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河北一支书为村民找水23年 百万富翁变“负翁”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1年08月26日18:59
  中新网张家口8月26日电(谭地 刘永刚)河北省蔚县有位村党支部书记叫杨圣满,他用23年时间演绎了一部为民求水的传奇故事。

  “能喝上一口干净水”,是几代人的梦想

  在河北蔚县,有一个叫柳河口的小山村,全村210户、800余人,由于自然条件限制,饮用水极为缺乏。夏天,村民喝的是水虱成群、漂浮着牲畜粪便的麻沆水;冬天,只能吃积雪融水或到6公里以外的地方驮水。

  杨圣满就出生在这里。

  说起当年吃水的困难,58岁的村民杨占旺深有感触。据他回忆,当年,他们都到6里外的地方挑水吃,因为打水的人多,一天一户最多只能打一桶水,缺水时两天也轮不上打一桶,而且常常是一桶水半桶泥。男人男孩都很少洗脸,就是家里的女人们也是合用一盆水轮流洗,洗脸水还要用来洗衣服、喂牲畜。因为没有水,村里的闺女都嫁到了外村,而嫁进柳河口的媳妇却几乎没有……

  村主任杨桂花说,因为没有水,很多村民都搬离了村子,离乡背井只为喝上一口干净水。

  为解决饮水问题,从上世纪40年代开始,柳河口人就四处找水,先后挖井20多眼,从未打出一滴水。曾有专家断言,柳河口村为石灰岩结构,没有地下水。

  杨圣满决心离开柳河口村,为的就是“能喝上一口干净水”。

  上世纪八十年代,杨圣满开始涉足木材生意。他在县城建起了全县最大的木材经销站,攒下了上百万元的身家,并将全家人都搬进了县城,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但每到夜深人静、辗转难眠时,家乡缺水的场面和乡亲们挑水的镜头就一幕幕再现,他决心为柳河口村解决吃水难题。

  一曲演绎了23年的求水传奇也就此拉开大幕。

  回乡,为村民找水

  1988年,杨圣满撇下妻儿老小和蒸蒸日上的木材生意,回到家乡柳河口村担任村主任。上任第一年,他为村里通上了电。但找水始终是他挥之不去的一个心结。经过考察,他相中了相隔八华里的南梁庄村,那里水源充足、水质好。他决定从相隔8华里外的南梁庄村租井引水。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打槽、挖渠、铺管、建扬水站。八华里不算长,但对于靠简单农具生产的村民来说,每修一米都异常艰难,长年沉睡在河床底的每一块大石头,都是一只巨大的拦路虎。他带着乡亲们一块一块地挖,一尺一尺地往下刨,披星戴月,2个月过去了,一股清泉终于流到了村口。

  看着清澈的井水从水管流出,看着老人孩子高兴的笑脸,杨圣满第一次体会到为乡亲们办事的欣慰和快乐。

  短暂的快乐并没有让杨圣满感到卸下了求水重担。租井引水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一方面是租用的水井水位下降;另一方面也影响邻村村民的用水。久而久之,另一个异想天开的想法在杨圣满心中产生了。

  他要打井,一口属于柳河口村的水井。

  打了六口井,钻了1000米,但一滴水也没有流出

  2003年3月,杨圣满根据收集的打井信息和资料,请大同地质打井队在村口50米处开钻打第一眼井。

  2003年8月,在南梁庄村村口打井150米,无水;

  2003年9月,第三次紧挨邻村水井下钻,打至150米,机井报废。

  2004年,他聘请保定一位水利教授再探,在村口再下钻到180米,依然失望而归。

  2005年,他请河北地质一队五下钻头,打到180米,无水。

  2006年,倔强的杨圣满第六次把钻头伸到了井下200米处,打出来的依然是坚硬的岩芯。

  在之后的几年里,杨圣满先后聘请河北、山西、山东等地多个探测队和机井队共打机井6眼,总距离达到了1000多米,但没有一眼机井能源源不断流出他渴求的清澈井水!

  在打井的时间里,他把家搬到了井架下,把铺盖带进了工棚里。需要小工,他挽起袖子,自己就是小工;需要垫石头,他甩开膀子扛;需要胶土,他就把自家的卡车调来,从20公里外的西合营拉。即使是闺女结婚的前一天,老杨也没有离开自己牵挂的井架旁……

  这一次,他个人又垫付了12万元。

  那些日子,他像守望者一样,守在井架边等待着机井出水,可结果却总让他失望而归,而这些打井费用也让他几乎耗尽百万家财。家里人和亲戚朋友都劝老杨,“别再打井了,钱都花完了,家里的日子可怎么过呀!”

  打井不成,第二次引水

  让村民“能喝上一口干净水”成了杨圣满的信念,他倔劲上来,就是九头牛也拉不回:“我总有一天要打出水来,到时候我死也瞑目了。”

  2006年8月,杨圣满开始谋划新的找水方案。经专家论证确定了从柳河口峪螺丝沟山泉处引水下山的方案后,他个人筹资20万元带领乡亲们硬是在坚硬的岩石缝里凿出了一条山路,把8公里外的山泉水引到柳河口村,并建起两个扬水池和两个蓄水池,村民喝上山泉水。

  然而,命运再次作弄了他。杨圣满发现,引山泉水解决了村民的夏季饮水,而一到冬季,管道受冷结冰,山泉水便无法供应。

  打井,成了他唯一的选择。

  花光积蓄的杨圣满又举债继续打井。此后几年,他又先后打了4眼机井,却都没有出水,他也由百万富翁变成了“百万负翁”。可“一根筋”的老杨仍然到处打听打井的信息。

  23载,甘甜井水流入寻常百姓家

  杨圣满感动了身边的每一个人。2011年春节,为杨圣满多次打井的易县打井队向他推荐了冯更辰,河北省地矿局第十一地质大队总工程师。杨圣满连夜坐车奔赴邢台,寻求冯更辰的帮助。冯总工听到他二十多年个人垫资为老百姓打井的事迹后,立即答应去柳河口村勘探,并为该村派来了拥有国内顶级钻井设备和先进技术的银河水利钻井工程队。

  听了老杨的事迹,队长老吕激动地表示:“我打井28年,从来没有碰到像老杨这样执着的人。这次打井,不出水我们绝不收兵!”

  钻井队4月6日开始进村,随着潜孔锤一次次重重的落下,4月16日下午5时,忽然间,20多米高的水柱喷射而出。

  “出水了!”“成功了!”打井队员们欢呼起来,乡亲们奔走相告,小山村沸腾了。

  望着晶莹剔透的水柱,杨圣满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这一刻,来得太不容易了。为了打井,杨圣满先后垫资280多万元,欠下了114万元的外债……

  此后,杨圣满又把机井拓宽,还筹借资金30万元购置了水泵、变压器,铺设了管道。7月19日,将清澈的井水引进了家家户户。

  这是一个让柳河口村人永远铭记的日子。这一天,全村几代人的吃水梦在那一天变成了现实。
(责任编辑:UN021)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