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星报》7月17日发表题为《在南中国海冲突中与中国接触》的文章,以下为主要内容:
上月,南中国海问题再次引起公众注意。文莱、马来西亚、菲律宾、台湾、越南和中国都声称对中国南部的一片海域拥有主权。该问题已成为一个严重的战略问题,因为它涉及该地区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中国),尽管这个国家近些年来与国际社会有接触,但其态度与意图仍不清楚。
让情况更为复杂的是,这场冲突几乎肯定会使作为全球大国的美国介入其中。
在这场冲突中,令人感兴趣的看点在于不同对手如何看待中国的态度。这反过来将决定他们在解决冲突的过程中将如何作出反应,以及如何选择最佳机制。
作为崛起中的大国,中国引起了包括决策者和学者在内的许多人的兴趣和好奇。涉及中国崛起的最令人担心的一个问题是它将成为什么样的新强国,一旦它成为强国,它将有什么样的行为表现。鉴于过去曾有过共产主义在该地区传播的历史,这样的担心令东南亚国家对中国既害怕又敌视。
早在2007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政治学教授、中国问题专家埃弗里·戈尔茨坦就提出了解释中国崛起的两个观点。第—个观点认为,中国的崛起也许是实现权力转移的一种办法,尤其是在东亚和东南亚。中国的崛起也许暗示这个国家作为地区、甚或全球霸主正朝着取代美国的角色迈进。
在南中国海争议案中,这一观点认为:这是中国为摆脱总是处于美国安全保护伞下的地区安全结构而进行的尝试。人们也许认为中国的长远目标是发展蓝水海军,这是中国未来向远方投放军力的一个强烈信号。
另一方面,戈尔茨坦还提出了一种对中国崛起更乐观的看法。这一观点未必相信中国的崛起是绝对和平的,但它否认了大多数国家对这个亚洲大国的害怕情绪。
尽管中国对包括领土主权在内的某些问题经常表现出强硬立场,但最近的事态发展表明,中国一直愿意参与数个多边机制和机构。人们认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佐证这一观点的重大事件。
例如,在对待东盟的问题上,可以从中国在2003年同意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中看出,中国急于参与多边机制的心情。它还在2002年保证遵守涉及南中国海争端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
虽然这些协议不具有法律约束性,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和《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签署,表明了中国对创建一个稳定、和平的地区抱有的良好愿望。
尽管没有任何法律上的义务,但中国实际上对它此前同意的协议有采取相应行动的政治责任。
在不那么正式的情况下,中国还通过派遣学者和官员参与了一系列涉及南中国海的专题讨论会。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东盟的立场似乎是矛盾的。东盟作为一个团体的立场与其成员国的个别政策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作为一个团体,东盟一直努力让中国参与多边机制,其组织立场是通过政治与和平方式解决问题。可是,在涉及个别成员国时,一些国家常常暗示它们倾向于采取军事手段。考虑到已经紧张的局势,与美国的军事合作,尤其是采取在有争议的区域或附近举行联合军事演习的形式,可以被认为是鲁莽的。
东盟为争议问题找到政治而非军事解决方案的倾向,不仅源于它们应遵守和平解决方案,也是出于现实:与其他大国相比,它们即便作为一个整体也相对力量薄弱。
许多学者提出的让美国介入的建议必须被解释为让美国继续履行其承诺,参与讨论关于此争端的多边对话论坛,而不是让美国参加军事演习,更别提采取军事行动了。
无论中国崛起的性质是什么,中国实际上认为领土主权是极为重要的问题,像任何其他国家一样,面对恶化的危机,它会竭尽全力捍卫其领土完整。在越南进行军事演习不久后中国作出的反应发表的正式声明以及派出巡逻艇的决定便是这种可能性的明示。
现在再次轮到东盟国家,尤其是声称对那片海域拥有主权的国家,来作出选择。虽然如此,明智的选择是让中国继续参与多边机制,同时东盟国家要控制自己,不要在有争议的地区采取挑衅行动。在相互性作为基本原则的情况下,如果东盟国家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那就很难指望中国表现好。(作者 印度尼西亚大学国际关系系研究员 努格罗霍) (来源:新华国际)
(责任编辑:UN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