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定陶汉墓“黄肠题凑”经数代人盗掘“被掏空”

来源:大众网-鲁中晨报
2011年07月26日08:29

  被冠以多项全国之最称呼的定陶“黄肠题凑”汉墓终于重见天日。

  然而,一个不得不面对的事实是,这座汉代古墓上,几乎留下了历朝历代的盗掘痕迹,有专家表示,早在王莽时期,这座墓就已经经历过了毁灭性地盗掘,如果这座汉墓在王莽时期的确被盗,那么,数百年之后重见天日的“黄肠题凑”显然不会“保存最完整”。

  事实上,记者调查发现,近几年,这座汉代古墓遭到了疯狂的盗掘,来自江苏、河南、安徽等地的数批盗墓贼频频光顾古墓,尽管当地政府也做了大量工作,然而却未能阻止盗洞数量的进一步增加。对于这座没有任何出土物的汉墓,专家学者们只能根据墓葬的规格及年代进行推断。

  这座汉墓的主人是谁?为何没有一点出土物?为何每个墓穴均空空荡荡?

  本报记者经过数天调查,以期解开这个全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黄肠题凑”汉墓零出土背后的诸多谜团。

  被掏空的“黄肠题凑”

  鲁中晨报记者 贵银 孙锐 发自定陶、济南

  探访定陶“黄肠题凑”

  几天前,菏泽定陶“黄肠题凑”汉墓首次允许来自全国各地的十几位汉墓专家走进古墓墓室,一睹了“黄肠题凑”汉墓的真容,有着几千年历史、神秘古老的汉墓终于揭开了神秘面纱。

  7月20日上午,菏泽定陶县马集镇,属于灵圣湖遗址的组成部分的“黄肠题凑”汉墓,整个大墓已经被两道铁丝网围起。之前忙碌的考古队员们已经不见身影,清理出来的墓砖被装进了专用的袋子,并在上面标记了记号,整齐地摆放在一旁。

  记者了解到,这座引起“强烈反响”的汉墓的主体结构在距离地面以下约六米处,由于该大墓是一座黄肠题凑墓制形态,所以整个主体结构都是由大量的木头整齐划一的堆积而成。

  而在墓的顶部,覆盖了一层厚厚的黑色幕布,“这是由于发掘过程中,顶部的木头已经暴露出来,幕布是用来保护汉墓主体结构的。”山东考古研究所的考古队队长崔圣宽介绍。

  墓门处较低,仅容单人通过,进入时需要弯腰才行。而进入回廊之后,眼前的景象豁然开朗,不但宽度有所增加,高度也接近两米。采取榫卯结构相互连接的黄肠木之间衔接得严丝合缝。据崔圣宽介绍,组成墓穴的黄肠木长度都在两米左右,厚度有四五十厘米,墓室墓门门框上下采用青铜构件加以固定。

  在大墓的主室,一块外表被包裹上黑色保护套的木板横在主室门口,崔圣宽介绍,这其实是一块漆棺残骸,上面仍保存有较精美的漆画和彩绘。“每一个侧室的面积都不大,侧室木门是开着的,墙壁均为小型枋木垒砌,除了积水里面什么都没有了,而其它的侧室也都如此。大家可以想象,如果此墓没有被盗过,这里面的陪葬品将会有多么丰富。”

  定陶汉墓的前世今生

  定陶大型汉墓位于菏泽市定陶县马集镇大李家村西北约2000米,属于灵圣湖遗址的组成部分。

  早在上世纪50年代遗址地面仍保留有三个高大的墓葬封土堆,后来被取土毁平,而这次发掘的属于其中一座墓葬。

  据定陶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考古发掘工作于2010年10月正式开始。当时,山东省文物局还成立了考古发掘工作领导小组。

  发掘工作前期,考古人员在墓葬封土内发现了较多的唐宋以来的晚期遗存,如避难洞、沟、铜钱窖藏等,出土有瓷碗、碟、盘、狗、虎枕等瓷器及铜钱、铜镜、铁斧、铁刀等遗物,基本属于宋元时期。

