悦然的美丽与哀愁

  上海文艺出版社去年推出了她的5卷本文集。

  封面,没有之前春风文艺出版社和作家出版社的那么艳丽,软精装,低调的灰色,仔细看有一点麻布的质感,印象最深的是她印在新版《誓鸟》封面上的那句决绝的话:“记忆如此之美,值得灵魂为之粉身碎骨。”

  拾起这些文字,记录的,是她的青春和敏感,回过头去时,也可以看看时间是怎么不经意间爬上了我们的皮肤。

  很小的时候,她就表现出对于文字和写作的迷恋。“我第一次发表小说是14岁,更确切地说,是自己编的一个小故事。”

  身为独生子女可能对她走上这条道路也造成了一些影响,她说:“我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的确让我们与上一代人有很大的不同。比如,在成长过程中的孤独和以自我为中心,但这也使我们与我们的长辈相比,有更多的自我观察、反省和审视。对我自己而言,这种敏感对于写作来说,是很好的。”

  内敛,是一种力量;静止,也是一种速度。

  后来是出国留学,一个人面对生活的压力。《十爱》中的幽闭症患者是不是悦然曾经的自身状态的写照呢?“其实我并非喜欢这样自闭的状态,甚至曾经很害怕。我写过得了幽闭症的小孩,那有点像我,因为在国外合租的生活中,我总是关着自己的房间门。并非担心惊扰,只是不喜欢自己的一切都在别人眼底下的感觉。”

  阅读和写作,就像是自我慰藉,可以让她暂时忘记世间的纷纷扰扰。她喜欢的是纳博科夫、马尔克斯、库切、尤瑟纳尔、安杰拉·卡特,安妮·普鲁。“特别是后面三位女作家,都对我的写作有影响。”这些个性昭昭的作家,养育了她对文字的敏感,同时,她也觉得,写作是张扬个性的产物:“我认为通过写作,写作者可以更了解自己。他会发现自己身上幽微而特别的性情。将自己从芸芸众生当中分离出来。所以,写作是发现自己的独特性,这一点远比将其展现于世人面前重要。”

  不过,在她的小说中,记者并没有看到多少马尔克斯的影子,更多的是女性细腻的情感流露,她的小说最大的主题,毫无疑问是爱情。

  “写《十爱》的时候,并没有想到《十诫》。”她对记者说,“一直等到写了七八个小说,才发现,它们其实都在阐释一个同样的主题,那就是‘爱’。于是又写了两篇,让它成为《十爱》,‘十’似乎有一种完满的感觉。《十爱》也是我自己很喜欢的一本书。我想也只有在22岁这样的年龄,可以写出一本这样纯粹地去探讨‘爱’的书。‘爱’这个词语,只有在那么年轻的时候,才会如此完整而清晰。”

  《鲤》鱼戏水,冷暖自知

  明年就要30岁了,现在的张悦然,不仅是著名作家,青春文学的“三驾马车”之一,而且她主编的《鲤》杂志,也已经出到第十期。

  这本装帧独特漂亮的mook杂志,不仅浸润着主编张悦然的心血,视觉总监颜禾的出色设计也是功不可没。正是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她认识了颜禾:“颜禾是我在新加坡的大学同学。去新加坡四年的一大收获,就是认识了她。从此我们的生活、工作紧密相连。文学图书和杂志的美观性,使它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时候,可以让读者更好地沉入阅读的状态。现在的阅读,已经变得越发随意,碎片化,所以,一个美好的形式承载,能唤起读者对完整的、深入的阅读的需要。”

  早期她出版的小说,不论是《十爱》还是《红鞋》,整体装帧都出自颜禾之手。那些唯美的PS照片渲染了青春伤感的气氛,文图互证,也许比文字更夺目,更直接。

  寂寞路知己难逢。她需要这些朋友兼同事的帮助,做主编,绝非单打独斗,也是团队合作的结果。除了颜禾,文字总监周嘉宁和营销主管霍艳也是张悦然的左膀右臂,和她共同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摆在我们面前的这本杂志,已经很有腔调,可是其中的甘苦,又有谁能了解呢?特别是在当下这样一个功利的时代里:“我们主要的困惑在于如何找到更多优秀的作者。我们总是觉得,能够专注于文学创作的作者不够多。当然,问题并不出在作者方面,而是先有文学环境所带来的困难。所以我们真正的困惑,也许在于如何能使这种糟糕和浮躁的文学环境有所改变。”

  同时,身为主编,她说她从来不是一个雷厉风行的人:“我主编杂志完全是因为兴趣,因为兴趣,愿意做这份工作,为了把它做好,难免会让自己有些改变。和写作的时候相比,主编杂志需要更多、更积极地与别人沟通,需要协作,这些的确和写作不同。不过只是状态的不同,性格的两面性,其实是一个人每时每刻的存在状态,无论编杂志,还是写小说,都是会体现的。”

  即使自己写小说办杂志很成功,她还是不忘提醒还是心怀文学梦想的年轻人,这条路没有你们想象中的那么轻松简单:“这的确不是一个滋育文学的时代。对于那些希望投身写作的人来说,或许需要顽韧的决心,以此来对抗外界的喧闹和诱惑。此外还需要保持一种警醒的状态,不断确认自己没有偏离那条向着理想而去的道路。”

  鱼游于水,冷暖自知,但是至少,《鲤》在市场上表现不俗,读者中的口碑更是上佳,从来也不缺粉丝。这一点是让张悦然感到欣慰的:她说至少现在她的朋友们,认识她的人,都觉得《鲤》书系没有让他们失望。“这对我来说是个很高的评价。”

  张悦然认为,一本出色的文学杂志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必须应该引导读者,将新鲜而有冲击力的文学作品推荐给读者。好的文学杂志有非常独特的气质,能够成为引领文学阅读的风向标。

  在她的心目中,理想中的杂志是既有所坚持,又不断拓展和创新的。每一期都有所改变,然而,将各期放在一起,又会发现它们有着连贯和一致的气息。它就像一个旺盛的生命的过程。新陈代谢与它的存在是并存的。

  “我们正在做一些调整,希望《鲤》变得更活泼,也更有趣。但最重要的是,我们为《鲤》寻找到一些最好的国内年轻人写的小说。我总是要提到英国的文学杂志《GRANTA》,那是我理想中《鲤》的样子。它为读者提供和推荐的‘10个最好的青年作家’的名单,是非常权威和值得信赖的。”

  尽管获得了不小的成功,但是张悦然并不认为自己是个成功人士:“可能是从事写作这种职业的缘故,成功这样励志的词语,似乎与它格格不入。写作者之所以写作,是因为置身这个世界,感觉到某种不适应,而且无法通过外在行动来克服和改变。写作也就成为一种解决方式,或是一种疗治。

  人物点评

  通过写作,写作者可以更了解自己。他会发现自己身上幽微而特别的性情,将自己从芸芸众生当中分离出来。

[上一页] [1] [2] [3]
(责任编辑:潘俣宁)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