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综合

22日夏至:解暑多吃“苦” 古代曾放假一天

来源:新华网
2011年06月21日12:27
今年夏至的准确时间为6月22日1时16分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根据新近出版的《中国天文年历》,今年夏至的准确时间为6月22日1时16分。天文专家表示,夏至这天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夏至后不久,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将随即到来。

  天文教育专家、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说,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也是第十个节气,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太阳到达黄经90°,是夏至节气。夏至是昼夜变化的界限,此后,阳光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渐南移,北半球的白昼日渐缩短。在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

  我国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糜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而糜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则开始衰退。

  作为我国权威的天文测算部门,紫金山天文台负责实施我国的日历编算和发布,每年编算次年的农历日历,其中包括朔望和节气时刻,时间均精确到分钟,作为标准在每年出版的《中国天文年历》中正式发表,并以《日历资料》的形式对外发布。

  
“夏至”不仅是节气还是节日 古时曾放假一天

  22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夏至。民俗专家表示,夏至是农历24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重要传统节日,称为“夏至节”,在这一天民间有吃面条、食粽子、吃馄饨等众多习俗,并有“立夏日,吃补食”的民谚。

  天津社科院教授王来华介绍说,夏至是24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七世纪,古人用土圭量日影,夏至这一天,日影最短,因此把这一天称作“夏至”。《恪遵宪度抄本》中说:“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

  夏至,不仅是一个重要的节气,还是中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王来华介绍说,夏至,古时称“夏节”、“夏至节”。据称,夏至是我国最古老的节日之一,有一种观点认为传统节日中的端午节就是源自夏至节。

  夏至时值麦收,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周礼·春官》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荒年、饥饿和死亡。

  旧时,古人十分重视夏至节,清代之前的夏至日全国放假一天,而宋代在夏至之日始,百官还放假三天,辽代则是“夏至日谓之"朝节",妇女进彩扇,以粉脂囊相赠遗。”彩扇用来驱热,香囊可驱蚊抑臭。

  王来华表示,自古以来,中国民间就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南方的面条品种多,如阳春面、干汤面、肉丝面、三鲜面、过桥面及麻油凉拌面等,而北方则是打卤面和炸酱面。“因夏至新麦已经登场,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

  夏至这天,除食面食外,我国有的地方要食凉粉、凉皮,有些地区还要喝凉茶,吃荔枝、吃茶叶蛋,一些地方还有食狗肉的习惯。

  
22日夏至:天气炎热 当心中暑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22日迎来农历二十四节气的夏至。此时节,气温较高,天气闷热,容易中暑。专家提醒说,夏至后不久,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将随即到来,因此,从现在起就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主任李艳玲介绍说,中暑是发生在夏天或高温环境下的一种急性病。在一般情况下,人体产热和散热正好相等,所以,人的体温总是保持在37℃左右。但在强烈的夏日阳光下照射过久,红外线能使人的大脑丧失调节体温的能力,所以容易发生中暑。另外,如出汗过多,体内水和盐大量排出,得不到及时补充,水盐代谢发生障碍,也会中暑。身体过度疲劳,体弱多病也是发生中暑的原因。

  “中暑的特点是发病急,转变快,且易伤津耗气。在夏天或高温作业场所工作一段时间后,有轻度头痛、头晕、耳鸣、恶心、眼花、无力、口渴及大量出汗等病症,就是中暑先兆。”李艳玲说。

  炎炎夏日,如何预防中暑的发生呢?李艳玲提示说,首先要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同时做好防暑降温工作。中午阳光最强或温度最高的时候多休息,不要长时间在太阳下暴晒,不要在闷热的环境下工作、劳动、学习。野外工作时最好穿浅色或白色衣服,戴帽子,并注意适当休息,多喝清凉饮料、凉盐开水、绿豆汤等。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清凉油对中暑有一定预防作用,夏日工作时最好随身携带。

  其次,平时要注意饮食调节。夏日应少吃脂肪类厚腻荤腥的食物,更要少吃辛辣之品,以适应夏天胃肠的消化能力。饮食以清淡素食为主,佐以鱼肉蛋奶,保证人体必须的水分、盐水、热量、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物质的补充。尤其要注意的是,要多食含钾食物,如海带、豆制品、紫菜、土豆、西瓜、香蕉等。

