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不起最顶级的皮包,就买一款最顶级的书包。”“花了的钱才是自己的,钱就应该有多少花多少。”“理财,不就是花钱吗? 只要能挣钱的理财活动我就参加。”时下,很多人这样看待财富。
继智商、情商之后,被研究者定义为“认知、获取和运用财富能力”的财商,逐渐受到人们关注。昨日,中国平安联合调查机构和网络公司发布了我国首份财商指数报告,数据显示,中国人财商刚过及格线,平均得分仅为60.1分。
据调查机构的负责人介绍,本次调查根据国际上先进的研究指标,将财商分类为财富知识、财富态度、财富行为和财富性格来评分衡量,调查在全国14个城市展开,以普通城市居民、高收入群体和大学生群体为主要研究对象,有效样本为4112个。
中央财经大学副校长史建平认为,财商研究开创了国内投资理财研究的新领域,尤其在通胀形势下,有助于让更多的城市居民重视对自身财商的培养和提升。
超过九成受访者把储蓄当投资
白领罗小姐是一位月光族,在她看来,“挣钱就是为了花钱”,每个月初新发的8000多元工资,月底基本荷包空空,有时候甚至寅吃卯粮。虽然爱花钱,她却有记账的习惯。“本来记账是为了节约,可每到月底发现,记账本就成了忏悔录。”罗小姐也希望能理理财,以钱生钱,有规划地使用。可是,由于对此所知甚少,她的理财计划最后总是变成花钱计划。
调查显示,国人在追求财富和处理财富的时候态度更加积极,75.1%的受访者认为“追求财富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情。”47.71%的人赞同负债消费,超过八成的受访者表示不仅购买汽车、房产等大件商品时会借贷,甚至购买生活必需品时也考虑借贷。
此外,超过九成的受访者将储蓄作为其投资项目。研究者认为,城市居民在财富知识方面存在明显短板,特别在社会经济术语、理财相关资讯以及投资工具的掌握上明显不足。就连比较热门的股票投资,也只有不到五成的受访者对其充分了解。
60后受访者财商高于80后
IT从业者周先生是典型的70后,工作十年,有房有车。不过他的房、车都是通过分期偿贷来购买的。周先生拥有3张卡,一张理财金卡,一张储蓄卡,一张信用卡。周先生有三处投资,股票、分红险和黄金。“我既不想当月光族,也不想当守财奴,我要做个理性人,规划好每一笔收入,让财富能在改善生活的过程中物尽其用。”周先生说。
在不同年龄层的比较中,70后的受访者以财商61.1分领先,其后分别是60后、80后和90后,60前以58.9分居末位。专家指出,70后大多是各行业的社会中坚,掌握较多社会资源。同时,作为第一代广泛接触互联网的群体,其获取与掌握财富知识及了解财富工具的能力均远高于其他群体,又由于有财富可管,在具体的财富管理行为内容上也更为丰富。
在调查中,财富性格被作为一个重要的因素来看待,并被归纳为巴菲特、索罗斯和卡洛特三类。巴菲特型人群在性格倾向上表现为直面风险,更满意自己的收入状况,且更加认可债务信贷;卡洛特型人群,在性格倾向上更突出表现为擅于协作,留心认知及热衷琐事,其消费更具有计划性,投资谨慎度和风险防范意识相对更好;索罗斯型人群在性格倾向上表现为挑战权威,各项财商平平。
本报实习记者 吴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