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资料:从金庸“被去世”看微博的自纠与自律

来源:新华网
2011年08月05日20:12

  微博信息传播的弊端及其自纠功能

  金庸“被去世”事件,折射出微博作为自媒体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软肋。

  信息发布“把关人”的缺失。中国互联网协会常务副理事长高新民称,“微博的最大特点是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在网上发布信息,随时随地获取你感兴趣的或者关注的信息”。这说明人人都掌握有发布信息的话语权,没有传统媒体的“把关人”。从而使制造谣言变得轻而易举,任何人随时随地都有发布虚假信息的可能和能力。

  内容的多元和媒介的融合,为虚假信息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微博的信息不光是媒体生产,也是用户生产。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的统计数据表明“历史上第一次用户生产内容比例超过了媒体生产的比例”,这使信息的来源变得更加丰富多元,虚假信息相对量也更大。以新浪、搜狐和腾讯三家微博来看,传播平台融合各种功能,不仅可以发布信息、评论信息、转发信息,还包括图片、音乐、视频等多种功能的应用。使得信息能在更大的范围内共享,但也更便于虚假信息更快速、更广泛的传播。

  “碎片化”带来的信息内容割裂性,也必然存在片面性或信源断裂。微博以140个字符的文字传播信息,由于受到传播字数的限制,微博上发布的信息量有限,一般没有来源出处,信息的完整度很难保证。这种割裂性容易使信息在再次传播中失真。

  微博的这些缺陷加上快捷的特质,会比传统媒介更加迅速地产生和传播谣言。但人们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虚假新闻并非网络媒体的专利,传统媒体也不缺虚假新闻。而且从犯错的纠错速度上来看,网络媒体所用的时间更短,就以金庸在微博“被去世”事件而论,从微博发布到辟谣,只用了两个小时;如果这种消息发布在日报上,就需要一天以上的时间澄清;发布在月刊上,在同一杂志上辟谣就需要一个月。这反过来说明,信息流通越快,信息阅读者越多,信息越容易去伪存真,辟谣和自纠功能也就越强大。

  在没有中心的网络社会,网络在传播虚假信息的同时也在不停地澄清事实,寻求真相。如果发布者传播虚假信息,必然会被网友识别并唾弃,其微博的影响力和传播效果自然相应减小。这是人们内在的正义感和渴求真相的心理特征所决定的约束机制。正如2010年12月10日《中国青年报》的文章《请对微博的自我净化多点信心》一文中所说,“从心理学角度看……因为猎奇心理及成就感,还有人更愿意主动甄别谣言,更愿意在辟谣中体现成功的快感。如果说谣言止于智者,也只有网络时代才能真正实现。”

  加强微博自律和净化网络空间

  金庸“被去世”的虚假新闻迅速传播、辟谣并引起广泛关注,未尝不是一件好事。通过这个事件,人们进一步认识了网媒的特质,提醒人们在面对微博这一类新媒体时要睁大眼睛,辨别真伪。如何制止虚假信息的传播,及时消除影响,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有些人主张利用政府监管或法律约束的力量来进行管制,但笔者认为,除此之外,还应该建立自我管理的自律机制,变“你要管理”为“我要管理”。

  建立“官方微博”自律组织,制定行业规范。随着微博使用人数不断增加,微博的影响也日益增大。许多传统媒体也竞相开展新媒体业务,在微博这样的自媒体中注册自己的官方名号,形成“官方微博”。这就不能等同于一般的个人微博,它代表了一个媒体的形象,在发布消息或转发评论时,都要考虑自己“官方”的特殊角色,对它的要求应该和自身媒体的要求相同。“官方微博”的自我管理、自我监督也就摆上了议事日程。笔者认为对“官方微博”应建立一种与传统媒体相同的信息把关机制。以报业为例,成立相应的报业微博协会,制定微博信息发布规章,加强自律建设,坚守职业道德,承担社会责任,自觉维护自身形象。

  规范微博网站服务,推动信息鉴别自治。网站是微博业务的经营者和维护者,网站应建立一套自治性机制作为虚假信息传播的应对手段。在微博上成立一些专门辟谣的自治组织,由专业人员对微博谣言进行自纠,及时发现虚假信息并予以澄清,促进微博信息的自我净化。如“果壳网”开设的“谣言粉碎机”板块,就是由高学历的专业人士组成团队对传播的信息进行辨别,发现谣言并及时辟谣,阻断谣言的进一步传播;新浪专门推出了官方微博账号“微博辟谣”;其他许多网站也在微博上设有错误信息曝光区等。这些都是作为网站建立自治机构进行信息鉴别的有效尝试。这些自治机构也可尝试相互沟通、相互交流,从而形成更大的合力,规范微博传播秩序。

