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国际要闻 > 时事快报

斩首拉赫曼为美反恐注强心剂 美称基地溃败在即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牟宗琮 王恬
2011年08月29日06:10
据美国媒体报道,拉赫曼被美中情局无人机炸死。图为美军“捕食者”无人机。
据美国媒体报道,拉赫曼被美中情局无人机炸死。图为美军“捕食者”无人机。

  本报伊斯兰堡、华盛顿8月28日电(记者牟宗琮、王恬)美国媒体27日援引美政府匿名官员的话说,本·拉登死后“基地”组织的二号人物拉赫曼已于本月22日在巴基斯坦西北部瓦济里斯坦地区被打死。

  截至28日下午巴方仍未有回应

  起初美媒体并未透露关于拉赫曼如何被打死的具体细节,只是提到22日当天美国确在瓦济里斯坦地区实施了无人机轰炸。其后美国《纽约时报》的报道跟进一步,从美国官员那里确认,拉赫曼被美中情局无人机炸死。虽然事情发生在巴基斯坦,但巴政府和军方截至28日下午仍未对此事予以回应,巴媒体的报道也以引用美国媒体为主。

  对巴政府和军方而言,美国的无人机轰炸是一个不愿公开触及的敏感话题。虽然巴基斯坦不时对美在巴西北部落地区的无人机轰炸给予谴责,但美国对此置若罔闻。按照巴媒体的说法,其实美在巴西北部落地区实施无人机行动已经在私底下获得了巴方的默许,而巴方时不时向美提出公开谴责,也是由于主权问题绕不过去,不得不向巴民众作一番交代。

  美国在巴的行动不仅时常触及巴主权,而且更为重要的是,美军在行动前根本不跟巴基斯坦打招呼,这引发巴方的强烈不满。今年5月初,美国派“海豹”突击队击毙本·拉登就是如此,而依照《纽约时报》引用不愿具名的巴政府官员的说法,此次斩杀拉赫曼的行动,美国还是没有向巴方面透露半点信息,而只是在美国确认了拉赫曼的死讯后,才向巴基斯坦作了通报。这再次揭示出美巴两国反恐合作,特别是在情报合作方面的不信任程度。

  巴媒体认为,美军打死拉赫曼,巴方如何反应又是个两难选择:如果巴官方当即祝贺美国又除掉了一个“恐怖大鳄”,势必引起巴民众对政府无视主权被侵犯的抗议,而且可能引发“基地”组织和塔利班对巴政府机构的报复性反应;但如果就此对美国大加指责,则可能进一步刺激本已十分脆弱的巴美关系,加深美国对巴的不信任感。在处于两难的境况下,巴官方选择沉默也就不难理解了。

  拉赫曼以爆炸技术赢得地位

  根据美国情报部门的信息,拉赫曼来自利比亚,十几岁时就作为伊斯兰“圣战”者投身上世纪80年代抗击苏联的阿富汗战争,并借此与本·拉登会面。美国官员介绍,“作为‘基地’组织的核心成员,拉赫曼很早就深得本·拉登信任”,“本·拉登也通过他向外传递信息”。据悉,拉赫曼曾负责“基地”组织在伊朗的联络工作,并加强了“基地”组织在阿尔及利亚的力量存在。

  在本·拉登死后不久就有分析推测,鉴于长期跟随本·拉登,并在“基地”组织内部具有深厚的人脉基础,拉赫曼出任本·拉登继任者的可能性很大。

  虽然此后扎瓦赫里接了本·拉登的班,但美国情报官员认为,“扎瓦赫里为巩固自身在‘基地’组织内的地位,也不得不倚重经验丰富的拉赫曼”,“拉赫曼的位置在‘基地’组织内部是难有人顶替的”。美国国家反恐中心的网页上写道:“拉赫曼以爆炸技术在‘基地’内部赢得了地位。”

  美方认为,拉赫曼之死对“基地”组织造成了重大打击,将影响“基地”现任头目扎瓦赫里全面控制该组织的能力,也将影响该组织与其分支之间的联系。

  另据报道,一列客运火车28日下午在巴基斯坦西南部俾路支省遭到不明枪手袭击,造成至少5人死亡,17人受伤。截至记者发稿,尚未有组织宣称对此次袭击负责。

  美军目标是重创“基地”再生能力

  拉赫曼之死可能进一步增强美国决策者对“基地”组织的溃败更加近在咫尺的判断。美国新任中情局局长彼得雷乌斯上个月曾公开表示,美国击毙本·拉登等事件“预示着‘基地’组织的战略性瓦解”,而现任美国防部长、前中情局局长帕内塔也认为,如果美国继续对“基地”组织采取强有力攻势,“基地”组织的溃败就指日可待。

  美国白宫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事务顾问道格拉斯·鲁特认为,“当前只要从战场上再除掉3至5个高级头目,便可以危及‘基地’组织的再生能力”。鲁特并没有具体指明这几个“高级头目”是谁,但美国媒体认为拉赫曼位列其中。不过也有分析认为,虽然近一段时期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地区的“基地”组织势力遭到重创,但该组织在也门和北非地区的分支仍然构成潜在的重要威胁。

  关于美国如何获知拉赫曼行踪的情报,媒体分析认为,作为“基地”组织的二号人物,拉赫曼主要负责“基地”组织的日常指挥工作,其中包括要向各分支传达“基地”领导层的指令,而指令传递的过程中也就不免受到电子拦截,从而更容易暴露身份。

  >> 点评

  李伟(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美国反恐战略近年来进行了重要调整,一是加强本土的防御措施,着重通过情报等手段,严防国际恐怖势力袭击美国本土的图谋,同时防范本土内潜在的个体恐怖威胁;二是在海外反恐行动中,与布什政府时期动用大规模地面军事力量的做法不同,奥巴马政府更倾向于实施针对性极强的特种打击。今年5月,本·拉登被击毙以及此次“基地”组织二号人物拉赫曼被打死,都是这一思路调整的重要体现。

  今年6月29日,美国政府公布新的国家反恐战略。该战略既是对“9·11”以来美国10年反恐作战的全面总结,也是针对近期全球恐怖形势变化所做的最新调整。其中,“手术刀”式的特种打击被确定为美国反恐战略新思维中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在也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等70多个国家及地区都有美国反恐特种作战的特征或迹象。与以往大规模地面军事行动相比,特种作战具有“高度精确”、“节约成本”、“减少负面舆论”等特征,可以较大程度地降低美国政府的财政压力,也可减少同相关国家的外交矛盾。

  不过,从长远来看,单纯击毙恐怖组织头目并不能从根本上遏制恐怖主义活动的蔓延。就在本·拉登被击毙后的几个月时间里,也门、利比亚和阿尔及利亚等国境内的恐怖主义势力呈现出迅速发展和向周边地区扩散的趋势。因此,美国也需要认清在反恐行动中运用特种打击这一方式所存在的局限性。

(责任编辑:UN100)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