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中科院院士朱清时:教育资源失衡对寒门学子不利

来源:现代快报
2011年08月25日05:56
朱清时 南方科技大学校长
朱清时 南方科技大学校长
张治宇 南京工业大学副教授
张治宇 南京工业大学副教授

  8月21日,中国农业大学新生开学。当天,该校公布的一个统计数据引起媒体的注意从2002年至2010年,该校本科新生中农村户籍学生的比例一直稳定在30%以上。而今年,这一比例首次跌破30%,只有28.26%。就在此前不久,一名有15年教龄的中学老师在网上发帖,称自己学校里的尖子生大多家庭条件好,直呼:“这个时代寒门再难出贵子!”这一问题在近日由中宣部理论局编写的《理论热点面对面2011从怎么看到怎么办》一书中也有过讨论。该书将“如何实现教育公平”列为群众关心的8大热点问题之一,提出当下推动教育公平工作的重点,已由“有学上”演变为“上好学”,要解决不同群体之间接受优质教育机会不均等的问题。

  “民工娃”常遭“无学可上”的惊吓

  从政策和制度层面看,“有学上”的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然而在现实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仍时不时地要遭到“无学可上”的惊吓。

  从2011年6月中旬起,北京陆续关停24所打工子弟学校。8月16日,北京市教委召开新闻通气会称,已经制定和采取了学生分流方案。在城里上学的“民工娃”越来越多,但针对他们的教育政策却仍然存在种种缺陷。“面对面”指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凝聚着进城务工人员的劳动和汗水,让他们的子女安心上学,是当地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

  “教育不公”源头在“机制不公”

  寒门为何难出贵子?除了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教育投入不足等问题外,“制度改革滞后的掣肘”被该书编者提出来加以强调。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说,他非常认同应从社会制度层面去思考这一问题,“教育不公的根基在于社会基础环境上的不公。比如,城市居民和一个偏僻乡村的农民,其所能享受的权利就有非常大的差距。作为其中一个层面,教育领域自然也承袭着这种不公”。

  这样的不公最直接的体现就在于教育资源的配置上。

  储朝晖对记者说:“城市和发达地区集中了大多数优质教育资源,而农村和边缘贫困地区则相对稀缺。即便在同一城市,不同学校占有资源也存在巨大差距。虽然国家已取消重点学校制度,但很多地方名校‘名牌效应’依然存在,加剧着教育资源配置的失衡。”

  “一些不利于教育公平的体制机制障碍还没有消除,一些促进教育公平的机制还未建立。”这是“面对面”对当下教育不公深层次原因的总结。

  储朝晖认为,要最终解决教育公平问题,就要彻底地实现整个社会权利的平等,这个过程会非常漫长,政府层面应该有长远打算,但必须从现实出发一件件地去做。

  在应该被消除的机制中,储朝晖认为最关键的要消除所谓的“择校”。

  “学校和学校之间不应该因为行政干预而分出三六九等来,如果学校之间地位不平等,会直接导致学生受教育权利的不平等。”储朝晖称。

  储朝晖还提出,当务之急应该重新设计一套对学生的评价、选拔体系,“农村孩子也有城市孩子所不具备的素质,比如意志力更强、更坚韧,这其实是一个人在发展中非常关键的素质,但是却不在我们评价一个学生的体系之中,所以农村孩子自然不占便宜”。重新设计的评价体系,应该紧紧围绕“最适合人的发展”这一核心标准,而不应以知识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将农村孩子排除在大学校门之外。

  据法制日报

  对话

  靠积累实现“上好学”

  现代快报:数据证明大学农村籍学生明显减少,“寒门再难出贵子”的说法反映了何种现实问题?

  朱清时:这些情况是真实存在的。现在教育资源分布不平衡,寒门子弟从进小学开始,也就是起跑阶段就已经落后了,他们得到的教育资源就没有城市尤其是中心大城市孩子得到的教育资源好。如果按照现在的这种考试录取的办法,实际上是对寒门学子不利的。我觉得对这个现象要正视,要采取好的办法来解决,而最终是希望国家的教育资源能够均衡分布,无论农村还是城市都一样。但要做到这样是不容易的,那么国家就要有一些弥补性的办法,比如通过对农村孩子加分,或者得到城市孩子得不到的优惠条件,让他们在一些情况下优先一下,能够让平衡有所保证。

  张治宇:在我们那个时代,大学里最优秀的学生大多是从农村来的,现在的情况则相反。有这样两种观点:一是农村孩子在起跑线上就输了,二是学费贵。而我认为,还有一个主观原因:不少人不愿意去读大学。为什么过去能做到整个家庭举债让寒门学子读大学呢?因为过去的大学具有精英选拔的功能。但是今天这个功能失去了,交钱就能上三本,也是本科,最后都一样。表面看高校扩招提高了高等教育普及率,但通过教育改变命运的大门关上了。要普及高等教育,可以有一些收费,但作为一些重点学校你必须有分类的考虑,不能一刀切。既要“选拔精英”,也要“培养合格公民”。

  现代快报:教育公平工作的重点,已由“有学上”演变为“上好学”,这是好事,那么这种演变的关键在什么地方呢?

  朱清时:“有学上”是好事,关键是学生能学到真本事才行,要使学生能够真正得到优质的教育才行。“有学上”容易做到,只要有钱,通过行政行为就可以实现,而要“上好学”,那就要有一个很好的教师队伍等优质的教育资源。这要靠积累才能做到。过去,教育在扩张的时候,往往都是做很多形式上的扩张,没有在教育质量上跟上去。优质教育资源的缺乏不是能用行政命令一下子解决的,这需要一个过程。快报记者 刘方志

(责任编辑:UN008)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