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傍晚,北京突然雷电交加暴雨如注,不少地方瞬间变成一片汪洋。很多网友纷纷上传各处积水的图片,不少场景颇为震撼。然而多日过去,其中三张“海景图”却遭到网友质疑,被指“移花接木”。记者调查发现,这些照片确系造假,并非当日雨景。(7月9日京华时报)
这段时间,多个地区大暴雨,城市内涝严重,幽默的网民都纷纷喊着去“看海”。武汉、北京、成都、长沙,先后成了热门的“看海景区”。而各地网民实时拍摄的积水照片,更是在网上广为传播。比如北京,一场暴雨就诞生了“暴雨七景”,引来网民狂转。不过,现在有调查显示,这七张照片中,有三张被移花接木了,大望路汽车被淹的照片是使用了2004年7月莲花桥的照片,而水淹过街通道的照片也是2004年的。另外一张首都机场飞机跑道被淹的照片经过调查,是使用了海南某机场的照片。
上传者张冠李戴、移花接木,把以前的或者别地的照片挪用来表现当下北京的内涝,难免会对网民产生误导作用,也可能给城市管理者判断雨势、雨量大小带来干扰,不管是误传,还是出于其他原因,这种行为本身是不对的,应该受到谴责。
但网民张冠李戴之举,却也带来了一个意外的发现,原来北京早就能“看海”,老照片反映的老问题,如今并没有解决。以被移花接木的莲花桥为例,照片显示的是2004年7月10日,一场突降的特大暴雨,导致莲花桥被淹没,数辆汽车被泡水中。而今年6月23日的这场暴雨中,莲花桥依旧积水严重,也有汽车被积水淹没。根据气象部门的数据,2004年7月10日北京城区降雨强度80毫米/小时。今年6月23日,北京城区平均降水57毫米,后一场大雨总共造成北京29处路桥瘫痪。可见,北京的一些老积水点,经过这么多年的治理,还是没有走出“逢雨必涝”的怪圈。
而最近这场大雨,比以前更严重的地方在于,多条地铁因暴雨局部停运,地铁四号线陶然亭站西南口处积水严重,致大量雨水倒灌。一对母女在如“瀑布”的站口艰难行走的照片,给网民带来强烈震撼,也让人对地铁防洪能力表示担忧。北京的地铁正在不断延伸,每天运送着上百万的乘客,如果真的被水淹了,后果不堪设想。
6月23日暴雨过后,公众对北京防洪能力的质疑声如潮,对此,北京有关专家解释称,北京市排水系统设计的是1到3年一遇,这个标准解释起来就是能够适应每小时36到45毫米的降雨。可是,当遇到6月23日那场“百年一遇的暴雨”时,这样的排水标准无力承受了。而北京市水务局的工作人员指出,现在中心城区的排水管网最早还有明代留下来的“老古董”,老旧的管网“只能是打补丁,发现一处补一处”。
但这样的解释,在公众看来,更像是一种托词。北京的排水系统标准低,排水管道陈旧,都非今日才有;既然知道问题所在,为什么不解决?如果解决了,为什么没见到成效?每次城市被淹,都用这些老掉牙的理由来解释,如何让市民满意?公众不想听什么解释,只想在下雨时,城市不被淹,下班不被堵。
城市建设不能只想着地上,只想着建高楼大厦,只想着表面的政绩。“下水道是一座城市的良心”,如果地下排水系统不过关,地上的风光再靓丽,也终会被雨打风吹去。所以,每一个城市管理者必须要拿出建高楼、建标志性建筑的决心和意志,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把防洪工作、排水系统搞好,建成城市的“金字招牌”,让城市尽快走出““逢雨必涝”的怪圈,如此,才能得到百姓的认可,这才是真正的政绩。
分享按钮
(来源:红网)
(责任编辑:UN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