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合作建房竟成"临建"
老妇携百年地契求办房产证
“兄弟姐妹都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下一代人对此事不了解,如果在我有生之年不能办成的话,估计后代就更不可能办下来了。”年届六旬的温姨说的是百年祖屋的房产证。日前,温姨带着宣统三年(1911年)及民国八年(1919年)的两份地契,到天河区反映自家百年祖屋无法办理房产证的问题,分管城建的副区长丁建华当即表示全力帮助老人完成心愿,并留下秘书的手机号码,争取一周内召集齐相关部门合议解决。昨日,身在外地的老人与丁建华秘书联络,相约下周聚头商谈此事。
两地契购得700平方米土地
温姨现场向记者展示了两份陈旧发黄的地契,分别是宣统三年(1911年)及民国八年(1919年)分两次在沙河大街购买土地。
据温姨介绍,当年太公温太原买下这块约700平方米的地后,搭建几间砖瓦平房,家人一直住至上个世纪70年代末成了危房(旧门牌:沙河新村8号)。这时家道逐渐中落,没有经济能力再翻新祖屋。1982年,温家与省测绘局基建办公室协商,由省测绘局在平房南侧围墙起向北退缩1米后,约200平方米范围内先拆除并建成两层混合结构的楼房,分给温太原的三个子女温华、温牛、温国坤居住。作为补偿,余下的约500平方米土地交由省测绘局使用。
合作建房竟成“临建”无法办房产证
1984年,广州市郊区城建局给温太原核发了《修建工程许可证》,同意复建砼结构2层,用地面积192.6平方米。由于老大一家共有3个儿子,2层仅有2套房不够分,所以1985年,该局又同意加建一层砖木结构瓦屋面33.5平方米。但温姨当时不知道,这份许可证在工程项目一栏填写的竟然是“临建”,这给后来办房产证带来了极大的麻烦。“按照目前的法规,临建一般是要2年内拆除的。”温姨昨日说,“可能是当年的文书不够规范,我们也不懂。”
1992年,市国土房管局对沙东二巷4号之2、之3(此前交给省测绘局的土地)给省国土厅核发了《房地产权属证明书》,土地面积512平方米,建筑面积1822.4平方米。但沙东二巷4号(即温家3层老宅)则一直没有办理房地产登记。
此后,温姨一边向政府部门提交证明材料,期望能尽早办下房产证,一边走上信访之路。2008年广州市大接访期间,温姨也曾来过天河信访办,找到当时接访的徐志彪副市长,徐志彪当即安排国土部门介入调查,广州国土房管局认为,沙东二巷4号用地自80年代初期一直由私人使用至今,并建有上盖建筑物,该局同意按现房屋建基面积给予确认土地使用权。要求她到市房地产测绘所办理历史用地套图后,再凭历史用地套图及合法继承公证等相关资料向该局申请办理历史国有土地使用权设定登记,核发《国有土地使用证》。
但接下来的办证过程困难重重,除了“临建”性质之外,在办理继承公证时,公证部门要求出示温太原的死亡证明及户口簿,但这些证明材料由于年代久远根本就找不到了。
天河区承诺下周答复
8月11日,温姨再次来到天河区信访办,丁建华接待了她,表示将全力帮助老人完成心愿,并留下秘书的手机号码,“争取下周把相关的部门全部召集一起开会解决”。昨日老人与丁建华秘书联络,由于老人本周不在广州,双方决定把会议时间推迟至下周。
记者昨天中午来到沙东二巷4号,这是一栋3层楼高的旧楼,温姨家族大部分人都住在这里。在温姨的指引下,记者看到,已有房产证建造的8层楼,就在3层小楼的后面,而前面的这栋小楼已经略显破旧。
南方日报记者 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