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南方高温局地超43℃ 重庆地表温度超过70℃(图)

来源:新民晚报·新民网
2011年08月19日15:10

连日来的高温少雨天气导致贵州铜仁地区农作物受灾 新华社 发

连日来的高温少雨天气导致贵州铜仁地区农作物受灾 新华社 发

  本报记者 姜燕 综合报道

  中央气象台昨天将高温黄色预警升级为橙色预警,并预计南方本轮高温天气将持续至22日。19日至22日,江汉、江淮、江南、华南中北部及重庆等地仍将维持35℃-38℃的高温天气,局部地区可达40℃左右。22日以后,南方大部地区高温将明显缓和,大范围持续性高温天气趋于结束。自8日起,南方大范围高温天气愈演愈烈。

  重庆地表温度超70℃

  今天凌晨6时,中央气象台发布的全国高温区预报图上,中国南部大部分区域处于一片令人心焦的红色中,重庆、长沙、南昌、武汉、杭州、南京等城市均身陷高温“重围”。

  昨天正午时分,在重庆市渝北区某交巡警平台,身着制服的交巡警仍坚守岗位。一名交警说,温度计显示,一些地方的地表温度已经超过70℃。重庆市气象局资料显示,近期重庆各地持续晴热天气,主城温度从8月12日开始连续6天上升,17日最高气温达到42.7℃,打破了61年来同日最高气温纪录;18日最高气温为42℃,连续两天刷新历史同期最高值。

  与此同时,盛夏以来(7月1日-8月14日),重庆平均降水量为152.8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38.2%,其中万盛、荣昌两地降水量为当地有气象记录以来同期最少。

  绵阳公路因高温裂开

  因连日高温,8月15日,绵阳机场西路飞行学院附近的一处路面发生拱裂,裂缝宽得能塞得下拳头,路面拱起50厘米,过往车辆只能借道半幅行驶。当天,绵阳最高温度达到36.6°C。

  绵阳民航管理局局长冯建华介绍,机场西路全长5公里,也是绵阳火车站通往绵阳机场的道路,修建于2000年。断裂路面处于特殊位置,由于高温出现了不均匀沉降。

  最高气温屡屡攀高

  中央气象台预计,今天白天,湖北中南部、江淮西南部、江南、华南中东部、四川盆地、重庆、贵州北部等地将出现35℃以上的高温天气,其中,四川盆地大部、重庆、江南大部等地的最高气温有37~39℃,重庆大部、四川盆地南部和东部等地局部可达40~42℃。

  本轮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最高气温也是“节节高”,部分地区气温屡创新高。四川东南部和重庆大部达41-42℃,四川长宁、叙永、合江、兴文,重庆赤水、江津等地甚至超过43℃。

  贵州旱情持续32县市重特旱

  进入8月,贵州大部分地区旱情仍维持并呈发展态势,农牧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截至17日,贵州省干旱监测显示,全省有14个县市出现特旱,18个县市区出现重旱,31个县市区出现中旱。预计未来两天,贵州全省大部干旱将持续发展。

  据贵州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统计,截至8月12日,全省农作物受灾面积1566万亩,300多万人、126万头大牲畜临时饮水困难。大旱给贵州农牧业造成重大损失。

  遵义市

  素有“黔北粮仓”之称的贵州省遵义市高温持续,田间地头蒸发旺盛,旱情继续扩展加深,尤其以乌江、赤水河、芙蓉江三大河流流域最为明显。

  遵义县旱情最重的乡镇之一尚嵇镇新华村云上云下村民组,村民曾朝全的爱人望着已经开裂的层层稻田说,她家近6亩的稻田今年估计只有正常年份收成的六分之一。村里的杈老堰水库一个月前已经完全干涸见底,开裂的缝隙处长出几株青草。尚嵇镇分管农业的副镇长苏时需说,新华村的云上云下村民组,600亩田现在全部干裂绝收,这种景象近50年没有见过。

  目前,遵义县140座小型水库已有60座干涸见底,全县水库总蓄水量已经降低80%以上。全县3000多口山塘水库基本枯竭,无法实现灌溉功能。到8月17日,全县已有超过11万人出现饮水困难。

  晴隆县

  谈到旱情,贵州省晴隆县农林局局长罗勇心痛不已。他说,全县农作物受灾25万亩,其中水稻、玉米受灾最重。全县6万亩水稻中有5.6万亩受灾,2.8万亩绝收;玉米9万亩受灾,绝收6.8万亩。

  “今年旱情发生在农作物生长的最关键时期,严重影响其生长,初步估算,农作物损失在70%。就算下雨,也已错过农时,粮食减产已成定局。”罗勇说。

  晴隆县草地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副经理吴文花介绍,全县20多万亩草地几乎全被晒死和干死,需要重新补播。目前正动员群众卖已经枯死的玉米秆,给农民增加一点收入。

  盘县

  在盘县大山镇司家寨村低保村余荣莲家里,一袋15公斤包装的救助大米还没吃完,另一间储藏室里,地上放着1吨左右土豆,门边有两包玉米。她对记者说:“家里只有分把土地,都在坡坡上,全干死了。这两袋玉米80公斤,政府发了救助粮,吃两个月没问题。”

  盘县保田镇副镇长赵鹏说,保田是传统农业镇,主要以生姜、烤烟和玉米为主,农民收入60%来自生姜、烤烟等经济作物,目前这两大作物已减产70%,为了尽量保住田土,镇财政给每车水补助油费30元,这几天,每天有30台车多次到田间地头浇水。

  焦点关注 南方丰水区频发干旱 暴露水利设施薄弱

  在全球气候异常的背景下,美洲、非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出现严重干旱。我国南方一些丰水区干旱也呈现常态化趋势。目前,南方部分地区一年内频发干旱,进一步暴露出一些地区在水利建设、城镇供水等方面远没有适应这种新变化。

  在赣江汇入鄱阳湖的江西南昌县蒋巷镇,7月底旱情逐步显现,而当地完全依靠湖边江畔取水,没有一座水库。蒋巷镇水利站站长曹红福说:“我们从来就没有想过湖里会取不到水。”

  专家介绍,除了高温少雨外,工程性措施不足是当前干旱持续加重的一个重要原因。江西沿湖沿江有2万多座中小型排涝站,只有排涝的单一功能。另外,我国西南地区大型水库和骨干水利工程很少,以贵州为例,全省中型水库仅34座,蓄水总量不到20亿立方米。

  丰水区频发干旱,也暴露出部分水利设施成摆设。一些地区农田渠道建设到位了,可周边水源缺乏,“花了钱,仍遭旱。”对此,一些地方水利部门负责人解释是,“农业综合开发部门进行农田田园化建设,资金投入量大,忽视灌溉水源建设,大量资金花在了整理农田形状上,水泥沟渠一应俱全,结果却是农田有渠道没水源。”

  一些水利工程建设中,掌握农田水利建设相关项目或资金的部门就有水利、农业、财政、农业综合开发、扶贫、烟草、发改委、国土等8个部门,每个部门都抓了项目和资金,造成重复投资和低效率投资。专家也提出,南方地区要弥补抗旱短板,应将水利工程建设包括规划集中归口管理,避免重复建设。要加强抗旱水源的基础性工作,尤其是一些丰沛地下水资源的基础性勘探工作要强化。江西省水利厅计财处处长廖瑞钊分析,频发干旱意味着丰水区也要重视地下水抗旱的功效。多次干旱也暴露出一些地方地下水资源缺乏详细资料,难以及时有效探挖抗旱井,延误抗旱时机。

(责任编辑:UN100)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