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外媒热衷讲中国草根故事 称对中国老百姓有兴趣

来源:法制晚报
2011年07月08日14:19

  外媒热衷讲中国“草根故事”

  外媒资深从业者告诉本报记者从"最美妈妈"到"郭美美事件"全面报道中国已成国际共识

  从伸手接住从10楼窗口坠落女童的杭州"最美妈妈"到微博上炫富的郭美美,再到直播与情人开房的"微博局长",外媒如今对于中国的关注似乎跳出了"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的拘囿,而变成好事坏事都能快速地"跨洋过海、传遍千里"!

  这其中,爱讲中国的"草根故事",成为外媒不约而同掀起的一股热潮。

  本报记者今日登录全球访问量第二大的报纸网站《每日邮报》统计发现,仅从6月初至今,关于中国"草根"阶层的故事就有7篇。

  国外一些媒体资深从业者在接受《法制晚报》记者采访时说,由于中国经济实力的显著提高,全面报道"任何与中国有关"的事情已经成为"国际共识"。而对于外国受众来说,他们也希望看到一个"有血有肉的中国",看到一个"平常人眼中的中国",因此,外媒记者更加注重报道中国的"草根人物"。

  草根关注

  "最美妈妈"今年应获诺贝尔奖

  搜索关键词:中国母亲(chinesemother)救女孩(savegirl)外媒关注度:★★★★

  阿联酋国家报网站:

  "一个孩子、一个英雄、一个故事"美国福克斯新闻网:

  一名妇女挽救10层坠落小孩

  美国时代周刊:路人接住两岁小孩:纯属幸运

  新闻回放:7月2日下午,在杭州滨江区的一住宅小区,两岁女童妞妞突然从10楼坠落,刚好从楼下经过的杭州市民吴菊萍奋不顾身地冲过去用双手接住了孩子。

  ●大报发声:"2岁女孩从10层坠落,途经的一位妇女伸手接住",英国《每日邮报》关于"最美妈妈"吴菊萍的报道用了长达三行文字的标题,并配上了5张图片。

  报道称,在中国的电视节目中,这位胳膊受伤的母亲躺在病床上,正处于康复阶段。不过,她已经被赞美成"女英雄"。

  美国《时代》杂志在其官网上,刊登了吴菊萍救人后在医院接受治疗,微笑地看着自己孩子的照片。文章评论说:"不经意的路过,救了一个2岁大的孩子,孩子能生还也实在是个奇迹!"

  美国一名女网友在"最美妈妈"的报道后留言称,应该把今年的诺贝尔和平奖颁给她。另一位美国网友甚至提议说:"今年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的"金手套奖"理应颁给这位中国母亲,她接住孩子的举动将所有职业棒球运动员都比了下去!"

  郭美美炫富引发对慈善机构质疑

  搜索关键词:郭美美(GuoMei Mei)红十字会(RedCross)

  外媒关注度:★★★★★

  美国有线新闻网(CNN):

  中国慈善业陷入信用危机

  马来西亚《星报》:郭美美"玷污"了慈善形象澳大利亚《悉尼先驱论坛报》:

  一个名叫郭美美的奢侈生活

  新闻回放:6月20日,一位微博名为"郭美美baby"的人在网上公然炫耀其奢华生活,并称自己是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在网络上引发轩然大波。

  ●大报发声:一个年轻女子网上晒豪车并号称自己在中国红十字会的下属机构工作后,使得中国百姓和中国这一最大慈善组织"翻脸"了。美国《纽约时报》说,"晒名包,亮跑车,这对中国富裕人士来说没什么稀奇的。不过,一个'中国红十字商会总经理'的头衔再加上这个年轻女子在互联网上发出的一张张炫富的照片,引爆了中国各界对于慈善事业的质疑。"

  "微博局长"约情人开房断送仕途

  搜索关键词:微博(Microblog)谢志强(XieZhiqiang)外媒关注度:★★★

  美国大西洋有线新闻网:美国"韦纳式"官员性丑闻传到海外时代周刊:中国官员网络性丑闻的"新潮"

  赫芬顿邮报:政治性丑闻国际化?