  倡导独立观察,促进用户自律。一是要倡导网民养成质疑精神,对信息来源及其真伪认真求证,不能人云亦云,提高分辨信息真伪的能力,减少虚假信息的再次传播;二是要建立微博发布行为准则,提倡用户客观梳理,科学分析,谨慎发布信息;三是要提倡实事求是发布和转发信息,保持信息原貌;四是要发挥微博固有的“自我纠错”、“自我净化”功能,鼓励和提倡微博用户主动揭发虚假信息,不传播虚假信息。

  试行微博实名制。由于微博用户的名字只是一个代码,具有隐蔽性的特征,因此人们发布信息时的伦理道德约束在微博这个虚拟世界中被淡化,在现实中不敢说的话、不敢诽谤的人在微博世界就会轻而易举写出并发布。这是微博用户自律弱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以真实姓名使用微博,是促进微博用户进行自律及问责的有效办法。我国有些网站已经开始进行微博实名制的试行,要求微博新用户填写身份证和手机信息,但由于担心严格的实名会造成用户的流失,存在审核不严的问题。同时也有许多网友反对微博实名制,认为实名制不符合网络开放、自由的特质等等。笔者认为,对机构等“官方微博”应进行强制实名,其他可以先试行,等时机成熟后再全面铺开,逐步提升微博用户的自律意识。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

  《传媒》杂志供稿/齐浩

  “微博带给了我们很多方便,让人们迅速知晓一些通过传统途径很难知晓的东西,也能很快地把自己的想法用最快的速度传递给别人,微博直播甚至开启了一种新的信息传播方式。”(《金庸“被去世”谁对微博负责》,《中国青年报》,2010年12月8日)不过,这把利器犹如双刃剑,在新闻事件快速传播的同时,谣言借势也迅速传遍全国,甚至跨洋出海。2010年12月6日,《中国新闻周刊》在新浪微博上发布金庸去世的虚假消息,以及之后的疯狂传播,让人们再次看到微博在其信息传播中的威力,同时也领略到了谣言的可怕。这也引起了人们对微博公信力的忧虑,有人感叹道:“微博爆料,你还相信吗?”

  金庸“被去世”事件从产生到消亡

  金庸“被去世”的假新闻从发布到争相传播,再到质疑和求证,直至最终辟谣,经历了大约两个小时。

  2010年12月6日19时许,新浪微博上惊现一条内容为“金庸,1924年3月22日出生,因中脑炎合并胼胝体积水于2010年12月6日19点07分,在香港尖沙咀圣玛利亚医院去世。请转发哀悼这位武侠大家吧!”的帖子。因为金庸的知名度及其在武侠迷中的崇高地位,这条消息迅速在微博等各大互动网络上被疯传。

  当日20点左右,该虚假新闻被《中国新闻周刊》新媒体某编辑看到,并通过《中国新闻周刊》杂志的官方微博以“即时新闻”的形式进行发布。但是因为没有注明转发,很多网友误认为是该网站官方首发信息,这样一来,这则未经求证的虚假消息就此变成新闻。《中国新闻周刊》作为具有权威性和公信力的新闻媒体,其微博拥有的“粉丝”超过30多万,也正是他们的推动,使这则假新闻的传播速度和关注度达到了顶点。

  20时41分,距《中国新闻周刊》官方微博发布此虚假消息约半小时后,凤凰卫视知名记者闾丘露薇发出微博辟谣:“假消息,金庸昨天(后被证实12月3日)刚出席树仁大学荣誉博士颁授仪式。”之后,凤凰网也正式辟谣:“第一时间联系香港某电视台记者求证,对方证实此为假消息,称香港并无‘圣玛利亚医院’,且电视台同事昨日还曾面见金庸。”随后,《人民日报?文化版》、金庸好友老榕等也纷纷辟谣。新浪微博也于次日宣布这条消息为假新闻,并将其放置在错误信息曝光区内。

  21时22分,《中国新闻周刊》发布第一条致歉声明:“本日晚间关于金庸先生去世的消息经证实属于谣言,特此更正并致歉,敬请广大新浪博友们继续支持及监督我们的工作,感谢各位。”

  事后,愤怒的网民纷纷谴责假消息的发布者,《中国新闻周刊》被推至风口浪尖,招来众多质疑。

  12月7日上午,《中国新闻周刊》在多次道歉后,多名相关人员受罚:解聘发布这条微博的编辑;分管新媒体业务的副总编辑、新媒体总编辑引咎辞职;新媒体内容总监被罚款、降职。成为中国新闻史上因新媒体假新闻传播而被严厉处罚的第一批人。至此,金庸“被去世”事件告一段落,但风波过后,类似假新闻会不会在微博上继续传播,以及如何有效控制的相关争论仍在持续。

(责任编辑:UN913)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