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国际要闻 > 时事快报

解码乔布斯的“创新DNA”

来源:新华网
2011年08月30日12:12
  新华网北京8月30日电 最近一周来,苹果公司前首席执行官史蒂夫·乔布斯的退位及健康问题成为美国重大新闻,引发业界关注,公司股价起伏。美国媒体戏称,乔布斯的三长两短已成为苹果公司乃至硅谷行情风向标。回顾30多年的“乔布斯传奇”,人们常会说,乔布斯有超常预见力,然而对于现在的地位,恐怕十几年前他自己也不曾预见到。

  从十几年前濒临破产的“烂苹果”,到今天的美国市值最高、最具创新能力的企业之一,乔布斯重新执掌的苹果公司变化让人惊叹。乔布斯成为了苹果公司的灵魂,乃至IT行业的精神偶像。

  近年来,解码乔布斯的“创新DNA”在美国颇为热门,已有多部专著出版,比如《深入史蒂夫大脑》。在乔布斯宣布退位后,美国媒体也不断涌现各种总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综合来看,乔布斯敢创新、会“造梦”、求“完美”成为了一致看法,也是“未来乔布斯”的重要借鉴。

  敢于开风气之先

  乔布斯被认为具有敢于承担大风险的勇气。他不仅是硅谷“车库创业”的代表之一,也有遭受挫折后多次再创新业的经历。与一些公司创始人总是走不出过去不同,乔布斯不怕否定和超越自我,勇于进行新的尝试。

  比如,在1985年因经营理念分歧暂别苹果后,乔布斯执掌“PIXAR”动画电影公司,率先以数码技术改造动画片制作,推出《玩具总动员》等卖座动画片,甚至击败了动画业的“老大”迪士尼。而在1997年重返苹果后,他果断率领公司将重点由传统的电脑转向音乐播放器等消费电子产品,给公司新生,在iPod等大获成功后也没有“小富即安”,而是一方面不断通过研发对现有产品更新换代,一面大胆进军手机、平板电脑等看似没有多少空间的新领域。

  《华尔街日报》著名IT专栏作家莫斯伯格指出,乔布斯之所以在多个领域给高技术行业带来变革,是因为他愿意冒着风险尝试新想法,甚至敢于领风气之先、在新产品中舍弃当时在他人看来仍至关重要的软驱等技术。一些专家认为,不怕失败和敢于冒险,是硅谷创业和创新文化的核心要素,这在乔布斯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乔布斯的“敢”建立在非凡洞察力之上。他善于超前发掘消费者的“潜意识”需求,有人说他的想法经常领先其他人好几年。他曾引用福特汽车公司创始人亨利·福特的话说明预见力的重要:如果在汽车时代早期询问客户有何需求,很多人可能都会回答说“要一匹跑得更快的马”。

  正因如此,乔布斯看到了一个趋势,利用更小巧的装置来代替个人电脑完成上网等任务,技术上已越来越成熟,消费者对“小巧”和“个性”也有迫切需求。看准了这一需求,乔布斯才敢于让公司在传统的电脑之外,先后推出iPod音乐播放器、iPhone手机,乃至iPad平板电脑等多款小巧时尚的产品,进而领导公司转型。

  善于推销“新的意义”

  要想做大,首先做最好。乔布斯执掌的苹果之所以能奇迹般重新崛起,首先是顺应了市场需求,推出口碑极好的产品,进而脱颖而出。

  消费者对苹果产品的普遍印象是,看起来、摸起来、用起来都很舒服,这些虽然并非跨时代意义的重大技术突破,却能够让用户在视觉、触觉以及在使用产品过程中都获得愉悦,可谓功夫做到了家。然而乔布斯的成功秘诀不仅限于此。

  让用户群产生一种归属感,使消费者觉得自己与众不同,属于某类特别的群体,这才是苹果的独到之处。消费者往往从心底将自己与苹果产品联系在一起,和苹果公司描绘的“梦想”联系在一起。

  对于乔布斯的战略,硅谷资深分析家罗布·恩德勒形象地总结说,你总能看到一群天才聚在乔布斯周围,想着如何“兜售梦想”。传统科技企业通常拘泥于产品的技术细节,而乔布斯领导的苹果公司则与众不同,他们会告诉消费者自己的产品有多好,将会如何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消费者会因此而激动不已,并觉得拥有它会很酷。

  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教授罗伯托·韦尔甘蒂认为,以往的理论主要关注两类创新,一类由技术推动,一类为市场拉动。而苹果则代表了第三种类型,其团队在产品和服务方面的创新不是来自于市场,而是为了创造新的市场,推销“新的意义”,乔布斯堪称这一类创新的鼻祖。

  执着于“完美主义”

  乔布斯是一个著名“完美主义者”。在具体的创新实践中,他率领的苹果团队在产品研发过程中经常会进行反复修改。与其他企业在产品上堆砌越来越多的功能不同,苹果产品在设计方面尽可能简化,以方便用户使用。

  乔布斯喜欢从用户体验的视角对产品设计、制造等进行审视,经常自己试用最新的技术产品,然后以用户的身份将感受反馈给工程师等团队。如果说“魔鬼在细节中”,乔布斯“点石成金”、屡屡率苹果推出热门产品,恐怕也要归功于在细微处严格控制设计、制造质量的有效执行力。

  这种“完美主义”精神有时体现得近乎不近人情。如果对一个新研制的产品不满意,乔布斯会当着整个团队的面说:“你们在过去一年里做出来的所有东西,我们都要全盘否定,从头再来。而且必须加倍努力,因为已经没时间了。”他曾回忆说,这种情况经常出现,因为创新不仅仅是工程学和科学,也是艺术。

  “完美主义者”乔布斯不只关注技术,而是对艺术设计、建筑等都颇有兴趣。甲骨文公司首席执行官埃利森曾评价说,乔布斯“拥有工程师的头脑和艺术家的心灵”。乔布斯今年3月在发布iPad2时称,技术与其他因素的结合是苹果的独到之处,只有当技术与艺术、人文联姻,才能产生“让心灵欢歌”的结果。这番言论凸显出他在创新理念方面的高格调。

  研究和分析乔布斯的创新经验具有世界性意义。对于正在大力推进自主创新的中国各界来说,乔布斯提供了一个标杆和一面镜子。在希望以科技创新提振经济的美国,也出现“培养更多乔布斯”的呼声。

  《纽约时报》著名专栏作家弗里德曼去年曾在一篇专栏中呼吁,美国政府如果想要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就应采取措施大量培养像乔布斯这样的人才,“我们需要的是让数百万美国孩子,而不仅仅是让天才,重新对创新和创业产生热情。”这一呼声,反映了当前全球范围内对高端创新型人才的渴求。(综合驻旧金山记者毛磊、李宓,驻北京记者杨骏报道)

  作者:毛磊 李宓 驻北京杨骏
(责任编辑:UN966)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