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天气 > 四川茂县泥石流 > 四川茂县泥石流消息

213国道逢雨必断成“生病线” 抢通方案已确定

来源:京华时报
2011年07月06日02:25
[提要] 连日来,强降雨天气导致213国道映秀至汶川段多处中断。其中的罗圈湾路段岷江右岸发生泥石流,阻塞河道造成岷江改道。江水冲击位于岷江左岸的213国道,现已造成至少400米路基被冲毁。四川省交通厅厅长高烽表示,目前,受损最严重的罗圈湾路段抢通方案已确定,但难度大…[我来说两句]
  调查

  生命线为何逢雨必断

  被称为“汶川生命线”的213国道遭暴雨频频中断的消息在社会上引发广泛关注:为何一到汛期,汶川“生命线”就变成不堪一击的“生病线”?

  三年数断生命线频频“生病”

  7月1日,四川盆地普降暴雨,大量沙石倾泻阻塞公路,交通“生命线”213国道都汶路段多处中断。2日,这条道路一度抢通,但3日的降雨再度造成道路中断。

  而这并不是213国道都汶段第一次因暴雨断路:2009年7月25日,国道213线汶川段彻底关大桥被山上飞下的巨石砸断。2010年5月30日,汶川县雁门乡索桥村一处山体塌方,造成213国道汶川段阻断;6月7日夜,受暴雨影响,岷江河水猛涨,冲毁路基80多米,造成国道213线完全中断;8月13日,再次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又一次造成213国道汶川段多处中断。

  汶川大地震中,213国道都汶段遭到毁灭性损毁,2008年9月基本修复。然而震后三年,这条“生命线”却成了“生病线”,每年五六月雨季汛期来临时,经常因次生地质灾害而中断。

  逢雨必断地震“后遗症”是主因

  西南交通大学胡卸文教授称,其实在汶川地震发生前,213国道并不是“逢雨必断”。“213国道从都江堰经映秀至汶川的都汶路段,全长82公里,刚好处于汶川地震龙门山断裂带核心地带。213国道沿岷江而修,岷江河谷两岸山体多因地震松动,一下暴雨,就常发生岷江壅塞体冲出沟口,把公路冲断的情况。”胡卸文说。

  中国地质灾害研究会会员何平介绍说,震区的山头,表层基本上被震成碎裂岩体,非常松散。所以这种岩体,一是容易形成滑坡,二是容易形成崩塌。三是作为泥石流的物源。这就是说,每一个汛期,可能就来一点,破坏一些,掉一些,可能下个汛期再来一点。有些形成边坡,可能陡一些,在下个汛期就形成新的灾害。

  与此同时,国内一些专家认为,汶川大地震对震区地质环境条件的影响极为深远,极重灾区的山体普遍受到破坏和损伤,短期内难以消除,特大地震引发的地质灾害隐患所产生的影响将长达10到30年。同时,地质灾害诱发因素的复杂多变和隐蔽性,也进一步增加了防治工作难度。
[上一页] [1] [2] [3]
(责任编辑:UN100)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