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明皇帝殉难碑有个“囧” 实为“明”字旧体(图)

来源:云南网 作者:赵希 段彬燕
2011年07月28日10:02
 
永历帝殉国处碑出现的"囧" 

 朱由榔画像(资料图)

 
  “哈哈,太穿越了!翠湖边一块明代皇帝的殉难碑上居然有个‘囧’字!”昨日,一位香港游客发出了这条微博,配图中能清楚看到一个很少见的“朙”字。究竟这是怎么回事呢?本报记者前往一探究竟。

  

  大书法家颜真卿偏爱“朙”

  华山西路7号,在一块平整的休闲广场正中,就能看到一块石碑矗立在花丛中,碑文正中用隶书写着“朙永历帝殉国处”7字,凑近一看,打头的一个字果然有些奇特,左边是“囧”,右边是“月”,咦,这是个啥字呢?幸好旁边有个介绍牌,详细介绍了石碑的由来,上面清楚标注着这是个“明”字。

  记者调查 大部分人都不识“朙”

  现场记者做起了小调查,结果显示,如果没有介绍牌的提示,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这个字。

  “你看这个‘朙’字旁边那个字,像个人的脸。”一个四川游客认为这是错别字,而一个自认对文言文很了解的市民也推测这是立碑人故意写错的。

  “搞不好就是个符号,根本不是字。”一群20岁出头的女孩异口同声地说,自己只认识“囧”字,她们认为这个字肯定是古人特意造出来的,具有特别意义。更多的市民则推测这个是“明”字的繁体字,还有人立马掏出手机上网百度了一下,看看自己是否答出了正确答案。

  “这个是小篆。”市民杨师傅瞟了一眼石碑,就胸有成竹地下了定论,这也是调查全程唯一个对自己答案表示很有信心的受访者。

  专家解读 “朙”是“明”的旧体

  “中国汉字发展的基本轨迹是由繁到简,这个字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云南大学古汉语专业教授罗江文帮记者梳理了“明”字的演变史。

  在甲骨文中,“明”字的左边是一个圆形的太阳,到了金文时期,“太阳”变得点像车轮的形状,到秦朝统一六国后,全国推行小篆,很多字都发生了装饰性变化,“明”字就变成了“朙”字,结构复杂,看着挺好看。

  魏晋时期,小篆渐渐演变为楷书,装饰性的笔画也逐步消失了,“明”字由此开始被大规模使用,而“朙”则只在碑文、书法中能看到。

  对于“囧”、“槑”等古字走红网络的现象,罗教授认为,在发展过程中,有的字消失了,也有的字被赋予了新意,这个现象很正常,大家应该宽容对待。“作为书写符号、交流工具,文字最重要的是规范、易于辨别、便于书写,只要使用工具的人能理解、认同,就都是合理的。 ”

  “这不是繁体字,也不是错别字。”古文字研究专家杜浩认真翻阅了一大堆典籍。

  杜浩介绍,“明”作为最早的会意象形文字之一,最先出现在河姆渡文化时期,到了唐汉,大家都流行用“明”字,但由于大书法家颜真卿特别爱用“朙”字,很多传世名帖里都只有“朙”字,跟风的人非常之多,所以“朙”字在书法作品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宋代后,“明”字被官方定为正体字,推广使用,因此“朙”变成了异体字,就很少见到了。

  

  神秘消失20年后重现人间

  尽管顶着“南明末代皇帝殉难处”的名号,但这块石碑只是“区级文物”,五华区文物管理所所长徐世昌对此解释,这是从碑刻价值来衡量的,与永历帝的历史地位关系不大。这块碑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建的呢?记者走访了多位专家,综合叙述如下:

  1622年,在华山西路附近的“金禅寺”,吴三桂处死了南明永历皇帝朱由榔。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后,云南都督蔡锷在永历帝殉难原址,以“云南三迤士民”名义立下石碑,一直保存了50多年。

  1964年时,石碑突然神秘消失了近20年时间,直到1983年,五华区文化馆找回了石碑,碑身没有损伤,重立在原址。后来,为了城市建设、道路拓宽等各种工程,这块碑在华山西路移动了好几次,在文保部门的坚持下,从1998年起,这块碑终于没再“挪过窝”。

  2003年其被列为区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这块碑就这么放着,连个护栏都没有。”采访中,不少市民对石碑的保护现状忧心忡忡。

  徐世昌坦言,摆放在公共区域,便于大家近距离接触。对于这类文物,究竟是圈护还是公开展示,让他们很为难。现在的做法是与周边的社区合作,由社区看护,这个做法收到的效果很不错。

  

  明永历帝

  殉难昆明

  这个碑上的“明永历帝”是谁?为何殉难在昆明?记者采访了我省南明史专家付春博士,通过付博士的讲述,让我们一起回到那段历史的烟云中。

  据介绍,南明王朝最后一个皇帝朱由榔,也是汉族王朝的最后一个皇帝。他称帝17年间,颠沛流离,逃亡了大半个中国,生命的最后一站就在昆明翠湖边,终年40岁。

  公元1644年,清帝国开始了在全国的统治。

  公元1646年,南方明朝旧臣拥戴一个名叫朱由榔的年轻人建立了南明王朝,他是明神宗朱翊钧的孙子,为明王朝嫡系王孙,称帝于广东肇庆,建年号为永历。

  永历帝被称为“马上天子”,其继位后先后播迁于广东、广西、湖南、贵州、之间,1656年,李定国迎立永历帝于云南,驻跸昆明,把云南贡院作为永历帝的行宫,视朝听政,与农民军形成了联合抗清的局面,其势力全盛之时控制的区域曾经包括云南、贵州、广东、广西、湖南、江西、四川等七省,为抗清运动的短暂高潮。但因政权内部矛盾重重,最终无力抗衡强大的清政权,节节败退。1658年,清军三路进军云南,永历帝只有逃往缅甸。

  公元1662年,吴三桂进兵缅甸。在明朝旧臣心中地位颇高的朱由榔自然是“必杀之人”。由于吴三桂大军压境,缅甸发生了宫廷政变,新立缅甸国王决定配合清兵,消灭残明势力,以便保境安民。史书记载,当时缅王派出3000兵将,将朱由榔的住所团团围住,假称愿与朱由榔结为盟友,但要求朱由榔的随从饮咒水盟誓,朱由榔的随从一个个地出来,结果一个个被杀死,全程共死了42人,场面甚是惨烈。

  自知难以脱身,朱由榔哭着写信给吴三桂,先是严辞斥责了吴三桂可耻的叛明助清、忘恩负义行径。后却又话锋一转,好言哀求吴三桂能够念旧明之恩德,放其一马,但吴三桂并未答应。

  同年2月永历帝被带回云南,拘禁于昆明,只剩下眷属25人相随。经满清统治者批准,1662年4月14日,永历帝父子被押到昆明篦子坡(今华山西路一段,又称逼死坡)处死。

  出于对吴三桂叛国降清的义愤,昆明百姓一直称此地为“逼死坡”。后云南都督蔡锷将军以“三迤士民”的名义,在逼死坡头立“明永历帝殉国处”石碑一方。石碑一度失落,1983年幸得找回,如今又重立在坡头。

  记者 赵希 实习生 段彬燕

(责任编辑:new2)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