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家里吃个饭,你还要找他收费?你就是传说中的“虎妈”?
不是,我不是“虎妈”,“虎妈”的教育方式可圈可点,但是,过于严厉的教育手段容易让孩子失去自信心。
如果你一直在中国,孩子高考时会不会也去送考,还满心忐忑?
肯定是的。其实,孩子们都满了18岁,早应该独立了。
爱、智慧、勇敢,哪一个最重要?
智慧。人如果没有智慧,又怎么会懂得爱?有了智慧,才懂得爱是什么,怎么爱,有了爱,人才会变得勇敢。
答问者,名叫沙拉·伊麦斯,一名生长在中国的外国人,经历过革命与战火,经历过财富与贫穷,现在,她是以色列一家钻石公司驻中国首席代表。但她说,自己最骄傲的身份,是一名犹太母亲。
她有三个孩子,两个儿子都在30岁以前拥有了亿万资产,最小的女儿“学会了优雅的生活”,即将来北京一所大学留学。
近日,沙拉来湖南参加活动,记者对她进行了采访。
文/潇湘晨报记者 储文静/记者 邵骁歆
A 当场“斥责”听众 湖南展览馆潇湘书市,一对母子走进会场,母亲手里捧着一本刚买的新书,儿子抱着一个ipad。
会场很大,大部分区域都是展售区,陈列着各种畅销书,预留的演讲区相对狭窄,但早已挤满了听众。作为促销手段,书市常常邀请畅销书作者前来演讲,这个下午,沙拉正是演讲嘉宾。
“爱孩子是人类的本能,一旦被赋予了教育的因素,就变得不那么简单了。只凭父母对孩子的满腔热爱是远远不够的。许多深陷在误区中的中国父母,正在送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讲台上,沙拉说着一口流利的汉语,间或插入几句上海话。
棕色的头发和眼睛、马裤、长马靴、蓝色套头围巾,61岁的沙拉浑身透着一股说不出的神气。
突然,神气变成了严厉。
沙拉停下来,指着讲台下那个抱着ipad玩游戏的男孩:在以色列,十几岁的孩子是不可能拥有这种东西的,也不会允许一直这样近距离地玩,这样眼睛会坏掉的。听众纷纷侧目,男孩母亲的脸一下子红了。
这一幕,很契合沙拉当天的演讲主题:特别狠心特别爱。
或许,正是这种“特别”,让沙拉跨越两个国度,培育两子一女:以华、辉辉、妹妹。以华、辉辉都是钻石商人,都在30岁之前成了富豪,妹妹服完兵役后,即将结束旅行,进入大学。
“我不想仅仅因为自己培育出亿万富豪,就炫耀自己的育儿经。我曾也是一位中国母亲,也曾被犹太母亲批评,所以,今天我更能理解中国母亲的心情。”沙拉说。
1930年代,在犹太民族遭受劫难的时候,沙拉的父亲立维·伊麦斯辗转流亡到“东方诺亚方舟”上海。
1950年,沙拉出生。虽然母亲过早地离开了人世,但是,在父亲的庇护下,沙拉还是度过了幸福的童年,直到12岁,父亲去世。
其后,沙拉和大多数类似家庭的同龄人一样,艰难地生活。
和别人不同的是,她经历过三段失败的婚姻,生育有三个子女。
B 生孩子与养孩子 “我是一个失败的妻子,但是,我不能让不幸的婚姻影响到孩子的成长,我要做一个成功的母亲。”如何让三个孩子在一个不完整的家庭里健康成长,是沙拉面临的最重要、最棘手的问题。
1992年,中以建交。这对沙拉来说是一个机会。她本身就是以色列血统,而“犹太人教育”又享誉世界,于是,她带着三个孩子,到了以色列特拉维夫。
当时,以色列战事频仍,特拉维夫地处北方边界,更是硝烟弥漫。沙拉说,当时自己带着孩子去看被炸弹摧毁的街道,还告诉他们:如果战争让你活下来,你就必定是一个勇敢和成功的人。幸运的是,战争过去了,他们活了下来。
移民以色列时,沙拉42岁,以华14岁、辉辉13岁、妹妹3岁。由于刚刚离开中国,住在特拉维夫的沙拉一家表现出了许多“中国化特征”。
比如,孩子们不用叠被、不用烧水、不用做饭。每天,孩子们放下书包就坐到了书桌前,不管多么忙、多么累,沙拉都不会让孩子动一下手。和多数中国父母一样,沙拉唯一的希望就是孩子们能考上大学。
为了赚钱养活孩子,沙拉在路边摆了个小摊,经营着自己在上海学到的绝技包春卷。她每天送孩子们去学校读书,自己上街卖春卷,在孩子们放学前把饭做好,把房间整理好。
直到有一天,邻居大婶看不过去了,跑过来指责沙拉:生孩子是谁都会的事情,养孩子是另外一回事。
