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
建设外环线东北部调整线 京津塘环内段改造为高架
建设目标:北部新区与中心城区实现无缝对接发展,中心城区与外围地区之间的联系通道数量翻倍,“两环十四射”骨架路网全部建成,路网实现率提高到70%以上;滨海新区路网主骨架全部建成,在沿海走廊上,形成中央大道、汉北路等客运专用通道,区间客货交通组织更加合理;滨海核心区路网实现率提高到60%以上;双城之间形成4条客运通道和7条货运通道,总通行能力达到8.3万标准车/小时。
建设引导:
1、中心城区:完善道路网络,加快建设平行快速路的疏解道路(如吉兆路、雪莲路等),提高转换交通能力,提高路网密度,缓解出入城交通压力;完善城区北部网络,促进北部新区的发展,包括京津塘环内段改造为高架,建设外环线东北部调整线等北部新区内骨架道路;支撑重点地区发展,建设文化中心、会展中心、解放南路地区、海河后5公里等项目周边道路;疏导结合,重点治理海津大桥、津汉快速路与外环线交叉路口等拥堵点,同时打通卡口路、断头路,配套建设人行天桥,优化微循环系统。
2、滨海新区:加快推进中央大道南延线等在建工程进度,强化区间骨架路网体系;取消新北路疏港功能,减少货运穿城干扰;结合于家堡中心区、滨海高铁站、南部新城等重点发展地区,完善滨海核心区西、南部路网。
3、津滨走廊:实施东金路等双城内部南北向通道,提高区间交通的转换能力;明确道路功能,合理组织客货交通。在海河南北两岸形成津滨高速、天津大道2条客运专用通道,确保双城快速通勤。
轨道交通:
启动地铁4、7、10号线建设 双城有望半小时通达
建设目标:到2015年,全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增加至230公里,轨道网络客流提高到200万人次/日以上,轨道交通出行量占整个公交出行总量的比例提高到30%以上,基本确立轨道交通在客运体系中的骨干地位。
建设引导:
1、中心城区:建设地铁5、6号线,形成环放式网络;建设2号线东延线,方便东丽湖等东部地区与中心城区的联系;启动4、7、10号线建设,促进西站、文化中心等重点地区的建设发展,强化核心地区对外交通联系。
2、滨海新区:启动建设市域Z4线南部新城至汉沽段,与津滨轻轨形成换乘,强化沿海发展带;建设Z2线滨海西站至中新生态城段,支撑和带动中新生态城建设;启动建设B2线黄港欣嘉园至临港经济区段,连接滨海西站和于家堡。
3、津滨走廊:对现有津滨轻轨车辆进行改造,使轻轨客运能力提高至27万人次/日,充分发挥轻轨对双城客运的服务和支撑作用;适时启动市域Z1线文化中心至开发区段,实现双城半小时通达。
公交:
消灭公交服务盲区 客流每天400万人次
建设目标:到2015年,地面公交线网极大完善,形成中心区、外围新城、中心镇三级运营网络;消灭公交服务盲区,双城区公交站点周边300米范围全覆盖,外围区公交站点周边500米范围全覆盖;地面公交的客流提高到400万人次/日以上。
建设引导:实现线网优化,协调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的关系,将公交线网服务覆盖扩展到全市域,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实现公交提速,建设公交专用车道;完善场站设施,建设公交停保场7处,公交首末站70处;落实公交优先政策。
综合交通枢纽建设:
新建30处
建设目标:各种交通方式零距离换乘和城市内外交通体系的有效衔接。
建设引导:加快建设西站、滨海东站等大型对外综合交通枢纽,新建城市综合交通枢纽30处。
停车场:
中心城区建45处路外公共停车场
建设目标:中心城区:建设45处路外公共停车场,新增公共停车泊位约1.7万个,其中与轨道交通车站结合8处,引导车辆停车换乘进入中心区。滨海新区核心区:新增公共停车场39处,新增停车泊位0.87万个。
建设引导:规范停车秩序,制定鼓励建设停车场的相关政策;要在严格执行配建停车标准基础上,加快重点地区路外公共停车场建设。
人行天桥:
年均投入建设10座
建设目标:通过行人过街设施的合理建设,为行人过街创造一个安全、便捷的城市交通环境,体现城市交通系统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日常出行的“以人为本”规划指导思想。同时,减少其他交通与行人交通之间的相互干扰,保证城市交通的畅通,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建设引导:中心城区以完善快速路、交通性主干路为重点,年均投入建设人行立体过街设施约10座;其他地区结合骨架路网建设,及时配套完善沿线过街设施,尤其对于快速路及6车道以上交通性干道,应当把沿线立体过街设施系统作为道路工程的配套部分一并实施。
