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拥堵是世界各国面临的最严重“城市病”之一,不仅降低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而且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墨西哥城政府多年来采取了多种措施应对,有成有败,给世界其他大都市带来了多种启示。
启示一:非机动车不应被剥夺“行路权”
墨西哥城是世界堵车最为严重的城市之一。在墨西哥城,每天有700至800万辆机动车在路上行驶,每年新增机动车数量达到25万辆。严重的路况拥堵使居民每天花费数小时上下班不是新鲜事。据美国IBM公司的一项统计显示,墨西哥城和北京是全球交通痛苦指数最高的两个城市。
《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了解到,墨西哥城的过分拥堵与不当的道路规划密不可分。墨西哥城拥有改革大街和起义者大道两条贯穿南北、东西的主干道。但从整体来看,墨西哥城内的道路十分有限,一些小型街道根本没有承担运输能力,这就无形中使车辆全部涌向主道,造成拥堵。
此外,缺乏便于自行车行驶的交通设施也是治理交通拥堵的一大障碍。虽然墨西哥城大力推行“公交自行车”租车计划,让市民每年只缴纳24美元年费,就可以随意租赁自行车,但由于缺乏必要的自行车交通设施,想用“两个轮子”取代“四个轮子”为时尚早。
墨西哥路面上很少设有自行车道,仅有的几条自行车道还经常被汽车占据。记者的朋友路易斯是个环保主义者,平时骑自行车45分钟上下班,而这段路程如果乘车需要1个半小时。然而,记者一次看到他走路一瘸一拐,才得知他早晨骑车时被一辆出租车撞倒“这是常有的事,”他说“在墨西哥城,很多司机野蛮驾车,因此人们最多只在周末去公园骑车锻炼,工作日根本不敢骑自行车。”
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应用数学教授、交通问题研究员卡洛斯·格申森告诉记者,政府在推行交通治理措施时,不应该忘记基础设施的建设。除了修建非机动车行驶道外,在城市建设上,也可建若干区域,每个区域配有居住区、商业区、购物中心和教堂等,减缓老城区的压力。同时,政府还应当采取措施适当缩短人们的出行时间。如果人们居住在办公地点附近,就可减少乘车。格申森建议,政府可推行鼓励公司招聘居住在距离办公地点5公里范围内员工的政策,并给这样做的公司提供补贴。
启示二:发展公共交通重量也应提质
为了减缓交通拥堵,世界上不少城市都在努力发展公共交通,墨西哥城也不例外。记者了解到,除了四通八达的公交线路外,墨西哥城地铁十分发达,共有11条地铁线,设有175个站,每天客流量达388万人次。目前第十二条地铁线路正在修建中,预计2012年初正式投入运营。此外,墨城政府还计划再开通35条普通公交车线路、一条快速公交线路(目前有两条)以及修建新的高速公路。
但是,令人担忧的一点是,“在墨西哥城,公共交通是贫穷的象征,”坤脱罗说“上层人士和中产阶级根本不愿意使用公共交通,他们认为乘公车是丢脸的事,无法证明自己是‘有身份的人’。因此,公共交通不仅要安全、快速,还要舒适、体面。”
墨西哥城城市交通和道路系统负责人阿曼多·坤脱罗告诉记者,目前政府已经用450辆大型巴士替换了900辆中型巴士,大型车容量是中型车的两倍,可提高运输效率,而且干净、舒适“可以给乘客提供更好的服务”。
启示三:限行不如限“心”
和其他一些大城市一样,墨西哥城也曾出台了车辆限行方案来治理交通拥堵措施。从1989年开始,墨西哥城政府推行“今天不开车”政策,每辆车车身上都贴有红、黄等5种颜色,每种颜色各对应一个工作日,即那一天不许上路行驶。2000年,政府对这一政策做出调整,根据每辆汽车从新到旧的程度发放不同号码,新车每天都可上路,而老车每星期会有一、两天不能上路。
然而,坤脱罗指出,这一政策在刚推出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交通拥堵,但很快出现了适得其反的苗头。因为大多数家庭为了绕开政策,购买了不止一辆私家车。许多市民为了能够天天开车,将性能较好的旧车出售,再购买新车,加快了更换新车的频率,同时也使更多买不起新车的人购买到二手车,无形中增加了马路上汽车的数量。
对此,有关专家指出,与其单纯限行还不如试图改变城市居民出行的交通观念,建立起一种新的交通文化氛围,让人们认识到乘坐公共交通和骑自行车的益处。例如,在丹麦,虽然购买私家车不是难事,但由于政府严格控制,一年下来,用于维护和保养的钱都可买辆新车,因此普通人很少买私家车,从而形成了根深蒂固的自行车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