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中国名刊精品 > 《瞭望》杂志 > 《瞭望》精彩报道

日本女足夺冠的启示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2011年07月25日09:49

   中国足球最需要的或许就是“静下心来”——在一个无比浮躁的时代,真正辨清中国足球的差距与目标,之后,像日本人那样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文/陈鹏

  一脚曼妙的“天外飞仙”,33岁的老将泽穗希将比分扳平;117分钟,美国队哪有时间再次反超?最后时刻,两名日本球员飞身“堵枪眼”——不足1米60的娇小身躯玩命拦截美国人的怒射,把生死决战拖向点球点。很快,悬念解开了,日本“大和抚子”(日本女足的别称)力擒美国,高高举起金灿灿的世界杯。

  “静下心来……”

  这是彻头彻尾的技术与精神的胜利,面对平均身高足足高出9厘米的对手,日本姑娘不急不躁、坚韧无比,两度落后两度追平,全场控球率高达53%!120分钟的地面鏖战彻底摧毁了美国姑娘的心理防线,让两届世界杯冠军、三届奥运冠军得主在12码罚球点上“瑟瑟发抖”,连续把足球射向观众席。

  日本女足夺冠让全世界惊叹,更让中国球迷瞠目。美国,点球,12年前铿锵玫瑰决战“玫瑰碗”的一幕清晰而遥远;而那时连参赛资格都没有的日本女足12年后却以“恐怖”的巴萨式短传一飞冲天,创造了史无前例的亚洲足球神话。

  佐佐木则夫,这位外表谦逊实则刚毅的日本女足主帅在2008年奥运会上,面对笔者关于“能否预测冠军”的提问时平静回答:“日本、巴西、德国、美国,都有可能。”听错了吗?记者席一片哂笑,但佐佐木则夫平静地补充道,“是的,日本队和另外几支球队实力都差不多,是世界一流的强队。”及至四分之一决赛日本女足2:0击败东道主中国女足,所有人倒吸一口凉气,惊觉佐佐木则夫说了实话。当时的中国女足主帅商瑞华也由衷感慨,“我十分羡慕日本女足,她们的技术之路非常正确,这样的球队一定会取得成功。”

  仅仅过去3年,佐佐木则夫就率领他的“大和抚子”一步跃上世界女足之巅。是运气太好?“不,我在落后时只是告诉队员,静下心来,控住球。”静下心来的日本女足连克2008年奥运会夙敌、两届世界杯得主德国,老牌劲旅瑞典,最后是奥运三冠王美国;她们每场比赛都从容不迫、冷静异常,无论领先还是落后,“大和抚子”坚决“做自己”,坚持巴萨式短传,坚持地面渗透,坚持两翼齐飞,坚持就地反抢……“定能生慧”,静下心来的日本姑娘总能发现对手的缺陷并耐心地寻找机会、予以致命一击。

  青少年足球人口的基石

  和男子足球一样,日本女足也是中小学校园足球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少学校都将男女足球队混编以提高女孩子的足球水平。有数据显示,日本足协注册登记的女子足球队达1200多支,注册的女子足球运动员近3万人,这一数字甚至超过了中国男子足球运动员的注册登记的人数。

  对比中国女足,全国注册球员仅400多人,而美国则高达300万人,德国也超过100万人。日本女足尽管在足球人口上还无法望美、德项背,但健全的青少年竞训体系为创造奇迹培育了土壤,如每个年龄段的校园赛事、自1980年设立的女足比赛、1990年成立女足联赛、1992年设立二级升降制。目前日本女足顶级联赛有10支球队,二级联赛6支球队。2004年,日本足协推出女足发展“石竹花愿景”计划,佐佐木则夫就同时执教日本成年女队和20岁以下青年队,随时为国家队挑选优秀球员。

  一批明星迅速涌现出来,本届杯赛大放异彩的宫间绫就赴美国大联盟踢球,津木留美为、永里优季也分别在法国和德国联赛效力。2011年日本足协制定的“十项主要任务”中的第六项就是“推进女子足球活动”,意在普及扩大青少年足球人口,让更多女孩子享受足球快乐。

