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记者 谢苗枫
实习生 李碧娇
虽然领着低保金,但区少坤还是改不了看到“坏事”就跳出来的习惯。他前妻说这是他的“劣根”。
反反复复争吵,吵了20多年。直到7月27日晚上,五年前离婚后因为没有房子还得呆在同一屋檐下的两人又吵翻天,前妻嘶哑地喊:你要是有什么三长两短,不还得我来照顾!
区少坤(人称“区伯”)不管,第二天,还是应约到广州市公安局,接受该局对自己三个月前举报公车私用的调查结果通告。
五年监督公车之路
这不是区伯对公车私用的第一次监督,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五年前一天傍晚,生病住院的区伯在人行道散步,身后一辆警车狂摁喇叭。区伯扭头一看,车里驾驶者还穿着警服,他不仅没有避让,还用手机拨打110报警。一周后,广州荔湾区公安分局有关负责人来电:“经查你举报属实,已对当事民警作出处理,谢谢你的监督”。
正是这次检举公车私用有了回应,区伯开始了监督公车之路。
在区伯眼里,“三公”太复杂,“国家要各部门公开都那么难”,小市民一个怎么可能去查公家账簿?于是,他从最容易的监督公车做起“眼见为实,造不了假”。
但五年下来,区伯发现花很大力气去监督检举私用的公车,即使有结果下来,也只是个“批评教育”,根本对这样的怪现象毫无约束之力。
直到今年4月8日,他一句“公车私用何时了”的感叹引发“蝴蝶效应”,不仅当事警察受诫处罚,还触动到有关部门计划把广州公车运行情况定期公示。
这一点,对于一直想把禁止公车私用写进法规的区伯没有想过,但起码看到了希望。
南方日报:公车私用原本很普遍,大家都见惯不怪了,你却敢于举报,而且不厌其烦。
区少坤:公车是用老百姓纳税的钱买的,应该用在它应该用的地方,不能成为为私人、为家属谋福利的工具。见一次,就举报一次,不外乎是打个电话,对我没有多大损失,但如果真的能为社会做一点小小的事,又有什么关系?
南方日报:担心过遭人报复吗?发生过不闻不问的情况吗?
区少坤:每次举报后会有点后怕,但既然做得(举报)就豁出去了。所以,我对老婆(记者注:其实为前妻)说,一旦我出了什么事,或者无缘无故失踪,我这里有一整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记者的名片,你马上找他们。
但五年下来,我也没有遭遇过什么事情,举报了也不会不闻不问,唯一觉得遗憾的就是,处理结果都停留在口头道歉上,大多不了了之。因为没有制度,没有实质性的处罚,这个风气很难压下去。
南方日报:为什么就是要和公车私用过不去?
区少坤:私用的公车不但乱停乱放,闯红灯,而且稍有摩擦碰撞反而会对市民说一句“你小心”,这就是隐含了一种好像政府高于老百姓一切的特权思想,好像政府“大晒”,政府就是在老百姓之上。
所以,我会一直监督下去,只要还活着。
爱管闲事“命搏命”
在监督公车私用之前,区伯身体还行,还干过捉贼的“闲事”。
1993年,区少坤在广州市东风街抓了一个抢项链的贼,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最近几年,经历一场大病的区伯才把爱管闲事的心放在公车私用的监督上。
有胆有勇去抓贼,记者以为区伯自幼习得一身功夫,谁知道他每次都是赤手空拳“命搏命”。
“全家都在反对我,但我生性改不了。”区伯说,即使现在监督公车还得不到家人的理解,老婆甚至还因此在五年前与他签字离婚,但他相信几年后,或者等到自己死了,儿孙终有一天会以他为荣。
事实上,区伯一家生活极为清贫,上有87岁的老母亲,他和无房户的老婆(前妻)、儿子、儿媳住在政府提供的解困房内,实用面积只有48平方米。他每月领取政府发放的400多元低保;前妻帮人看单车,月赚1000来块;儿子做厨师,工资也不是很高,还要照顾怀孕没有工作的媳妇。一天的买菜花费就要20多元,但即便这样,对于受助人的“红包”,区伯坚持不收,只接受姐妹的“接济”。
背着外甥送的“潮包”,穿着姐妹给买的衣服,对于爱管闲事的原因,区伯很“堂吉诃德”地答了一句:邪不能胜正。
南方日报:你没有学过功夫,怎么敢去捉贼?
区少坤:我相信多数广州人都是正义的,不会袖手旁观,只是缺少第一个跳出来的人,只要这个人跳出来了,很多市民就会跟上。
就如2003年那次捉贼,我追到一公里的时候追不动了,一个骑摩托的邮递员刚好经过,二话没说就搭上我追贼。我从摩托车上扑下去后,劫匪和我滚在一起,我一边套着他,一边大喊抢劫,身边十几个市民就围过来一起按住了他。所以,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如果没有大伙儿帮忙,我可能连命都没有了。
南方日报:就是有“搏”的成分,那么危险,你没有想过万一搏不过去了,家里人怎么办?
区少坤:每次都是十万火急,哪里容得你想那么多,想多几秒,贼仔就跑掉了。所以,家里总是怪我,我老婆和我吵了20多年,吵得没有办法了,还离婚了。但她没有房子,所以还是和我一起住,结果还是唠叨,说我要是出事了,还是她来收拾这个家。
南方日报:那你就不能不冒险吗?
区少坤:不知道为什么,思想里总是觉得坏人就得要绳之以法,小时候也特别想当警察。我始终相信邪不能胜正,社会的安定需要第一时间、第一现场挺身而出的人,哪怕像自己这样的小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