“邻居太太告诉我,犹太家庭没有免费的食物和照顾,任何东西都是有价格的,每个孩子都必须学会赚钱,才能获得自己需要的一切。这样的教育手段看上去比较残酷,但我还是决定,改变他们,培养他们。”
C “劳动伦理学” 沙拉在家里建立了一项新制度有偿生活制,家里所有东西都不再无偿使用,包括餐食和服务。
在家里吃一顿饭,每个孩子都需要支付100新阿高洛(New Agorot,以色列货币单位,100New Agorot约人民币2元),请母亲洗一次衣服,孩子需要支付50新阿高洛。
在收取费用的同时,沙拉也给孩子们提供赚钱的机会。比如有一次,她以每个30新阿高洛的价格批发给每个孩子20个春卷,让他们自行出售,利润可自行支配。
放学回来后,3个孩子卖春卷的方式截然不同:
以华在学校举办了一场“带你走进中国”讲座,他自己主讲中国见闻,并把春卷分成小块供听众品尝,但是,每个人都需要支付10新阿高洛购买入场券。这场演讲,他接待了200名听众,收入2000新阿高洛,除去上缴给学校的场地费和支付给母亲的成本费,他赚了900新阿高洛。
辉辉选择了批发出售。他以每个40新阿高洛的价格,将春卷全部卖给了学校餐厅。除去成本,他赚了200新阿高洛,还与餐厅达成了一个供货协议:每天向餐厅提供100个春卷。
妹妹选择了传统的零售,她每个春卷卖50新阿高洛,赚了400新阿高洛。
沙拉没有想到的是,孩子们都成了精明的犹太商人。
三个孩子曾经分别给了沙拉一个许诺:车钥匙、别墅钥匙、首饰盒钥匙。现在,沙拉说,自己已经收到了车钥匙和别墅钥匙。
“有人说,犹太人天生是商人,你的这种有偿生活制度,是不是只能培养商人?”记者问。
“绝对不是。与父母共同奋斗、为家庭分担责任的孩子,才是具有完全人格的孩子。他会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不管在哪里做什么,都能做好。有偿生活的目的,不是催促孩子赚钱,而是让他们懂得"劳动伦理学",调动他们的生存积极性,帮他们树立生活理想,培养他们的责任感。”沙拉说。
D 子宫图和篝火图 在沙拉看来,不少中国家庭的教育走入了三大误区:娇宠溺爱,过多关注;偏重智育,以分数衡量孩子的成功;以智代德,忽视对独生子女的道德培养。“不少中国家长,总是把孩子看做是自己的财产,而西方的家长,从孩子出生开始,就把他们看成是自由独立的个人;不少中国家庭的家庭教育,都是学校教育的延伸,而西方的家庭,更强调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能力。”
犹太人会要求孩子考高分吗?
不会,在中国,很多孩子考上大学就不会再努力学习了。在以色列,孩子们的中小学非常轻松,满18岁后不是去上大学,而是去服兵役,培养社会责任感。
犹太人会给孩子最好的物质条件吗?
不会。以色列绝大多数孩子不会去玩手机和电脑,他们玩跳绳,他们拥有童年的快乐。
犹太人会“儿子穷养女儿富养”吗? 中国不少家庭的“女儿富养”,是让她从小吃好的、穿名牌,长大不会受骗。以色列人的“女儿富养”,其实是素质教育的富养,培养她很好的手艺。犹太人的富家女一定会洗衣服、会做饭、会熨衣服、会带孩子,很耐心,懂得孩子在场时不跟丈夫争吵,儿女们不会看到父母吵架,只看到父母的拥抱。
沙拉用两幅图画形容中国、以色列父母对孩子的爱: 中国父母爱孩子的画面像一幅子宫图,当孩子走过幼年,父母在内心深处还设立“虚拟子宫”,这样最大的可能是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形成一种虚假的“子宫安全感”,久而久之就被培养成平庸无能的人。以色列父母爱孩子的画面则像一幅篝火图,没有固定的模式,也算不上锦囊妙计。画面中,父母用篝火点燃孩子的人生和前程,遥望他们像一轮新的太阳从地平线升起。
“子宫图与篝火图不矛盾,没有子宫般的爱,就没有温度,但是,不用篝火点燃这种爱,再多的温度都是没有理智的感情用事,都是缺乏智慧和艺术的爱。”沙拉说。 (来源:红网)
(责任编辑:UN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