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挖开的有冰块的洞穴。中新网发 张帆 摄
专家用红外线仪器测试之前挖开的洞穴表面温度为-2℃。中新网发 张帆 摄
中新网承德6月12日电 (张帆)11日,中国科学院专家组携带精密仪器再次来到河北平泉县平房乡小茅兰沟村一处碎石中夹带冰块的山坡上,探索“盛夏寒冰”之谜。
记者在现场看到,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3位专家结合前期工作结果,经过现场勘查,通过仪器测试与计算,以之前发现冰块的“中心点”为基点,再分别向外以115米、70米、50米、25米、20米处的不同方位,共布设了5个监测点。
据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牛富俊介绍,距离最远的115米的监测孔是测试未受影响的范围温度值。监测点先用钻机打孔,探测岩体,初步计划每个点打孔深度各20米,孔内各放置一个温度探头,监测土体温度,探头有存储卡,可随时检测并取出查看数据。同时在该地面安装一个气象站,对此地气温、相对湿度、风向、风速、雨量等进行监测。
负责承担施工任务的承德地质队的钻机队辛克发队长告诉记者,施工需要大型的机械设备和一些后期装备,现在通往山坡处没有路,待通往山上的道路修通后,他们将把凿岩机等设备运到山上,尽快进入施工状态。
牛富俊表示,这种季节应该解冻了,此处出现冻土层及冰块应该不是简单现象,这种现象很特别,将结合气候及物探等诸多方面做进一步的分析,观察数据一年后将有望解开谜团。”
2010年8月,平泉县平房乡小茅兰沟村一山坡上,距离地面十几厘米的深度,发现一处碎石中夹带冰块。该山坡面向西,属阴坡面,海拔约950米,地表是约15厘米左右土质,土层下为碎石,碎石中心地带面积约100平方米,寸草不生。今年4月3日,中科院专家组曾来到该山坡进行勘测研究。(完)
(责任编辑:UN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