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北京老岗亭迁址异地保护 居民疑遭人为破坏(图)

来源:法制晚报
2011年08月04日16:01
右图为本报之前报道的资料片,左图为现状 


  坐落于丰台区的小清河边,一座废弃多年的岗亭,却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交通设施的罕见物证。近日,有读者反映岗亭竟"不翼而飞"。

  失踪

  岗亭失踪居民疑遭人为破坏

  在卢沟桥以西的小清河桥头,曾立有一座“神秘”的岗亭。岗亭呈高脚杯状,混凝土基座埋进土里,上有木质方亭。因临近卢沟桥景区,不少游人误以为它是侵华日军留下的岗哨。

  近几年,关注城市遗迹的市民增多,终于有人为岗亭正名——这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建造的交通岗。交警可站在高处,控制红绿灯、指挥交通。因此也被称为“最老岗亭”。

  久居此地的郑大爷告诉记者,小清河桥早年非常狭窄,经常堵车。后来建造了这座岗亭,交警上去指挥,道路秩序有了明显好转。上世纪70年代,卢沟新桥通车后,岗亭随之退休。

  但在近日,市民范先生向记者反映,岗亭竟失踪了。他猜测,说不定是被附近施工的人给拆了,或者是被收废品的盗走卖铁。

  昨天,记者来到小清河桥头,发现岗亭果然不见踪影,原址出现一个1米多的深坑,并且长满荒草。

  交通队回应

  环境复杂异地保护留资料

  有附近村民告诉记者,前两个月,曾经见有交警造访此地,头戴安全帽的工人对岗亭进行了一一拆解。

  记者从丰台交通支队了解到,由于岗亭周围环境复杂,有很多施工项目,考虑到岗亭的安全,交通队决定将其先行拆解,进行异地保护,目前存放在一座库房内。整个迁移工程持续了一周左右,交通队还做了大量的图片记录。

  这种岗亭1951年开始设计,1952年建造,修造了10余座,服务于本市的西单、东单、天桥等路口。但随着城市发展,岗亭在上世纪50年代末相继拆除。小清河桥的这座,是唯一被保留下来的,这得益于当地发展缓慢。

  追访

  设计者称老设施也该保留

  记者辗转联系到当年此类岗亭的设计者孔庆普教授。

  孔教授今年已经83岁高龄,是北京市政工程公司退休教授级工程师。设计岗亭时他是北京市交通局的技术员,年仅24岁。

  孔教授还说,交通队在进行异地保护前,曾经征求他的意见。他非常感谢交通队为老百姓和他保留下实物的记忆。毕竟,这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交通设施的罕见物证。

  文并摄/新闻观察员范纪萍记者崔毅飞

(责任编辑:new2)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