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国家统计局秘书涉嫌泄密 举证困难惩罚或将很轻

来源:解放网-新闻晨报
2011年06月15日07:35
综合新华社、法制晚报报道
综合新华社、法制晚报报道


  5.5%,5月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又毫无悬念地被“专家”们“猜中”了。

  昨天上午10时,国家统计局公布5月份主要宏观经济数据,受干旱和食品价格上涨影响,5月CPI将继续上行,涨幅为5.5%,创34个月来新高。

  针对受到关注的宏观经济数据泄露问题,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14日在发布会上回答提问时表示,国家统计局办公室秘书工作人员因涉嫌泄密正在接受司法调查,国家统计局坚决支持对数据泄密等有关问题进行调查,将进一步加强数据保密工作。

  盛来运说,这件事情出现后,国家统计局首先是加强学习,全体工作人员都要把严守机密、遵守保密法以及国家统计局有关规定作为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另外更加严格地加强制度管理、健全机制。“我们现在正在征求相关部门意见,进一步考虑改进数据发布工作,改进方向就是尽可能地缩短数据生产到发布的时间。”盛来运说。

  对于此次数据发布前一些比较准确的预测,盛来运表示注意到了一些媒体的报道,有些预测对了,但这不是数据泄露。他提示说,受端午节假期影响,本月数据上报推迟了两天,而早在本月经济数据生产出来以前,就有媒体报道了一些机构的预测结果,其中一些挺准。

  [另类观点]

  统计学家:CPI“猜中”也不稀奇

  以路透社为代表的外国媒体及相关机构对我国经济数据的预测准确度相当高,2008年以来,路透社累计7次精准地“猜”对了我国的月度CPI数据。不过,著名统计学专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任若恩教授在接受 《证券市场周刊》采访时认为,与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的难以预测相比,像CPI这一类的经济数据可行的预测方法也已经非常成熟,CPI预测领域出现“章鱼哥”亦不足为奇。

  他指出,国家统计局现在公布年同比数据的同时也公布月环比数据,在统计局没有对CPI数据进行季节调整的前提下,只需把12个月的月度环比数据叠加即可获得年同比数据。所以机构要做的只是预测最近一个月的月度环比数据。而且随着农业部、发改委公布关于农产品、食品的数据频率越来越高,机构在预测时也有了越来越多的数据支持。在此基础上月度CPI同比增速的预测精度就更高了。相信随着国家各部门信息公开越来越全面,CPI的预测将越来越准确。

  经济数据为何屡屡“走光”

  背后利益链刺激

  对于那些提前获得经济数据的机构和人士来说,这些数据可能意味着可观的经济利益。

  一位券商研究人士对记者表示,包括CPI在内的经济数据对于资本市场来说是十分敏感的经济指标,不仅直接关系到债券市场收益率的变化,而且是政府未来经济政策放松或紧缩的风向标,如果提前得到经济数据,就创造了投机性交易的机会。一名曾从事过基金行业的人士表示,能提前拿到数据无论是对于券商还是研究员都有直接的利益关系。如果一家券商的研究报告总能准确预测宏观数据,就可以获得基金更多的 “分仓”收入,相关的研究员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派点”。

  “过目”的领导太多

  无论是统计局、央行还是海关等部门,其制作的宏观经济数据在发布前都要提前通知多个部门,既包括国家的主要领导,也包括主要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部门,还包括官方智囊和研究机构。此外数据传递过程中,秘书、政府办公厅工作人员等大量“非权限人员”存在许多接触点。部门、人员、接触点过多,难免在保密防范方面百密一疏。

  虽然中国政府已经大力推行电子化政务,但纸质报表、纸质文件在传递数据时仍被大量采用,这为偷查、偷阅带来可乘之机。未来如能更为广泛地推行电子化数据传递,严格给定官员阅览权限,实施数据文件开闭的历史记录和跟踪,相信能有助于减少传递中泄密的几率,一旦泄密也能方便调查取证。

  举证困难惩罚过轻

  著名律师、北京尚公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陈海阳表示,泄露经济数据是一种犯罪行为,但经济数据是一个无形的东西,要向外界泄露可能只需要说句话就可以了,很难留下显性的证据。可能正是基于这样或那样的困难,针对数据泄密的调查只能漫长地进行着。另外,对违法泄露数据人员的处罚标准和具体执行缺乏可操作性,所以最后的处罚往往是不了了之。一般只是进行记过或离职等处分,但是面对泄露经济数据可能带来的巨大非法利益,这种处罚明显不具实质威慑力。 (国际金融报)路透社前7次言中CPI均使用“官方人士”消息源,此次5月CPI预测改称“自己调查”。

  新华社现场图片

(责任编辑:UN111)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