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京沪高铁磨合期出问题 乘客领教“欲速则不达”

来源:东方今报
2011年07月15日12:00

  火车飞起来 欲速则不达

  广州到武汉,3小时;北京到上海,4小时;北京到广州,8小时。

  这是中国高铁时代的“和谐号”高速动车组已经或即将创造的纪录。而在接下来的三年中,中国还将投资9000亿元建设新线,届时高铁总里程将达到1.3万公里。

  用“一日千里”可能已经无法形容中国高铁的速度,但是刚开通的京沪高铁也让不少乘客领教了“欲速则不达”的痛苦。

  京沪高铁“新手上路” 4天3次“病倒

  最近几天,京沪高铁已出现3次故障,而此时距高铁开通仅仅过去了13天。

  7月14日,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表示,京沪高铁暴露了一些问题,主要是设备处于磨合期,出现了一些故障,虽然不影响安全,但对运行秩序影响较大。

  7月13日,由上海虹桥开往北京南的高铁G114列车在晚点半小时后到达镇江南站,在非正常停靠1个半小时后更换备车继续前行。

  7月12日11时,京沪高铁安徽宿州附近供电设备故障,经抢修,13时排除故障。故障导致至少11趟列车到达北京南站晚点,3趟列车从北京南站推迟发车。专家分析,从造成的事故后果来看,此次设备故障应该是牵引系统的电力出了问题。

  7月10日,京沪高铁曲阜东至滕州东至枣庄间下行线接触网故障断电,导致19趟下行列车晚点。对此,电力系统曾参与京沪高铁电网建设的一位专家分析,铁路的接触网都有防雷设施,但不能完全避免雷击。毕竟有一些空白点,防雷设施不能完全覆盖,而且雷击的形式也不一样。

  高铁很“脆弱” 闻烟即“咳嗽”

  2011年7月4日,由上海开往北京南站的G138次京沪高铁列车,因旅客在厕所内吸烟,减速近1分钟。

  2011年7月2日,北京南开往上海虹桥的G157次列车上,因一名乘客在洗手间内抽烟,导致列车故障报警,险些停车。

  2010年2月7日,因天气原因引起设备故障,郑州至西安高速铁路个别列车晚点,从郑州开往西安的G2003次、G2007次和西安开往郑州的G2006次动车组列车停运。

  2010年2月6日,武广高铁韶关段发生故障,导致1万多名旅客滞留广州火车南站。

  2009年12月29日,广州北至武汉的CRH2型G1048次列车因旅客在列车内吸烟引发设备故障,导致该趟列车晚点,由此影响部分后续列车晚点。

  南京遭暴雨侵袭 高铁南站地基下沉

  南京连日遭遇大雨,不少前往京沪高铁南京南站乘车的乘客发现,南京南站换乘大厅内出现多处漏水和地基下沉的现象。

  昨天上午,京沪高铁南京南站指挥部副指挥长包文琪表示:“出现地基下沉的为南站的东北角和西北角,这两个位置本身就较为低洼,同时这两处还集中了南站的化粪池、所有排水管道和排污管道。南站整体地基都是由压土机反复碾压过的,唯有这两处地下管道密集、汇水口集中,恰恰不能使用这种反复碾压的工艺,所以我们采取了自然沉降的方法,只在地基表面平铺一层黄沙,然后注水加速其自然沉降。”

  包文琪表示,之后南站这两处的地基还会出现一些沉降现象,但属于正常预定范围,不会影响南站整体站房的质量,更不会影响京沪高铁的线路质量。Z综合新京报、华商报等

  ■ 评论

  从速度到舒心 高铁仍需努力

  只有服务意识、保障水准、管理制度同步“提速”,高铁才能成为“世界领先”的表率。

  京沪高铁的开通,着实让全国媒体兴奋了一回,“安全、舒适、环保”,“工程质量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一切让人憧憬。从此,我们无须掠过天空,只要在地上奔跑,仅用四五个小时便能在京沪间穿梭。这美妙的感受迅速催生了一批“铁丝”——高铁“粉丝”。一时间,“高铁”成了热词。

  我们有理由自豪。全球金融危机后,我国将高速铁路作为优先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财政投入、建设用地、技术创新、经营环境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中国成为世界高速铁路发展最快的国家,甚至连西方人都评价“中国真的是领先世界”。

  然而,自6月30日正式运营以来,京沪高铁陆续出现了一些问题。

  7月10日下午,京沪高铁19趟下行列车晚点,旅客在闷热断电的车厢内焦灼不安。原来是山东省境内雷雨大风惹的祸。时隔两天,7月12日中午,京沪高铁宿州附近又因供电设备故障,再度造成部分列车晚点。这令人们对乘坐高铁添了几分不安与责怨。

  票务也闹心。刚刚新鲜体验了只需动动手指甚至不用纸质车票便能轻松购票、刷身份证登车的快感,一些旅行计划有变的旅客便开始叫苦不迭:买票容易退票难,哪怕提前数日退票,仍然要支付高达20%的退票费;而在网上或在自动售票机上购票的乘客,还非得到始发地车站,持身份证和银行卡才能退票,否则,一分钱都拿不回来……

  看来,对于拿到了运营里程世界第一的中国高铁而言,仅有速度远不够,还得扪心自问:异常天气的应急预案是否足够充分?应对突发情况的技术设施是否足够安全完善?一旦发生断电、晚点时,如何安抚旅客、损失共担?票务服务能否更加人性化?高铁运营的制度化安排是否做到了一丝不苟?而数量不少的、没有承受能力也不愿“被高铁”的人,他们的权利能否得到应有的尊重……

  我们可以在短期内让火车提速,但是,服务意识、保障水准、管理制度的“提速”却未能保持同步。铁路目前还是高度集中统一的部门,这固然有利于提高决策效率、集中资源办成大事,但也容易使铁路部门欠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服务意识,让消费者只能无奈地呼之“铁老大”。在“铁老大”面前,旅客的弱势地位一直难以改观。

  其实,不管是欢呼还是抱怨,公众对高铁的强烈关注,恰恰是铁路部门最宝贵的社会资源,也是铁路改革、改进的强大动力。高铁投入巨大,是全国人民的心血凝成,如何让高铁成为乘客感到安全、舒心、方便的出行方式,从“速度高铁”转向“舒适高铁”,是当下及今后需要尽快“提速”的重点。

  对公众而言,已在世界领先一步发展的高铁,需要更好地以人为本,在“又好又快”方面成为表率。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UN913)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