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云南丽江山区小学生受援助第一次吃到鸡蛋(图)

来源:人民网
2011年06月25日12:17
颁发捐赠证书 杨观 摄
颁发捐赠证书 杨观 摄

  “长这么大 第一次吃鸡蛋”

  昨日,丽江麦地河完小,免费午餐开饭了。这只是一个开始,对于麦地河完小来说,如何保证免费午餐的顺利进行?对于地处中国西部边陲的云南而言,还有成百上千的孩子需要大家的帮助来消除饥饿。

  当然,路一步步走,能帮一个算一个。

  中午12时8分,赵武杰吹响了下课的哨子,这个时间比往常提前了7分钟。哨声之后,麦地河完小第一顿免费午餐就将正式开始。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整个麦地河都在等待着这一刻的到来。

  同样激动不已的还有那些已习惯中午饿着肚子的262名孩子,听到哨声,孩子们冲出教室,有的看着学校里突然冒出来的不速之客。教室外,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项目“免费午餐”基金管委会副秘书长肖隆君从杭州视通广告设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浙豪手中接过了捐赠书。更多的则朝雾气腾腾的厨房望去。学生们似乎完全忘了下课前老师要求按班级排队领餐具的嘱咐,这让赵武杰不得不再次吹响哨声,让孩子们排队领餐、打饭。

  学生们很快按班级排成两列队伍,领取餐具和“免费午餐”。三位学校的餐饮工作人员负责为学生盛食物,第一顿午餐算不上丰盛,白米饭加份肉丝包菜,一碗菜汤,一个鸡蛋,但这顿温热、朴素的午餐,给这些贫困山区孩子不吃午餐的历史画上了一个句点。

  麦地河完小免费午餐的启动在云南开创了先河,该校校长肖新学称,他们将在近期成立免费午餐项目管理委员会,并拥有专门的厨房,和定点的饭菜供应商。将会对免费午餐实行制度化管理,他们将在近期制定出台麦地河小学免费午餐财务公开制度,食品安全监管制度,餐饮人员管理制度,对爱心捐赠的每一分钱负责。

  现场

  鸡蛋舍不得吃,装进衣兜

  中午12点,下课的哨声还有好几分钟才会吹响。3年级的学生李兰有些坐不住了,她偷偷地瞟了一眼窗外。头一天,下课的时候她听老师说,从周五开始,上学不用再带冷饭了,可以在学校吃上免费的午餐。“鸡蛋、还有热乎乎的白米饭……”想着想着,李兰不禁咽了一口口水。“嘀……嘀嘀”下课的哨声响了起来,李兰与全部40多名同学一同冲出了教室。

  排队领到饭菜后,李兰和几个小姐妹围坐在一起,大口吃起来。不过,李兰始终没有去动饭盒中的鸡蛋。“鸡蛋揣在包包里。”李兰兴奋地向伙伴们喊道。听她这么一说,其余孩子也都将鸡蛋放进衣兜。几个孩子说,要将鸡蛋带着,回家的路上吃。李兰说,这是自己第一次吃到鸡蛋,平常在家里,吃得最多的就是土豆。条件好一些的孩子说,在家里,一个月可以吃到一次鸡蛋。

  孩子们很快将饭盒里的饭菜一粒不剩吃完。这顿简单的午饭,孩子们吃得很开心。吃完后,他们又小心仔细地将饭盒擦洗干净,交给学校老师放到了消毒柜中。

  “味道挺不错的。”西布河乡副乡长奚冰说,下一步将与志愿者、学生家长一同成立一个“免费午餐”监管委员会,不但要保证食品的卫生、安全,也要做到专款专用,每一分钱都花在孩子身上,努力把这里打造成为“免费午餐”云南项目的示范点。

  志愿者

  希望持续下去

  随本报记者一同来到麦地河完小的志愿者李红也参与了给孩子们打饭。“我给孩子们发鸡蛋的时候,眼泪都要掉下来了。我告诉自己,孩子们吃上免费午餐应该高兴。”49岁的李红说自己是一名教师,在看到本报的报道之后,感到非常痛心。“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可为什么还出现有孩子吃不饱饭的问题?”

  与孩子们一同吃完午餐之后,她向学校老师要了一份特困生的名单。李红说,在来之前,她和女儿就商量好,要长期资助两名特别贫困的孩子。一位同事得知后,也表示要资助一名孩子。“这是第一次来,以后我会再来。”李红说自己回去之后,还要让周围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对名单上15个特困的孩子都给予资助。

  梁冰是来一位自云南大学信息学院的研究生,亦是本次云信免费午餐计划的志愿者之一。

  从当初开始在微博上关注这件事情,到如今能参与到其中,这个过程包含了她的很多“第一次”,“第一次亲身参与公益”,“第一次来到这样艰苦的地方”,“第一次走这么远、这么陡的山路。”

  “以前也曾计划做类似的事情,当时我们师兄师姐一共7人,募捐了500多元,购买了作业本、铅笔等文具,想要捐给一所贫困小学。但因其他原因,计划没能落实,因此这次我将这些文具带给了麦地河小学的孩子。”

  “这只是一个逗号”

  “其实我们还可以倡议大家捐点衣服什么的,看这些小孩身上的衣服好破旧。”微博ID为“华少一家门”的女士说,她是这次将企业与学校成功搭桥的关键人物之一。她说,其实现在很多企业都乐于做公益,但现在由于“某些公益组织的公信力下降”等原因,企业担心款项的落实问题。媒体的介入,从中起到双方衔接与款项落实的监督作用。同时通过报道扩大范围,从而影响到其他人一起参与进来。

  “我们可以在浙江将下次募捐的衣物打包,然后发到这边来。同时再捐一台洗衣机什么的,他们的衣服太脏了。”作为这次的捐赠方,杭州视通广告设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浙豪显得很低调,“这点钱对于企业来说算不上什么,最重要的就是能清楚款项的落实,保证每一分善款都真正用到孩子的身上。”

  “我们才走了第一步,还有好多事等我们去做!”“对于我们来讲,这只是逗号,一起努力。”回程途中,大家在微博上更新相同的信息。或许很快,他们还会再聚麦地河完小。

  (袁海毅 罗俊杰 汤骥) (来源:云南信息报)
(责任编辑:UN913)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