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D3115次动车脱轨坠桥 > 11动车坠桥消息

动车事故舆论焦点尚待有效回应 救援未汲取教训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2011年07月30日06:29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李亚彪张和平章苒)

  《瞭望》文章:“把救治生命当作重中之重”

  编者按:在“7·23”温州动车追尾脱轨事件中,温州康宁医院是距离事发地最近的医院。这家民营的精神病专科医院,在第一时间承担了大量的伤员收治工作。《瞭望》新闻周刊特专访该院院长管伟立,请他回忆事故发生后的救治情况。下文系其口述——

  口述/管伟立

  记录整理/《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张冉燃

  7月23日晚9点10分左右,我接到医院行政总值班的电话,说动车翻了,120送来大批伤员。

  我起初还不太相信,说你搞错了吧,他跟我说确实是动车翻了,我立刻意识到事态严重,赶紧从家往医院赶。同时,我开始给所有院领导打电话,并交代医院启动应急预案——我们通过短信平台通知员工,约半个小时后,200多名医护人员集结到位。

  我院距离出事地点大概四五公里,加上平时也承担着温州西边急救的任务,所以当晚120送来大量患者,医疗压力陡增——由于医院平时没有空床,我们只得尽一切力量调集22张病床放在大厅,用以安置轻伤患者,对需要手术的患者则尽力安排到外科、骨科甚至妇产科等病区接受进一步治疗。

  需要说明的是,急救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就近,而且我院虽然是精神病专科医院,但我们是大专科小综合式的,医院急诊科、内科、外科、骨科等科室都很齐全,最基本的抢救设备一应俱全。可以说,如果平时温州西边发生交通事故等,120也是往我们医院送,所以我们还是比较有经验的。

  但这次事故显然不同寻常,我起先还是对医院的医疗能力有些担心。事实是,由于卫生系统的上下联动,大量专家增援我院,我们基本没有遇到大的医疗困难,医疗救治有力、有序。

  温州市卫生局派出的来自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下称温医附一院)、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下称温医附二院)的十几位专家,在10点来钟就赶到我院,大大增强了医疗救治能力。

  更幸运的是,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二届重症医学学术年会当时正好在温州召开。浙江省卫生厅得到消息后,也召集十几个参会的ICU主任参与抢救。他们大概是在11点左右赶到我院。后来,邻近的丽水人民医院也组织专家赶到我院。可以说,23日当晚、24日凌晨,我院汇集了全省20多位顶级专家。

  我院当晚收治54位患者,有3位入院前死亡,还有1位未能抢救过来。我印象中,这是一位中年男性,他的脊椎爆裂性骨折,大面积出血,还有其他一些复合伤,情况非常严重,对他的抢救大概进行了五六个小时,但最终仍未能抢回他的生命。

  转诊工作在当天晚上即开始启动。有7个符合转诊指征的重伤员分别转到了温医附一院和温医附二院。

  其他收治的患者都在我院得到有效治疗,目前病情稳定。

  此次救治工作还有一个特殊情况,即患者家属都不在身边,这就需要大量工作人员承担服务性质的工作,帮助病人去做各种检查、处置、安置等。

  我们用短信平台召集的200多位医护人员在这个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医院的财务、行政、后勤等也几乎全员出动,但人手仍显不足。24日,我们再次通过短信平台,召集起医院的两支义工队伍,大约100多人。其中一支由我们的员工组成,另一支则由温州红十字会组成。温州红十字会的义工队伍一直由我们医院在做相应的培训和辅导,可以说,这两支义工队伍是我们医院一直努力建设、着力培养的,他们平时有预备培训、有统一服装,因此在突发事故中显得训练有素。由于这两支队伍的存在,24日以后,每个伤员都能得到两到三名义工的服务和照料,病人和家属都很感谢。

  说到这次事故的心理救援,这是我们医院的强项。由于温州的台风、泥石流等重大灾害多发,温州市成立了心理危机干预中心,目前中心就挂在我院。一般而言,心理危机干预要在24小时之后才能进行,但我们从24日就开始进行相应准备。医院组织了6个队伍,每个队伍三到六人,由心理科主任带队,成员包括专家、普通医生和志愿者,并对志愿者进行培训。25日,心理危机干预正式启动。据目前反馈的信息,大多数伤员和家属的情绪都相对稳定。

  这次抢救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各部门反应迅速,配合默契。除了我刚才说到的外院专家的支援,再如,我院距离血站较远,平时用血比较紧张,现在则是要多少有多少,血源供应及时充足。我感到,我们不用过多地提要求,仅仅是把信息汇报上去,有关部门就会给予很好的安排和支持。

  我最感动的是参与抢救的医护人员不计得失,一心救治。我记得,从23日事发到24日凌晨6点,所有参与抢救的医护人员、医院领导几乎都没合过眼。大家甚至也没想到要去拍些照片,记录当时的场景,我们的注意力和焦点真是完全投入到病人身上去了。

  现在很多时候,讲“生命重于泰山”,会让人感觉你在呼口号,但是在“7·23”的抢救现场,我感到白衣天使真是把救治生命当作重中之重。比如,当时有些轻伤患者身边有钱,他们习惯性地要去掏钱交费。其实我们在第一时间就交代收费处的工作人员,凡是动车事故的患者全部先不交费,要先抢救。我们医院到现在也没有收这些患者一分钱。而且,我们考虑到一些外地赶来的患者家属需要吃饭喝水,就连夜让工作人员去医院附近的小卖部,搬空了两三个小卖部的食品、用品,无偿分发给病人家属等。

  我还记得,某次会议上,有关部门让各参与抢救的医院统计各自花了多少钱,大家几乎异口同声地说:这个时候谁还顾得上这个?我们医院也是一直都没想到去核算这笔医疗开销。

  还有部门让我院整理一些典型材料,我说这个我们也是根本就没顾上。说实在的,我们是一家民营医院,是没有宣传这个岗位的,我们也不做广告,因为我们觉得真正的宣传是要靠病人的口碑,只要我们脚踏实地、老老实实去做,就是我们最好的广告。

  我们也没太考虑自己的出身是一家民营医院,我想出身是没有办法改变的,但我们从事的是医疗卫生事业,那么当灾难降临,我们也要挺身而出,履行职责。□

[上一页] [1] [2] [3]
(责任编辑:UN008)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