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中国三江源地区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持续增加

来源:新华网
2011年08月18日10:13
  新华网西宁8月18日电(记者 张进林 何伟)黄昏时分,青藏高原的阳光逐渐“温柔”下来,11岁的藏族女孩仁青巴毛开始给岩羊“小拉毛”喂食牦牛酸奶。两个月前,仁青巴毛从山上救回这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仁青巴毛的家在三江源地区的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白扎乡巴麦村。三江源生态保护工程实施以来,野生动物栖息地生态好转,种群数量逐渐恢复。

  仁青巴毛说:“"小拉毛"是被它妈妈遗弃的。我把它抱回家,起初它非常怕人,我白天喂它酸奶,晚上抱着它睡觉。它现在离不开我了,我们是最好的朋友。”

  “拉毛”在藏语里意思是仙女。仁青巴毛说,等“小拉毛”长大了,要把它放回山林,放归自然。

  “这几年,这边的林子里野生动物很多了。”仁青巴毛说,“我经常见到大群大群的岩羊,我家田地里种的芫根被它们啃食了不少。”

  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三江源地区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总面积36万平方公里,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也是重要的野生动物种群栖息地。

  由于环境恶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三江源地区生物多样性逐渐萎缩,许多珍稀野生动植物数量锐减,一些物种濒临灭绝。青海省社科院提供的一份资料显示,包括三江源地区在内的青藏高原受到威胁的生物物种占该地区总种数的15%至20%。

  2005年,中国政府启动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修复“世界屋脊”的生态环境。青海省生态办公室兼三江源办公室副主任李晓南说,三江源生态保护工程实施6年来,开展了湿地保护、退牧还草、人工增雨等项目,灌乔植被得以恢复,野生动物栖息地生态好转,种群数量逐渐恢复和增长。

  国家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最新的科学考察报告指出,2010年三江源地区生物物种数量与10年前相比明显增加。

  青海省测绘局总工程师黄伟星说,如今在三江源地区,各类野生动物随处可见。去年9月底,黄伟星从玉树州杂多县返回玉树县的途中发现六七百只马鹿,黑压压一片啃着青草。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有“黄河源头第一县”之称。记者在鄂陵湖畔看到,除了黑色的牦牛、洁白的羊群,还有成群的藏原羚、藏野驴在草原上悠然自得地吃草。当车辆在公路上隆隆经过时,它们转身跳跃飞奔而去,划出一道优美的曲线。

  青海省测绘局副局长唐千里告诉记者,据粗略普查,目前玛多县境内的藏原羚数量已达4万只以上,比10年前增加了1.5万只;藏野驴3万多头,增加了2000多头;岩羊7000多只,增加了4800多只,其他野生动物和各种野生鸟类的数量也有明显增加。

  “经过6年来的努力,三江源地区生物多样性逐渐恢复,野生动物得到有效保护,不仅是政府投入巨资进行生态修复产生的效果,也与当地群众保护行为密不可分。”李晓南说。

  为更好保护藏羚羊等野生动物资源,由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和当地牧民共同参与的“协议保护”模式,2006年被引入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索加-曲麻河保护分区。目前这一模式正向其他保护分区扩展。

  青海省委党校教授马洪波介绍说:“通过协议形式,让核心保护区的藏族牧民参与巡查、巡护、环境监理和动物监测等工作,成为当地生态保护的有效主体。”

  调查显示,索加-曲麻河保护分区藏羚羊数量从上世纪80年代的不足2万只,已恢复到目前的7万多只。

  “加强三江源地区野生动物保护的政府行动也应进一步扩大。”李晓南认为,地球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不是行政区划所能限制、分割的,应当建立以三江源为中心的青藏高原生态建设区域协作机制,相关省区携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2010年9月,青海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西藏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新疆巴州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签订了联合保护协议:四个保护区将在今后开展多层次、更深入的协作,努力在青藏高原为野生动物筑造一个“生态乐园”。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张德海说,今年上半年,青海省两个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源和可可西里联合开展了以保护藏羚羊为主题的巡山行动,两大保护区的联防、联动、协作机制正在建立。

  作者:张进林 何伟
(责任编辑:UN011)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