  2011年5月25日,山东省文物局邀请国家文物局专家组部分国内著名汉代考古专家,对定陶大型汉墓发掘现场进行了实地勘察,专家们一致认为,根据目前考古发掘取得的资料可以断定,此墓属于西汉晚期诸侯王级别的墓葬型制——黄肠题凑。“‘黄肠题凑’是我国古代墓葬的一种埋葬制度,是设在棺椁以外的一种木结构,它是由黄色的柏木芯堆垒而成。它和梓宫、便房、外藏椁等构成了汉代帝王的专用葬制,而其他的皇亲国戚及高官大臣只有经过天子的特赐才可用。”考古队队长崔圣宽介绍。

  此前,“黄肠题凑”墓经科学发掘的已有10余座,主要集中在北京、江苏、安徽、湖南等地。自东汉以后,木结构的“黄肠题凑”墓葬已基本不见,随着大型砖石墓和多墓室的盛行,木结构“黄肠题凑”的墓葬被石材题凑所取代。

  而这座“黄肠题凑”是国内已经发掘的此类墓葬中,规模最大、规格最高、保存最完整、结构独特、最具典型性代表意义的一座,是山东地区迄今所见等级最高的古代墓葬,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保护、展示价值。

  几个数据更能证明这座大墓的规模之大,仅建造所用木材就达到3000-4000立方米,带有朱书、刻画文字汉砖23000多块。

  结构精巧的西汉古墓

  整座汉墓处处给人们带来着惊喜。

  汉墓整体结构呈“甲”字形,斜坡状墓道向东。汉墓椁室也呈方形,顶部用两层青砖封护,周边也垒砌砖墙封护。长22.64米、宽22.48米。墓顶封砖共两层,中间凸起一方台,边长13米。墓顶封护用砖计1.3万余块,周边砖墙尚未拆除。“让人兴奋的是那些墓砖,基本上都有文字。”记者了解到,墓砖上的文字有朱书、墨书、刻写三种形式,还有刻画符号、戳印等等。文字内容绝大部分是人名,另有少量“山阳昌邑、焬里”等地名以及数字。初步观察,砖上涉及的人名姓氏可达30余种。

  作为一座木构大型“黄肠题凑”墓葬,墓门向东,有前、中、后三个墓室,各墓室左右又分别有侧室。所有墓室均有木质墓门,均敞开着。“整个墓室结构建筑考究,对称分布,所有墙壁均为小型枋木垒砌,表面略有腐朽,但整体保存较完整,均为黄肠木。”崔圣宽介绍,墓葬中室为主室,有漆棺一具,已被盗墓者撬开。

  记者了解到,根据墓葬清理情况,该墓葬多次被盗掘,最为严重的一次可能属于早期埋葬后不久被盗,即由墓道墓门进入墓室的盗掘,随葬品被盗一空。该墓葬虽被盗严重,但墓葬结构保存基本完整。从墓室结构形制专家判断,该墓葬年代约属西汉晚期。

  关于墓主人的讨论

  有考古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将大墓内的淤泥仔细地筛选了一遍,连一个瓦片都没有找到。这样的结果,让人们无法对墓主人身份进行最终确定。

  这个问题同样困扰着山东省考古研究所所长郑同修以及发掘该墓的主要负责人崔圣宽。“由于目前为止没有出土印章之类的东西,因此尚不能直接证明墓主人身份。”“但通过对墓葬结构、规模等方面可以基本判断墓葬的年代为西汉晚期,墓主人很可能为西汉晚期的定陶王,而且当时地位相当高。”对于之前外界盛传的是西汉定陶王刘康之墓这个说法,郑同修表示,他觉得应该就是刘康之墓,但由于缺乏直接证据,还需要进一步考证。“这很可能是‘黄肠题凑’墓制发展到最为成熟的晚期阶段产物,其复杂结构、考究的建筑方式都反映出墓主人的身份至少属于王侯一级,又明显高于以往发现的同时期汉代诸侯王墓的规格,这对于推断墓主人身份和定陶王室与西汉王朝的关系具有重要价值。对于研究汉代‘黄肠题凑’葬制葬俗更是十分珍贵的实物资料。”

  崔圣宽告诉记者,他个人更倾向于是刘康之妻、汉哀帝的母亲丁太后,“丁太后作为天子之母,更有条件建立如此高规格的墓葬。史料记载,汉哀帝曾下诏,动用定陶、山阳、陈留郡5万人,以梓棺来为自己的母亲建墓,用的就是‘黄肠题凑’之制。”

(责任编辑:news7)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