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希望工程海报
中广网郑州8月23日消息(记者沈静文 河南台记者郭兴华 管昕)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2011年河南省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于21号结束。在今年河南省62名被直接保送到清华和北大的学生中,没有一人来自县级或乡镇高中。为什么农村子弟占多数的县乡高中与名校保送名额无缘?
其实,不仅是名校保送名额,近年来,考入各大重点高校当中农村学子的比例都在逐年降低。高校的花名册浇熄的也许正是一些农村孩子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希望。
“在美国,穷人家的孩子在同等条件下会被优先录取……”说话的人,是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美国的寒门子弟,受到政策天平的保护,而在我国,情况却恰恰相反。今年河南省有62人被直接保送到清华、北大,没有一个学生来自县级或乡镇高中。这一点,北京外国语大学研究生张猛有着直接的感受。
张猛:“我们所里同学,一共是9个人,加上我,来自农村的只有2个人,这边本科的同学,很少见到有农村的学生。”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刘云杉统计发现,在北京大学,1978~1998年,来自农村的学子比例约占三成,而从2000年至今,考上北大的农村子弟只占一成左右。在情况略好的清华大学2010级的学生中,农村生源也仅占17%,而在那年的高考考场里,全国农村考生的比例是62%。三十年过去了,国家的转型在继续,但基层个体命运的转型,却在逐渐陷入停顿。
“寒门出贵子,逆境出英才”,这些孤独奋战在城市里的、家乡的骄傲,正在逐渐意识到,教育背景的不同带来的能力与视野的差异,成了他们难以弥补的短板。
清华大学学生介勇虎:“城市里的孩子,可能会去学画画、跳舞之类的,没有农村学生从小家里还让学艺术什么的。”
介勇虎的担心并不多余。与他所说的的“不会画画、跳舞”相对应,来自北京大学招生办的资料显示,最近五年北大招收的体育特长生中,来自农村的只有6%;而艺术特长生,迄今没有一位来自农村。除此之外的政策性加分、保送等,也都几乎与农村子弟无缘。
河南省辉县一高毕业的武汉大学学生李泽宇这样说:“农村的孩子家长有几个去关注自主招生的,大部分是大城市有相当关系有一定经济基础那些家长玩这些东西。高考的题型,不管文科还是理科,越来越活。里面出现应用性的题目,很多农村的孩子之前那个名词听没听说过。”
也正是这种信息上的不均衡,让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多次呼吁,“自主招生”制度有待商榷,缘因这项制度是不公平的。
熊丙奇:这几年所推行的高校自主招生,由于大学没有比较健康的教育理念,他们的考察也是倾向于城市家庭的孩子,农村孩子的机会就越来越少,目前的自主招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招生,它是与统一高考集中录取相嫁接的自主招生,在这样的自主招生体系之下,学生的权利并没有增加,要推进真正意义的自主招生,就是要基于自主招生的本质,给予学生充分的选择权,一个学生可以同时申请多所学校,或者多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学生就可以选择大学,在这种情况下,大学就会真正的尊重学生的权益,同时去提高教育质量,树立自己的教育品牌。
“出身越底层,上好学校越难”的趋势,不仅席卷全国,而且正在向中学蔓延。河南省实验中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师说,在这所当地的优质学校里,农家孩子的人数寥寥可数。一个班里可能不超过10个。”
另一位年轻教师这样解释原因:“现在郑州市很多重点中学里,分校普遍收费比较高,有些学校一年学费达到8000。各个中学里相继开了国际部,国际部的学费是比较高昂的。”
毫无疑问,名牌中学是通往名牌大学的捷径。对于众多拿不出高昂学费的农村子弟,仅仅在这一关,名校的大门就已经提前关上。关于“钱”的痛苦,对学生如此,对处于教育资源分配劣势地位的地区,也一样。
河南大学校长娄源功:“全国目前有5亿人口13个省区,没有中央财政给钱的学校。公共事业费去年4000亿,教育部的学校是不低于1.7万,北京的学校一个学生给2.3万,和给我们4千5千,这差多少。”
地区和地区之间,仅仅是四五千和一两万的差别吗?熊丙奇介绍,教育资源的地区差异,更多的还体现在高考政策的区别中。
熊丙奇:比如说他们一本率总体有3%左右,那么北京今年的一本率达到了27%,这个就是非常明显的差距,而具体到少数的非常著名的学校,比如说北大、清华,北大、清华今年在北京地区的招生人数都是400人左右,而在一些高考大省他们的招生人数只有40、50人,这些高考大省的高考报名人数是北京的几倍到十倍左右。
毫无疑问,没有变革,农村考生在清华北大保送生中0/62的占比还会在各地不断上演;没有变革,寒门子弟的向上通道还会越变越窄;然而一旦变革,农村孩子多出来的机会,又该由谁来放弃呢?改革高考制度,重分教育资源。口号嘹亮,步履维艰。
作者:沈静文 河南台郭兴华 管昕
(责任编辑:UN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