  李艳玲表示,若出现中暑先兆时,应暂停工作,立即将患者转移到清凉通风的环境中,解开衣服,脱掉过多的衣物,涂擦清凉油,服人丹或十滴水,多喝淡盐水或清凉饮料,头部冷敷,可用冷水擦澡。经休息、降温处理,一般4小时即可恢复。重症中暑,应迅速抢救。若有高热者,可给予物理降温;有呼吸困难者可进行人工呼吸;对于热衰竭或热痉挛,主要是补充水分与氯化钠,重者静脉输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水。

  
营养专家:夏至时节清泄暑热要多吃“苦”

  22日是农历夏至节气。烈日炎炎,暑热难耐。营养专家提醒说,此时节,公众要多吃苦味食物和酸性食物,这些食物能清泄暑热,增进食欲。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主任李艳玲表示,一年四季均应适当吃些苦味的食物,而夏季尤为适宜,尤其是夏至过后,盛夏来临之际。苦味食物中含有氨基酸、维生素、生物碱、微量元素等,具有抗菌消炎、解热去暑、提神醒脑、消除疲劳等多种医疗、保健功能。

  李艳玲介绍说,莲子等苦味食品中,均有一定的可可碱和咖啡因,食用后可醒脑,有舒适轻松的感觉,可使人们从夏日热烦的心理状态中松弛下来,从而恢复精力。

  苦味蔬菜也是一味药食同源的蔬菜,如苦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胆碱等多种成分,具有清凉解毒、消毒排脓、去淤止痛、防治胃肠炎等功能,对大肠杆菌及白血病细胞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如芹菜,性味甘苦,微寒,具有清热利湿、平肝凉血的作用。经常食用,对咳嗽多痰、牙痛、眼肿者具有较好的辅助疗效。此外,芹菜还具有降低胆固醇和血压的作用。

  盛夏,人们往往食欲不振,而苦瓜能刺激人体唾液、胃液分泌,使食欲大增,清热防暑。用鲜苦瓜捣汁或煎汤,对肝火赤目、胃热烦渴、湿热痢疾,都是辅助食疗佳品。苦瓜炮制的凉茶,饮后还可消暑怡神。

  “除以上这几种苦味蔬菜外,蒲公英、苦笋、鸡毛菜、仙人掌、野蒜、枸杞苗等苦味蔬菜也应该多吃。”李艳玲强调说。

  李艳玲还提醒说,盛夏时节,人们出汗多而易丢失津液,除了要吃苦味食物外,还应适当多吃些酸性食物,如番茄、柠檬、草莓、乌梅、葡萄、山楂、菠萝、芒果、猕猴桃等,不仅能敛汗止泻祛湿,还可以生津解渴,健胃消食,增进食欲。

  
22日夏至:年中最热即将到来 宜晚睡早起

  6月22日迎来我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夏至。有关专家表示,夏至后不久,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将随即到来。值此时节,公众起居调养应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宜晚睡早起。

  天文教育专家、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说,在每年阳历的6月21日或22日,太阳到达黄经90度时,为夏至日。《恪遵宪度抄本》中说:“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这天,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南方各地从日出到日落大多为14个小时左右。

  “不过夏至不热”“夏至三庚数头伏”。夏至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角度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因为接近地表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的时候。俗话说,“热在三伏”。真正的暑热天气是以夏至和立秋为基点计算的,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我国各地的气温均为最高,有些地区的最高气温可达到40℃左右。

  夏至之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就进入盛夏了。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主任李艳玲在此提醒说,此时节,公众的起居调养应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宜晚睡早起,而老弱者则应早睡早起,尽量保持每天有7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中午气温高,可用午睡补充夜里的睡眠不足,炎夏的午睡能降低脑溢血和冠心病的发生率。夏日炎热,腠理开泄,易受风寒湿邪侵袭,夜间不宜一直开空调,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更不宜夜晚露宿。

  传统中医认为,“暑易伤气”“暑易入心”。此时节,人们还要节欲守神,善于满足,以保持乐观的情绪,切忌大悲大喜,以免伤心、伤身、伤神。同时要注意戒怒,努力培养自己处事不惊、遇事不乱的心态。 (来源:新华社会)
(责任编辑:UN933)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