交通管理:
控制交通出行总量 主干道路平均车速提高15%
建设目标:到“十二五”末,城市交通管理实现从现状局部交通监控到功能较为完善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转变,实现控制区域内主干道路通行能力提高10%,平均车速提高15%,停车延误减少15%,停车率减少20%,有效减少尾气排放,降低油耗,提高城市运转效率。
建设引导:建设城市智能交通综合信息集成平台,初步形成覆盖全市域范围的智能化中央管理系统,提高系统运行效率;推进交通诱导系统建设。初步形成覆盖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的交通诱导系统,实现对城市交通流的动态和静态诱导;通过削减机动车出行总量、引导非机动车使用、鼓励公交优先、完善错时上下班、鼓励公务用车共乘制度等措施,控制交通出行总量;完善区域交通组织,形成骨架路网、区域、节点三个层次交通网络组织,进一步提升道路网容量。
海港:
货物吞吐量将达5.6亿吨
建设目标:到2015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5.6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800万标箱。
建设引导:加快南港、临港经济区建设,转移北港区大宗散货运输,缓解集疏运压力过于集中的矛盾;推进航道建设,北疆港达到30万吨级航道标准,南港达到5-10万吨级航道标准;加快东疆集装箱码头和南港专业化码头等建设工程,提高港口生产设施能力。
铁路:
取消陈塘支线等货运线路
建设目标:铁路疏港比例提高到30%以上,疏港能力提高到2.0亿吨/年以上,有效支撑港口集疏运需求。在客运铁路方面,铁路客运量提高到5000万人次/年。
建设引导:货运系统建设:通过推动进港三线等疏港线路的建设,解决铁路集疏港能力不足;取消陈塘支线等城区内部的货运线路,解决货运铁路线路穿越城区的问题。
客运系统建设:加快京沪高铁、津秦客运专线、京津城际延伸线、津保铁路等在建工程,新建客运铁路273公里,形成“十”字形枢纽,提升客运铁路运输能力。
公路:
高速总里程达1300公里 去京冀出口均增加
建设目标:公路集疏运能力提高到4.2亿吨,其中,高速公路承担3亿吨,普通公路承担1.2亿吨。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1300公里,实现与主要腹地均有直接高速通道连通,市域所有区县新城都有高速公路覆盖;各区县新城与滨海新区之间均有一级公路连通。与河北省之间由36个出口112条车道增加至39个出口138条车道,与北京之间由4个出口16条车道增加至5个出口20条车道。
建设引导:重点解决集疏运交通不畅的问题,包括:高速公路流量分布不均衡、部分通道拥堵严重、缺少通往承德等腹地方向的高速直通通道、普通公路与城市交通相互干扰等。网络完善方面:重点解决公路网络不完善的问题。包括普通公路方面,本市与京、冀对接的部分干线公路存在等级偏低,有12个出入口低于周边省市;双城区辐射市域的干线公路网络较为薄弱,尤其是通往北部地区的通道不足。
空港:
与首都机场共建东北亚地区航空枢纽 将搬迁杨村机场
建设目标:到2015年,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将建成北方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和大型门户枢纽机场,机场旅客吞吐能力达到1600万人次/年,货邮吞吐能力达到50万吨/年。
建设引导:重点解决机场发展与定位不相称、空域资源瓶颈制约机场发展、集疏运通道单一的问题。加快T2航站楼及配套设施建设,提高机场地面接待能力;加快航线发展,大力发展支线运输。促使机场业务量快速攀升,与首都机场共建东北亚地区航空枢纽;会同空军、民航部门超前谋划,尽快搬迁杨村机场,优化机场空域布局。完善机场集疏运系统,形成多种形式的陆空联运快速通道。
新报记者 王月 实习生 李泽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