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医改办公室主任孙志刚表示,基层医改要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6月10日《新京报》)
让基层医疗回归公益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迫切诉求。何谓“公益性”?国务院医改办官员的描述是:基层医疗机构不再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而是真正回归到了公益性;医生不再是推销药品的商人,而是回归到治病防病的角色;药品不再是赚钱的工具,而是回归到治病的功能。
如何回归“公益性”?笔者以为,除了打破“以药养医”的运营格局和引入激励机制外,还应当着力解决好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政府对基层公立医疗机构实行收支两条线制度。医院的医疗收入上缴财政,医院扩容、发展和升级需要的资金由财政列支,医务人员的薪酬由财政支付,而不是和具体的医疗活动挂钩。
二是政府要加强对基层公立医疗机构的财政投入。患者之所以热衷于往大城市、大医院跑,主要缘于对基层医院的医疗设备、医技水平缺乏信任。为基层医院配备先进的医疗设备,加大财政投入,对于提升其医疗公信力至关重要。
三是不但要让基层医院远离功利、回归治病救人本源,还应当发挥好基层医院作为预防疾病和养生保健第一道防线的作用。(张玉胜)
(责任编辑:UN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