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研究表明:恐龙灭绝非仅由小行星撞击地球造成

来源:新华网
2011年08月22日18:15
  新华网哈尔滨8月22日电(记者马扬、陈梦阳、高星)科学家在黑龙江省嘉荫县历时9年的地质古生物研究表明,恐龙灭绝并非仅仅由小行星撞击地球造成,而是由各种因素分别或同时作用于不同地区,从而使恐龙在世界各地消失。

  由中、美、英、俄、德、日、韩等7个国家的数十位世界优秀科学家组成的课题组近日在黑龙江省嘉荫县确认了具有国际对比标准的陆相白垩纪-古近纪地层界线(也称“K-T界线”)。这一地层界线是记录距今约6500万年前地球上发生的全球性生命大灭绝与复苏的一个地质界面。

  据介绍,由吉林大学倡导的这项世界前沿课题得到了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支持。近十年来,以我国科学家孙革教授为首的多国科学家研究队,通过古生物学、地球化学、古地磁学、年代地层学、实施钻孔等综合研究,终于在嘉荫小河沿地区发现了这一地层界线,其成果已发表于2011年第三期《世界地质》杂志上。《世界地质》是我国地质科学学术刊物。

  据了解,在距今约6500万年前这一急剧转变的时期,包括恐龙在内的地球上70%以上的生物曾集群性灭绝,而后地球生物又以崭新的面貌复苏,并在地层上留下了记录。这是地球上有明显生命迹象之后的第五次,也是迄今发生的最大规模的一次生命灭绝与复苏。

  据了解,目前全球已有100多个“K-T界线”点。“然而,作为中国目前唯一有确切地质证据的陆相"K-T界线",嘉荫县的这一地层界线与北美等地的"K-T界线"不同,它没有含铱量超高的黏土层,说明这一地区受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影响很小或者并没受到它的影响。”课题组首席科学家、中国古生物学会副理事长孙革教授说。

  据介绍,距今约6500万年前的、含铱量超高的黏土层被科学界普遍认为是小行星撞击地球后留下的最明显的地质特征之一,而全球恐龙灭绝源于当时的这一撞击也是目前最流行的一种科学假设。

  此次课题组的科学家们研究认为,同样是约6500万年前的“K-T界线”,却有着不同的地质和生物化石特征,足以表明当时包括恐龙在内的绝大多数地球生物的灭绝并非由单一原因造成,不同地区应该有不同的主导原因。

  据介绍,嘉荫县的“K-T界线”与俄罗斯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的一些已确认的“K-T界线”具有相同的地质特征。

  课题组成员、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地质所教授阿克米梯耶夫说:“约6500万年前的东北亚地区曾处于相似的古地理环境,火山喷发、海平面下降以及气候变冷等非生物原因可能是恐龙在这一地区消失的主要原因,而不是由于小行星撞击地球造成的。”

  黑龙江区域地质调查所的专家对嘉荫当地的地层和岩石的研究表明,火山活动当年对这一地区恐龙的生存环境造成了很大影响,如到达地面的日照减少等,并足以影响到恐龙的生存。

  “当然,距今约6500万年前仍然是世界公认的非鸟类恐龙最后彻底灭绝的时间,只是各种原因导致恐龙在不同地区消失的时间恐怕不完全一致。”国际著名恐龙研究专家、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董枝明说。

  作者:马扬 陈梦阳 高星
(责任编辑:UN021)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