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中日防务安全磋商举行 望早日建立海上联络机制

来源:南方日报
2011年07月27日08:26
  新华社东京7月26日电 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马晓天空军上将26日在东京与日本防卫省事务次官中江公人举行了第九次中日防务安全磋商。双方就地区安全形势、两国防务领域交流以及其他共同关心的问题坦诚、深入交换了意见。

  马晓天说,中日互为重要近邻,友好相处,睦邻合作,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有利于地区和平、稳定与繁荣。为邻之道,最重要的是互相尊重和信任。双方应从切实维护中日世代友好、互利共赢的大局出发,努力增进友好认知,积极改善两国国民感情,妥善处理敏感问题,共同推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

  中江表示,日方重视发展日中战略互惠关系,也高度关注中国的发展变化,愿意加强与中国军队的合作,努力增进双方的了解和互信,共同为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作出应有的贡献。

  双方同意继续加强两国防务部门在双边和多边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早日建立两国防务部门海上联络机制,共同维护东海稳定。

  专家连线

  中华日本学会常务理事、复旦大学教授冯玮:

  磋商不会过多涉及钓鱼岛

  南方日报驻京记者 杨春实习生 朱文婕

  昨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马晓天空军上将在东京与日本防卫省事务次官中江公人举行了第九次中日防务安全磋商。这是中日两国时隔3年零4个月再度召开防务磋商。此次磋商的目的是什么?会否谈及东海和钓鱼岛问题?双方能否建立海上联络机制?本报专访中华日本学会常务理事、复旦大学教授冯玮,就这些问题进行解读。

  磋商目的是避免擦枪走火

  南方日报:在与日本防卫大臣北泽俊美的会见中,马晓天表示,中日防务部门关系是两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为敏感的部分。这该怎么理解?

  冯玮:中日防务关系是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重要基础,很敏感,说白了就是避免冲突的发生。在6月4日的新加坡会议上,日本防卫大臣北泽俊美向我国国防部长梁光烈表达了对中方在日本地震中提供援助的感谢,但也提出,由于中国国防政策和军事力量不透明,使得日本和中国海军在附近海域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增强,要求进行磋商。这次磋商就是为了避免擦枪走火。

  磋商间隔由双方关系决定

  南方日报:这是中日两国时隔3年零4个月再度召开此次磋商,但此前这类磋商也并不是每年都有,时间间隔怎样确定?

  冯玮:此次磋商其实早有打算,只是日本3月份大地震以后,发生了一些问题才中断。往前追溯,主要就是去年9月钓鱼岛撞船事件发生后,两国关系受到很大的伤害。当时日本读卖新闻民意调查结果显示,31%的人希望加强日美同盟,84%的日本人表示对中国不信任或很不信任。日本媒体对于中国威胁也进行了大肆的渲染,曾公开刊登照片和评论指出中国的导弹可以覆盖的区域,让日本民众产生一种心理恐慌。中日关系常常反复,间隔时间由中日双方外交关注的问题和程度来决定。如果中日之间矛盾没有激化,双方对于磋商表现得也不是特别积极。

  日本对华外交要看美国姿态

  南方日报:6月21日由美日两国外长以及防长参加的美日安保协商会议上,日本和美国发表共同声明,将共同针对中国。此后,中美进行了“亚太事务磋商”,而尽管日本外相松本刚明于本月初来华访问,但两国军事防务领域并无直接沟通。那么此次磋商可否看作“补课”性质?

  冯玮:中日之间的关系从来就不是双边关系,从来没有离开过美国因素的影响。日本的政权受制于三方:民众、美国、政党。美国要重返亚洲,尤其希拉里强硬叫嚣要干预南海问题,日本不可能跟美国唱反调。美国的态度是,不希望日本跟中国接近,双方有一定矛盾,对美国是有利的,又不希望中日矛盾激化,弄得美国防卫战线要进一步拉长。维持现状,避免矛盾是美国的既定政策,就和台海问题的“不统不独”一样。日本人对中国外交的真实意图,看美国对中国采取什么姿态就知道了,就是奥巴马说的,中国既不是朋友,也不是敌人。

  钓鱼岛问题短期难解

  南方日报:据报道,此次磋商两国将就地区安全形势、双边防务交流及其他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钓鱼岛和东海问题会否成为主要议题?

  冯玮:钓鱼岛问题是双方在很长时期无法逾越的障碍,我认为不会被过多提及。领土问题是双方的底线,在撞船事件发生前,都轻易不去触碰。撞船事件后,中日矛盾一下子就突出起来,现在双方僵持不下,怎样改变这个僵局,是关键所在。梁光烈和北泽俊美6月份在新加坡也谈过,双方作为邻邦应该冷静对话,推进日中防卫的交流。为避免危局出现,双方应加强联络,建立协商机制,当时就商议要举行第三次事务层面的协议,也就是这次马晓天要谈到的问题。日方也要求尽快实现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马晓天的访日。我认为,这次磋商起码能达到最低限度上互谅,不要触碰对方底线。

  南方日报:有分析认为,伴随军事交流的展开,中日双边关系正在日益回暖。您是怎么看的?

  冯玮:中日两国都有明确的认识,合则两利,斗则两伤。撞船事件后一个很明显的动向就是美日同盟关系得到了加强,例如军事演习。另一方面,中俄也在不断接近。在中日发生矛盾冲突的时候,美俄就会强化在远东的话语权。当然,在日本地震发生以后,中国媒体大量报道并表达对日本的同情,得到了日本民众的认可,中日冲突对立的民族主义情绪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海上联络机制重在私下沟通

  南方日报:此次磋商,双方同意推动早日建立两国防务部门海上联络机制,共同维护东海稳定。对此应如何解读?

  冯玮:所谓海上联络机制就是不公开化、内置的一种联络方式。建立两国防务部门海上联络机制,互相保持一种热线的关系,碰到具体的问题,双方就可以马上知会对方,避免冲突的发生。日本人行事非常强调私底下的沟通,这也是日本人国民性格的表现。在这种背景下,更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沟通机制。
(责任编辑:UN955)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相关新闻

相关推荐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