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小说推销纷纷“挂钩”美国悬疑大师
谁在贴牌斯蒂芬·金
“本土悬疑的巅峰之作,直逼美国悬疑大师斯蒂芬·金”,“一本让丹·布朗等文坛大腕惊惧不已的新人处女作”,“金庸之后最伟大的武侠小说”……时下出版的原创小说,封面或腰封上频频使用将并不怎么出名的本土作者与国际畅销巨头挂钩的手段,来进行商业推销。而“齐名说”之下,“雷”人的宣传语本身,又因为与作品本身能量上的巨大落差,成为了被人质疑最多的一剂狗皮膏药。
《碎脸》使上同样招数 日前,曾以一部《碎脸》拉开“中国悬疑小说元年”的鬼古女,在蛰伏3年后,携《锁命湖》回归悬疑小说舞台,再次使上了这招。在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世纪文睿公司举办的新书发布会上,记者在红黑两色强烈对比冲击的原创悬疑小说的封面册页上再次看到了这样的字眼:鬼古女,中国悬疑大师,享有中国的斯蒂芬·金之美誉……
《锁命湖》故事依然以当年《碎脸》中的江京城为背景,心理学系学生那兰无意间成为了人气小说家秦淮的新任助理,却接二连三地目睹了死亡的发生,陷入被追杀逃亡的境地。查清真相?伴随而来的将是一场死亡之旅!袖手旁观?付出的代价或许是一辈子的自由!是生?是死?当她选择靠近那个男人,也许结局早已注定……等待她的,会是一场夺命的爱情,抑或是一个真相大白?
在出版方举行的现场连线中,身在美国硅谷的鬼古女,面对记者抛出的“享有中国的斯蒂芬·金之美誉”这一称号是否当之无愧的质疑,显得有些不知所措,连称“不敢当”,并声称自己写小说只是锻炼一下大脑,唤起对母语的一些记忆。而对这一招是否当下通行的宣传“利器”,出版方则连忙将责任揽过来,称“只是用商业化的手段来推广好的作品”。然而,据记者调查,在各大书城销售的本土悬疑小说中,有不下10种书称自己的作者是“中国的斯蒂芬·金”。而遍地的山寨版“金大侠”,着实已经扰乱到了普通读者选书时的判断。
类型写作本身出问题 去年上海书展,刚成立的“世纪文睿”在现场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的结果显示,在40岁以下年龄段读者的心中,最受欢迎的读物门类便是“悬疑”。出版商都是敏锐的,从目前图书市场上悬疑类图书数量奇多、良莠不齐的现状,可以看出这部分出版物已成为众人皆抢的“香饽饽”,不少民营书商也跻身其中。
然而,与数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得不到保证的质量”。“故事编不下去了就让鬼出场”,或“没有任何逻辑地就让主人公穿越到古代去了”这样的桥段和狗血情节,正考验着读者们对悬疑小说的信心。评论家白烨认为,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类型写作本身出了问题,“它基本是以热闹和刺激来吸引我们,小说写的都是一种说不清历史年代的黑吃黑的斗争,他们的斗争是坏与更坏的角力、强和更强的斗争。这样的作品看多了以后,确实不能打动人,因为任何时代不管什么类型的文学都不仅仅是看热闹那么简单。”
中国出版“畅销书之痒” “到处是水,却没有一滴水可喝”,《娱乐至死》的作者尼尔·波兹曼喜欢用柯勒律治这句话,形容信息过剩时代人们的处境。而对应书业,又似乎构成了一种可以代表出版方的心理事实,那就是在遍地是书、特别是同类型书铺天盖地的当下,怎样让挑剔的阅读者挑中“自己”?
从斯蒂芬·金、丹·布朗、金庸、阿加莎·克里斯蒂……这些正在被出版商透支的金字招牌,无疑是书业“注意力经济”的代表;面对刀刀见血的竞争,钱途,让畅销书之梦在每个出版商心里,不再只是一种做书人的心理满足,而是真正的救亡图存。也许,在冲着畅销一路狂奔的路上,那些被祭出的金字招牌,除了留下许多可笑可叹的印迹之外,也将成为中国出版的“畅销书之痒”。 本报记者 陈熙涵 (来源:文汇报)
(责任编辑:UN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