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蛟龙”号完成第三次下潜试验后出水。 |
在北京时间26日凌晨完成第二次下潜试验并成功突破5000米深度大关后,海试现场指挥部研究决定按照预定方案将第三次试验海区安排在中国大洋协会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进行。
位于东太平洋的中国大洋协会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来自于2001年5月大洋协会与国际海底管理局签订的勘探合同,这份珍贵的合同确定了我国对7.5万平方公里多金属结核矿区拥有专属勘探权和优先商业开采权。在国际海底区域获得的多金属结核合同区,大大拓展了我国战略资源的储备总量。
北京时间28日凌晨2时30分,潜航员正式入舱,各部门准备就绪,总指挥发布下潜指令,第三次下潜试验任务正式开始。5时30分,潜水器顺利下潜至作业区域,坐底后进行了210分钟的深海科学考察作业,作业内容包括海底照相、摄像、地形地貌测量及海底取样。9时07分,潜水器顺利下潜至5188米水深,9时12分潜水器完成海底作业开始上浮,12时15分收至甲板,此次下潜试验历时9个多小时,整个过程中潜水器各项仪器指标及通讯正常。
"今天这片海域的海浪不大,浪高在2米左右。但是天空下起了瓢泼大雨,甲板上人员都是在浑身湿透的情况下坚持工作。"海试现场总指挥刘峰笑着说,"不过,对于习惯了在恶劣海况下作业的海试队员们来说,这已经是一个很好的天气了。"重新回到"向阳红09"母船怀抱的"蛟龙"号静静地躺在甲板支架上,由于刚刚经历了5000多米海底巨大的水压,潜水器表面的油漆有些许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