  一位曾经在日本某俱乐部梯队执教的中国球员介绍,日本足协对引发家长、孩子的足球兴趣极为重视,比如招生时没有任何测试,反而增加游戏活动,吸引孩子放弃棒球选择足球。在足协、俱乐部、学校、家长、知名赞助企业的共同努力下,20年来日本女足“静下心来”耕耘与进取,终于称雄世界。

  与“大和抚子”登顶左右相映的是,今年日本U17惊艳2011世少赛,仅在四分之一决赛时2:3惜败巴西;19岁的宇佐美贵史以30万欧元租借加盟拜仁,18岁的“日本C罗”宫市亮结束租借期回归阿森纳,国际米兰正式买断长友佑都……这个夏天,日本足球让全世界证明了系统的青少年推广、完备的联赛制度、执著的风格塑造(日本坚定学巴西)所带来的丰厚回报。日本足协原主席川渊三郎就说,日本足协为足球发展制订了系统规划:J联赛正式启动之前就花了6年的时间调研、准备,1996年更提出伟大的“百年构想”,未来要实现每个县都有职业队,2050年足球人口达到1000万,国家队夺得世界杯冠军。谁能料到,日本女足将这项伟业整整提前了39年?

  谈及本次女足夺冠,日本足协女足委员会主席上冈荣治将所有的付出简单归纳为“努力踏实地工作”。

  对照“中国式足球难题”

  反观中国足球,当年的“铿锵玫瑰”早已零落成泥,中国男女足在前所未有的低谷中挣扎。我们既没有日本足协的魄力,更缺乏严格意义上的职业化,一批官员和球员的纷纷落马以及国字号球队、顶级俱乐部在亚洲赛场的持续低迷,证明中国足球漫长难熬的寒冬还没出现任何回暖迹象;疯狂的恒大、倔强的王健林大概是疲敝不堪的中国足球唯一的亮色。

  仔细审视,中国足球的坠落是必然的——无法逃脱“政企不分”的体制怪圈必然把快乐足球演变为“行政足球”,它是政绩工程、面子工程而绝非“百年大计”;中国竞技体育的弊端在足球身上暴露无遗——在举国体制与职业化之间逡巡徘徊,改来改去还是“伪职业”,既无法让投资人放开手脚,更无法吸引青少年广泛参与;它饱受指责又肩负期待,却与普通民众的生活越来越“不相干”。中国足协没能像日本足协那样“静下心来”,相反,“政企不分”让中国足协及其领导的中国足球在假赌黑的泥淖中“越堕落越快乐”……

  最忧心的现实是,当前中国足协的草根计划也好,校园行动也罢,已经不复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社会、经济环境,要让中国的父母们把娇惯的独生子女送上足球场越来越困难了,足球的乐趣渐渐被这个喧嚣浮躁、难以名状的时代抛弃,享受高薪的男球员和步履维艰的女球员也早没了当年铿锵玫瑰睡8人房间、洗冷水澡、穿硬邦邦的牛皮球鞋时代的精神质地。在每一个普通人面临更为迫切的生存竞争和职业重压之际,足球已成“不可承受之轻”,甚至不如快女快男或“非诚勿扰”这些全民化娱乐来得更刺激更真实。

  中国足协自韦迪上任以来不乏“大动作”,振兴中国足球的雄心昭然若揭,但“普及”的门槛和成本已被推高,如果不从体育机制本身摸索出路——比如教育部与体育总局若无法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达成共识,谁又愿意将孩子送上球场而不是呆在教室里恶补功课准备大大小小的考试?如果上大学、好工作、各种技艺培训始终是评价孩子优劣的绝对标准,谁又能容忍自己的孩子梦想成为第二个孙雯或泽穗希?不解决这些根本性的“中国式难题”,作为社会镜像的中国足球必然原地转圈甚至持续倒退,只能仰望绝尘而去的日本人唏嘘嗟叹了。

  对比日本男女足的成功,中国足球要做的太多太多,震惊、忧心、艳羡都没用,一时的口号、运动、金钱也没用,现在最需要的或许就是“静下心来”——在一个无比浮躁的时代,真正辨清中国足球的差距与目标,之后,像日本人那样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责任编辑:刘芬娟)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