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空间站俄罗斯籍航天员3日徒手把只剩一根天线的袖珍卫星“雪松”号送入太空。这颗质量26千克的卫星发送无线电信号,纪念人类首次进入太空50周年。
突生波折
北京时间3日22时51分,谢尔盖·沃尔科夫和亚历山大·萨莫库佳耶夫打开空间站“码头”号对接舱舱门,开始“太空行走”作业。
按照原定计划,身穿舱外宇航服的沃尔科夫将用左手释放这颗无线电爱好者卫星。但是,位于莫斯科郊外的俄罗斯地面飞行控制中心随即叫停作业,因为实时视频显示,箱子般四四方方的卫星主体上只有一根天线,而卫星应当有两根天线。
控制中心指示沃尔科夫把“雪松”号固定在扶手上,与萨莫库佳耶夫先执行其他任务。地面专家开始讨论是否可以继续释放卫星,或者择日重新作业。
“那根天线看似没有安上或者出了什么故障”,美国国家航空航天中心解说员约什·拜尔利说,专家们不清楚那根天线如何以及何时“失踪”。
他说,如果只有一根天线,卫星数据发送不会受影响,但只能收到一半发自地面的信号;如果航天员把“雪松”号带回空间站并设法修复天线,释放作业将至少推迟6个月,至明年2月,即预定下一次太空行走的时间。
纪念先驱
经过3个小时讨论,控制中心决定,按原计划释放卫星。“雪松”号脱离沃尔科夫的手,开始自主飞行。
“雪松”是苏联航天员尤里·加加林的无线电呼号。1961年4月12日,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在最大高度301公里的轨道上绕地球一周,历时1小时48分钟,完成人类历史上首次载人航天飞行。
这颗袖珍卫星今年1月30日由一艘俄罗斯货运飞船送至空间站,4月12日,即首个国际载人航天日开始在空间站上用15种语言发送25条纪念世界载人航天50周年的贺词和一些历史音频记录,包括加加林的名言“出发吧”。
卫星同时携带一个信标,即无线电传送装置,它相当于烽火台或反射镜,为无线电爱好者传递莫尔斯电码。另外,卫星将给地球拍照,协助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大学生“青年宇宙教育”项目测量大气压的实验。
拜尔利说,按照设计,卫星将在天空运行两个月,随后重新进入大气层,在大约9个月时间内燃烧殆尽。
胡若愚(新华社供本报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