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小时观察:野鸡大学背后的问题是诚信
前不久,有媒体曝光了全球野鸡大学的黑名单,大约有1500多所,而中国正是这些学校非常重要的生源地。事实上,在美国办一所类似于“西太平洋”这样的大学非常简单,只需要几千美元就可以注册。一方面,我们承认这些上野鸡大学的名人,在各自领域都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就,再次证明文凭并非等同于能力;可是另一方面,我们不能理解的是,按照常理,几乎每个求学的人都会在选择学校的时候精打细算,反复比较,当初这些名人为什么要选择野鸡大学,他们究竟是当初被学校骗了,还是本来就想在以后骗别人?我们更难以理解的是,当这些野鸡大学被曝光之后,这些名人还执着地为这些学校辩护,甚至振振有辞说“请问差的学校就不是学校了?”;还有的名人更是要搞规模庞大的野鸡大学校友会,非要强行给母校争光。
名人上野鸡大学,并不犯什么错误,但如果当初上学的目的是为了欺骗,这就不值得尊重了;如果借助自己的知名度,还为野鸡大学叫好,这就更不能令人接受。因为这种为了自己的名誉而把水搅混的做法,可能会让整个社会认知不清,一大批跋涉在求学路上的年青学子可能会受到误导,他们也许白花了钱而在知识上无所收获,他们也许在以后的事业发展中会遇到重重障碍。这些名人也许没有想到,他们这样做,最高兴的是那些骗子学校。
痛斥“野鸡学校”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政府部门痛打这些野鸡学校,这既是维护中国高等教育秩序的需要,也是维护社会诚信的需要。 (来源:央视《经济半小时》)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