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南方多省市遭遇干旱洪涝 > 长江干旱洪涝消息

中国聚焦:连续强降雨考验中国大城市(组图)

来源:新华网 作者:卢国强 李志勇
2011年06月25日10:59
中国聚焦:连续强降雨考验中国大城市
  6月15日,安徽省黄山市新安江的源头率水河的水流非常湍急。当日,地处安徽南部的黄山市继续遭受强降雨袭击。从6月13日20时至15日13时,黄山市平均降雨量达到188.2mm。其中黄山市内的新安江遭遇近20年一遇洪水。受连续降雨影响,该市休宁县部分乡间道路、桥梁被急涨的山洪淹没,交通通行受到影响。新华社记者 郭晨

  连日来,中国部分城市遭遇强降雨袭击,多个城市都因排水不畅出现了大面积的滞水。武汉、杭州等城市,交通几近瘫痪;上海地铁车站倒灌,乘车需打伞。连续的强降水天气,成为对中国一些大城市公共设施、政府意识的考验。但从民众的普遍反应来看,在这场考试中一些部门、一些方面的得分并不高。

  “应急还是‘急应’?”专家与公众的观点不谋而合。在6月22日,北京市气象部门就发布了预警,并在23日下午先后发布了雷电预警和暴雨预警信号。“为什么不能采取类似错时上下班的办法,把交通的晚高峰化解一部分呢?”北京市民彭建宇说。

  地铁13号线知春路站,广播喇叭里广播“接到上级指示,本次列车终点站就是知春路站”,很多乘客抱怨“哪来的上级,怎么一下雨就出来个上级”。网络上关于北京地铁停运的各种消息满天飞,不少网民质疑:“到底该听谁的?”

  “城市功能越来越强大,人员越来越多,使得城市在突发性的重大自然灾害面前越来越脆弱。”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城市规划与管理系副主任杨宏山说,“抛开城市硬件设施,在各地暴雨中体现出了一些部门对预警信息判断不准确,‘神经系统’不够敏感,采取措施不到位。”

  中国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表示,暴雨暴露出国内大型城市在公共交通、城市设施管理等方面的漏洞很大,一些公共管理部门表现出了被动应对的状态。

  “下雨是常规的事情,严格说来并不是突发事件。”竹立家认为,虽然各地公共管理部门都制定了相应的预案,但应该认识到,预案只是程序性的东西,遇到紧急情况时,管理部门需要灵活机动地处理,而不能按部就班套用预案。

  专家指出,中国的大城市建设应理性“降温”。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教授毛其智认为,连续的强降水考验,也暴露出大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中国大城市的矛盾主要集中在城市过大、城市中心集中的功能太多,人口建筑密度太高,一旦遇到极端情况,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就会比较大”。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责任编辑:UN905)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