  新闻回放:6月20日,溧阳市卫生局长谢志强误把微博当QQ用,在微博上与情人调情相约开房,随后被停职检查。

  ●大报发声:美国《华盛顿邮报》以"中国局长因为'社交丑闻'栽跟头"为题报道称,这位名为谢志强的局长近来可谓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用微博在网上直播了与其据称是情妇的女子开房的经过。

  报道还将中国这位局长的行为与美国国会议员韦纳将一张不雅自拍照在推特上群发进行类比,称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对于韦纳来说,其"纽约未来市长"的光明仕途因为不雅照变得黯淡无比。而对于谢志强局长来说,"微博门"也可能是其仕途的一次灭顶之灾。

  从业者说

  “我们也对中国老百姓有兴趣”

  中国的草根故事怎么就那么受外媒追捧?外国资深记者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道出了其中的“奥秘”。

  “像最美妈妈这样的故事我们就会报道,因为这个故事本身具有趣味性。”美国《纽约时报》知名记者安德鲁·雅各布斯接受《法制晚报》记者采访时说,“此外,《纽约时报》更关注能够深入反映中国社会的一些小人物事件。”

  拥有几十年新闻记者经验的美国记者丹布隆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则指出,美国等外国媒体不仅对中国的超级影星和政治家感兴趣,对中国的普通老百姓也很感兴趣。“在希望和梦想方面,人类的情感是共通的”。在政界和商界的严肃新闻铺天盖地的时候,美国的读者也在寻找“轻松的新闻”,让自己“放松紧绷的弦”。

  采写中国新闻成为“国际共识”

  雅各布斯还向记者分析说,由于中国经济实力的显著提高,报道“任何与中国有关”的事情已经成为了“国际共识”。

  他说,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外媒记者在中国,也有越来越多的记者采写关于中国的报道,“我们现在都在中国寻找故事”。

  丹布隆进一步说,中国现在以“强有力的姿态”加入了世界大家庭,我们希望看到一个“有血有肉的中国”,看到一个像“平常人眼中的中国”,这也就是外媒记者更加注重报道这些“草根人物”的原因。

  雅各布斯还指出,一般而言,《纽约时报》报道新闻时也会“监控”各大媒体,其中包括中国的新华社和《中国日报》。我们采写新闻的方式和中国的记者一样,律师、教授、老百姓都是我们的采访对象。

  专家评析

  “这是一个中国新闻国际化的时代”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所长袁鹏称,中国国内近来诸多争议性话题都被国际媒体关注,但这种关注不仅限于种种争议。

  “这是一个中国新闻国际化的时代。作为崛起大国,我们要有这样的思想准备:自己家里的事将越来越多地被外界关注、审视”。

  也有西方分析家认为,西方对中国的关注不是太少,而是太多。澳大利亚罗伊国际政策研究所就发表文章称,“从反恐到中东,每隔一段时间媒体和学者关注的焦点就会大变,而如今,中国赢得过去十年中最多的关注”。

  英国智库“开放欧洲”资深研究员罗伯特·史蒂芬斯则称,上世纪80年代,美国和日本任何一次航天发射或是新干线通车,又或者是主权基金投放欧美市场,都和今天的“中国新闻”一样,招致外界极大关注。这种关注显示出外界对这个国家的期待。

  袁鹏还表示,西方过去几十年对中国的观察点在不断变化。上世纪80年代,他们关注中国领导人高层;21世纪初,中国中产阶级成为关注焦点;而今天,互联网力量的展现让西方更关注中国社会的草根阶层。从关注群体看,有一个从上到下的脉络。

  本版文/记者王进雨黎史翔李莎

(责任编辑:UN010)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