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两次危机”的中国应对:如何防止美元依赖症

来源:新华网
2011年08月18日19:51
新华视点:从“两次危机”看中国应对

  新华网北京8月18日电(“新华视点”记者叶锋、姚玉洁、陈玉明)国内股市深度下行,外汇储备面临“缩水”,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国外热钱“虎视眈眈”……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尚未完全散去,以“标普”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为标志,美欧债务危机又持续“发酵”,引发广泛担忧。

  “两次危机”有何异同?欧美债务危机加深,中国如何应对?

  不是“翻版”是“延续”

  受美欧债务危机影响,最近全球资本市场可谓风声鹤唳。统计显示,自7月26日至8月9日的两周之内,全球股市蒸发约7.8万亿美元,超过整个日本GDP的1.4倍。

  眼下,距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尚不到三年时间。2008年9月,随着雷曼兄弟的倒闭,由金融衍生产品引发的美国次贷危机,迅速升级为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

  “两次危机”有何关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认为,美欧债务危机是2008年以来次贷危机的延续。“正是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才使欧美国家大规模扩张债务,埋下隐患。”

  巴曙松说,2008年可说是“恐慌性危机”,因为市场对危机持续的时间和冲击力都缺乏了解。当前的债务危机是“风险性危机”,市场对欧美债务上升是有预期的。

  “加拿大、日本和澳大利亚等都曾失去过AAA主权信用评级,但后来基本恢复过来。”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刊文指出,“降级对于其他发达经济体来说并不是灾难性的”。

  正因如此,与国际金融危机发生时股市持续深跌不同,受一些公司利好消息推动,近期股市反弹已抹平“标普”评级事件以来下跌幅度。此外,欧洲央行宣布斥资共计220亿欧元收购欧盟一些成员国的政府债,也令投资者对欧洲债务情况的担忧有所舒缓。

  与2008年相比,目前市场环境已发生积极变化。宏观方面,欧美地区流动性相对宽松。微观方面,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已得到平稳修复,经营状况逐渐转好。

  上海交大金融学者潘英丽认为,2008年金融“海啸”袭来时,西方主要国家经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负增长”。中国经济虽仍保持明显增长,但增幅也急转直下,特别是外贸出口增速大幅回落,股市跌跌不休。

  而此次欧美债务危机中,欧美一些国家尚未表现出明显衰退状况。“市场广泛质疑的是未来美国经济增长的前景。”潘丽英等人说。相对而言,中国经济基本面健康,“经济转型”稳步推进,增长动力仍然充足。

  不必“恐慌”有“隐忧”

  面对此次美欧债务危机来袭,中国资本市场经过“短暂恐慌”之后,沪深股市迅速“恢复理性”,正走出超跌反弹走势。

  “外部影响只是暂时的,股市走势最终取决于中国经济自身状况。”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等人如是说。

  出口方面,7月份我国外贸出口规模达创纪录的1751.3亿美元,单月出口增速在经历四个月的连续下滑后回升至20.4%。

  经济增速方面,去年三季度以来,四个季度各季增速维持在9.5%至9.8%之间,有逐季回落态势,但仍保持在正常区间。中国经济“放慢脚步”,更多是“主动调控”的结果。

  “不要对这次欧美债务危机过于恐慌。”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王小广说,在中国经济的挑战中,“内部问题是主要的,外部影响是次要的。”

  不过,在全球金融依存度增大的今天,此次欧美债务危机必将给世界经济复苏增加更多不确定性。西方一些经济学家估测,美欧经济衰退的可能性达到30%以上。

  综合分析,对中国来说,有几大趋势性、苗头性问题需高度关注。

  “输入性通胀”隐忧增加。美联储已宣布“保持超低利率水平至少至2013年中期”,市场还担心美国将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欧洲央行也宣布注资购买欧元区国家发行的债券,变相实施宽松政策。中国“输入性通胀”压力明显加大。

  外贸出口形势严峻。7月份我国外贸虽有回升,但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认为,随着欧美债务危机蔓延,西方国家持续高失业率、高通胀、内需不振,都会对中国的出口带来一定负面影响。

  地方债务“威胁”进一步凸显。中国政府债务占GDP比重远远低于美国、希腊等国水平,但这不代表没有隐忧。截至2010年底,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超过10万亿元。这虽是“内债”,但如处置不力,同样将威胁国内金融体系的安全。

  巨额外汇储备面临“缩水”之忧。作为美国最大债权国,中国持有的超过1.16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以及其他上万亿美元资产,将会因欧美国家主权债务评级下调而遭受缩水损失,且短时间内难以完全“避险”。

  不会“转向”要“稳健”

  为应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中国实施巨额信贷量化宽松政策,迅速带动经济复苏,实现经济“V型”反转,为全球经济走出困境作出突出贡献。

  “目前应对美欧债务危机,再运用信贷投放刺激经济增长已空间有限。”巴曙松说,这不仅因为地方政府的债务已经较高,还因为通胀压力已经较大。7月份我国CPI增幅攀高至6.5%。

  而且,当美欧债务危机阴云密布之时,中国经济正在加紧“转型”。

  根据31省区市2011年经济“半年报”,九成省区市增速同比回落。

  面对地方经济有所“回落”态势,中央政府表现出的是“淡定”。8月9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三者的关系”。国家发改委8月15日表示,将采取十项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民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

  “这被解读为政府主动调结构、转方式的结果。”王小广等专家表示,可以利用美欧债务危机的“倒逼效应”,加快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制造业升级,“即使速度略有降低,也是可以忍受的”。

  即使世界经济出现了“二次衰退”,中国政府可能还会推出一些经济刺激措施,但调控会在“适时”和“适度”上做文章,进行货币政策和财税政策的“微调”,而不是“转向”。

  “如果欧美国家继续保持信贷宽松政策,国内更应以稳健政策应对。”鲁政委说,从历史经验看,盲目追逐国外维持宽松政策,可能出现巨大的资产泡沫,对国内经济转型极为不利。

  应对欧美债务危机,还要防止加深“美元依赖症”。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宋国友教授认为,外汇储备多元化虽然艰难,但必须加快探索。除了新兴市场国家的资产,还可以购买原油、矿产等战略储备资源,甚至可以给友好国家发放贷款,其战略和实际利益要超出美债的微薄收益。

  作者:叶锋 姚玉洁 陈玉明
(责任编辑:UN055)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