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铁道部发言人再被批 媒体:不讲人话你信也没用

来源:南方日报
2011年08月14日11:22
被媒体记者包围的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 新华社发
被媒体记者包围的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 新华社发


  时政聚焦

  “中国足球能进2014世界杯,至于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北京今天没堵车,这是一个奇迹,但它就是发生了,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近来,“高铁体”爆红,源头就是在温州动车事故新闻发布会上说出“至于你们信不信,反正我信了”、“这是一个奇迹”等“金句”的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

  前日,人民日报发表长篇报道《中国新闻发言人遭遇“七年之痒”》,引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专家评论说,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此番言论是“犯了一个资深发言人不该犯的低级错误,没有体现发言人在媒体和公众之间的桥梁作用”。报道还称,王勇平绝不是个例,正是目前中国发言人现状的集中体现。

  他们是信息的传播者,也是信息的过滤器。他们有时是消防员救火队,有时却适得其反火上浇油。职业要求他们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然而他们却总犯一些低级错误。

  在公民权利意识日益觉醒、社会矛盾和突发事件频发的社会转型期,新闻发言人作为“官民沟通”的重要桥梁,被寄予重任与厚望。但多位专家指出,近年来,我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虽然已基本建立,但还是很难适应千变万化的实际需求,“要让他们多讲人话、少说官话,关系到一个现代服务型政府的形象,不仅是沟通技巧问题,更重要的是心态调整和行政制度改革。”

  王旭明“难兄教育难弟”

  日前,北京市海淀为56名委办局、街道新闻发言人举办培训班。王勇平“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我信了”的讲话成为新闻发言人培训的反面案例。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脱轨事故发生后的第二天,在铁道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王勇平面对记者和电视机前的观众,解释完记者对埋车头的质疑后说道:“至于你信不信,由你,我反正是信了”;当有记者问:“在你们宣布没生命体征、开始拆解车厢时,为什么又发现一个活着的女孩?”他说:“这只是一个奇迹。”当记者问:“为什么说没人活着又发现幸存者呢?”他说:“我只能说,它就是发生了。”当被问到是否会调整高铁政策时,他坚定地说道:“中国高铁的技术是先进的,是合格的,我们仍然具有信心。”

  这些发言无疑刺痛了那些因为动车相撞而痛失亲人的人们,也激起了很多民众的愤怒。

  几日后,教育部前发言人、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撰写了一篇长达6000多字的博文对王勇平的表现逐一点评。王旭明说,这个发布会根本就不该开。批评王勇平在发布会上语态太强势,语调过于高亢、激昂,不像犯了错的,倒像是别人犯了错。“最不该的是有网友电视截屏中你职业性的微笑,这样的场合是断不该有的。”王旭明还点出:“从你的多次公开接受采访和新闻发布会上看,有不少地方也有悖于常识。”

  “这是难兄教育难弟!”有网友指出,王旭明在新闻发言人任上,曾因提出“教育买衣论”、“名校生养猪论”,也是饱受争议。他和王勇平同是“后非典时代”的第一批部委发言人,又同为国务院新闻办第一批新闻发言人培训,被称为“黄埔一期”学员。再加上近期提出“建立记者黑名单”的卫生部前新闻发言人毛群安,这三人被称为部委发言人“三剑客”。王旭明和毛群安于2008年先后离开发言人岗位,分别出任语文出版社社长,以及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和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主任。只有王勇平一人坚守岗位。有网友评价,相比于那些一面严肃、一口官话的部委发言人,这“三剑客”起码明确说出了有个性、老百姓能听懂但不一定爱听的话。

  新闻发布只是形象工程?

  人民日报的报道称,有人将中国的发言人归为7种类型:无可奉告型、大包大揽型、照本宣科型、自我辩护型、报喜不报忧型、恼羞成怒型、感情错位型。越来越多的新闻发言人在发布新闻时也成为新闻的制造者,他们的雷人雷语也被广泛传播。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童兵认为,在中国做新闻发言人是需要勇气与智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于2008年5月1日实行,许多地方都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但由于缺乏系统的培训与实践,新闻发言人大多如履薄冰。很多地方新闻发布也只是形象工程,发言人名单和电话是公布了,但并无后续,甚至新闻发言人成为了某些政府官员拒绝媒体采访的盾牌。

  记者了解到,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设立至今,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外交部新闻发言人——中央政府及中央各级部委新闻发言人——各省市、基层政府、行业、区多层次条块式新闻发言人制度。

  1982年3月26日,外交部第一次以外交部发言人的名义举行新闻发布会。1983年4月23日,我国宣布设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初期,每周一次发布会,只发布消息,基本上不回答提问。2003年的SARS风波,暴露出政务信息封闭、公共信息流通不畅的弊病,中央各部委开始设立新闻发言人。随后,各地也都纷纷效仿。

  虽然,新闻发言人制度在不断完善,但时至今日,仍然有很多新闻发布会是这样开的:发言人宣布该单位的通报,官话、套话连篇,而且不给记者提供提问的机会。

  还有一种情况更怪。一位参加了中央某次重大会议新闻发布会的记者说,会议召开前的一周,有关单位要求其写好想在发布会上提出的问题,并为发言人拟好答案,要求回答符合政策,还要风趣、有俚语。该单位要求记者必须按照这个问题进行提问。这位记者说,这种新闻发布会不在少数。

  对民众和真相要有敬畏之心

  说官话、爆雷语,这不仅仅是一个沟通技巧的问题。

  中山大学一位公共管理专家指出,在新闻发言人满脸微笑并发表“这是个奇迹”等言论背后,反映出权势者对民众心理的失察,对生命的轻视,对责任的推卸。面对突发事件和社会矛盾,新闻发言人的不当言论,不仅无助于加强“官民沟通”,甚至会起反作用,加剧“官民冲突”。

  北京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危机管理专家告诉记者,她曾多次受聘为各地各级别的政府新闻发言人做培训。“人的思想观念和自身素质才是决定新闻发言人水平的关键,而修养和思想是装不出来的。”

  该专家建议,作为政务公开透明的窗口和形象,新闻发言人必须放下“官家”身段,真正树立“人民最大,我是公仆”的观念,对民众和真相要有敬畏之心、平和之态。新闻发言人不应该只被政府部门作为“救火队长”,还应以真诚、谦虚的姿态,切实担负起政务公开的责任,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则认为,很多人坐在位子上是一种说话方式,不在位子上又是另一种说话方式,可见制度安排对人的话语体系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能靠官员个人的自觉探索形成良性机制,必须要通过制度的改造、规则的建立来实现社会的良性运作。

  南方日报记者 赵杨 陈枫

  实习生 吴丹

(责任编辑:UN055)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