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东莞轨道交通站点以村名命名 网友称“没文化”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2011年08月04日14:08
张滨 画
张滨 画

  ●东莞市轨道交通R2线15座车站中,有7座车站以所在村(社区)的名字命名

  ●有网友发帖:“希望穗莞深城轨别再像R2线那样,用"又老又土"的村名来命名站点”

  ●记者采访发现市民对“轨道交通站点以村名命名”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近日,穗莞深城轨东莞境内的站点命名原则确定为“以站点所在地命名”,但具体站名尚未确定。这让不少东莞市民感叹离“有轨时代”又近了一步。同时,也有网友就发帖:“希望穗莞深城轨千万别再像R2线那样,用"又老又土"的村名来命名站点了!”

  网友“振华路的背影”发帖认为,以村名命名城轨站点“与东莞打造文化名城的形象格格不入……”

  但也有市民表示,村名是对本地文化的传承,且村名简单好记,知名度也高过普通的道路与建筑物。

  文/记者黄江洁

  网友:

  城轨站点若以村名命名“太老土”

  2009年开工建设的R2线是东莞首条市域轨道交通,15个站点中有7个站名是以所在村的名字命名的。“以村名命名”的做法曾遭到部分市民质疑,并在网友和市民间引发激烈讨论。

  有网友质疑以村命名不仅违背外来人口多的东莞实际,而且显得“没文化”。网友“春天的闰土”曾发出《以“村名”命名“城轨”站点,证明东莞“真的没文化”!》一帖指出,今年初公布的R2线15个站点名称中,下桥站、天宝站、西平站、蛤地站、陈屋站、寮厦站、珊美站都以所在村(社区)名字命名的,占据近一半。

  对此,“春天的闰土”就认为,由于近年来东莞的城市化进程很快,外来人口众多,因此“看到那些以村名命名的站名,你知道究竟在哪里吗?如果你要到南城汽车站,你在哪个站下车最近?”他举例说,站点中有个“西平村”站,然而现在人们习惯上识别的“西平社区”,离“西平村”站隔了一条宽宽的东莞大道。此外,把某些“又老又土”村名搬出来命名城轨站,显得“很没文化”。

  而就在近日,穗莞深城轨东莞境内的站点命名原则确定为“以站点所在地命名”,但具体站名尚未确定。有网友就发帖疾呼“希望穗莞深城轨千万别再像R2线那样,用"又老又土"的村名来命名站点了!”

  昨日,记者就此事随机采访了多位市民,发现市民对“轨道交通站点以村名命名”一事明显存在赞成和反对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焦点一:到底是“没文化”还是尊重本地文化?

  ●与打造“文化名城”不相配

  采访中记者发现,有部分市民对“春天的闰土”在帖子中提出的“以村名命名站点显得"没文化"表示了赞同。

  南城某文化传播公司经理纪先生说,“东莞一直在努力打造"文化名城",而轨道交通线今后将会把整个珠三角城市连通起来,轻轨站名就像一个人的名字一样,会给别人留下“第一印象”。有文化的人一般都不会给自己取看起来"没文化"的名字吧?”

  ●使用村名让人“倍感亲切”

  但不少本地市民则认为,这些沿用多年的村名现在被用于作轨道交通的站名,不仅听起来亲切,而且是对东莞本地文化的一种尊重和继承。

  原本家住莞城的黄先生今年搬到了南城,虽然住进了高楼,但是他仍保留着很多老莞人的习俗。“城市每天在变,我们那代人熟悉的东西越来越少。”因此黄先生听到那些熟悉的村名变成了R2线站名,觉得“倍感亲切”,“打造文化名城不能抛弃东莞本地最原始的东西。”黄先生说。

  焦点二:以村名命名是否容易找到?

  ●以村名命名让一些新莞人“蒙查查”

  记者采访到的不少市民认为,以村名命名轨道交通站点的做法明显不符合东莞外来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实际情况,让不少不熟悉本地情况的新莞人“蒙查查”。许小姐家在深圳,在东莞工作,她一直盼着今后能搭乘R2线再换乘穗莞深城轨往返莞深之间。她就说,“我来东莞四年了,但对那些村名还是不熟悉,如果站点都找不到,那城轨如何为市民提供便利?”

  ●村名知名度要比新路、新楼高一些

  然而,也有一些市民就认为,村(社区)的知名度一般而言比一些道路和建筑物的知名度高,因此以村名命名轨道交通站点不仅简单好记,也比以其他方式命名更加容易寻找。

  在广州读大学的东莞人黄子荣,每月都要往返于东莞与广州之间几次,他说未来R2线、穗莞深等轨道开通后,自己肯定会是常客。“听到那些站名我觉得非常熟悉,反倒是现在新规划的一些道路、建筑物很难找到。”

  声音

  民政局:

  遵循“指位性准确”原则

  东莞市民政局地名区划科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交通设施命名与地名命名在原则和程序上都有所不同。交通设施的命名要遵循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即“指位性准确”,因此不论是R2线还是未来将命名的穗莞深城轨东莞段,都要遵循这个原则。

  轨道交通公司:

  R2线车站命名慎之又慎

  据悉,2009年东莞市轨道交通公司就向市民政局提交了《关于东莞市轨道交通R2线车站命名的请示》,提出了R2线15座车站命名申请。但2010年12月经市长办公会议审批通过而最终确定下来的站名中,与之前相比有11个站名做了改动,其中的确有7个站点采用的是所在村(社区)的名称。

  而东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相关人士就透露,轨道公司专业人士透露,R2线的这15个站点的确定十分谨慎,不仅两次征求过沿线镇街的意见,还报市民政局审批,最终经市长办公会议审议方才通过的。而一旦遇到几条路线的接驳站,其命名工作则更加复杂,需要几条轨道线路协调后最终确定。 (来源: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UN008)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