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崔滨
针对海上漏油事故的责任界定和处罚,我国现在仅一部《海洋环境保护法》。因为相关法律的缺乏,多个民间机构和个人对康菲发起的诉讼,均无果而终。而作为官方的国家海洋局,也是在康菲溢油事件发生两个月后启动诉讼。
在捍卫我们的海洋生态、维护各方权益方面,,而此次事件,或许是促使我国相应法规建立的良好时机。
法律现有法律让民间诉讼无处发力
在经历了十多天的波折后,北京华城律师事务所贾方义律师,无奈接受了失望的结局。以个人名义对渤海湾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责任方康菲石油和中海油,以及主管部门国家海洋局的行政不作为提起诉讼后,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拒绝了他的立案请求。
就在贾方义失望而归的同时,盈科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环境与资源法律事务部主任赵京慰正在河北东部沿海的乐亭县和昌黎县,自发为渔民养殖户维权,但对于诉讼康菲争取赔偿金的目标,赵京慰并不乐观。因为现有的相关法律,让民间诉讼无处发力。
而在另一边,此前一直在中国低调运营的国际石油巨头康菲石油公司,正是扼住了中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制度漏洞的“命门”,才不惮于显露出傲慢。
迄今为止,《海洋环境保护法》是国内针对海上漏油事故责任界定和处罚的唯一法律法规。而除去对海洋水质破坏外,漏油本身还会对周边物种生态、渔业水产养殖及沿海居民健康构成持续性的影响,但这些目前均无法得到明确的法律保护。
让赵京慰烦恼的是,自己所代理的渔民对中海油和康菲的起诉,虽然经济损失可以根据2008年6月实施的国家标准《渔业污染事故经济损失计算方法》进行计算,但在法律人士看来,该计算方法在法律层面依旧存在诸多模糊地带。
政府维权不仅要强硬,还要专业
除了现行法律的贫乏之外,政府部门的角色至关重要。央视主持人赵普在其微博中说:康菲公司必须要为溢油付出代价,必须要为傲慢、失职、麻木付出代价。国家海洋局代表国家提起诉讼,第一不能软,第二要强硬,第三要专业。第三条最重要!能否维护利益,捍卫尊严,取决于诉讼团队的专业构成,取决于诉讼操作的专业性。
另有网友称,法制不健全,处罚机制不明确,维权意识不强,政府机构反应迟钝,纵容了康菲的傲慢。网友“羊肉泡魔”称,国家海洋局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溢油前后达三个月之久,一直没有拿出可行、严厉的措施,无异于纵容了事故的扩大和蔓延。
网友“维基基”建议从三方面努力,维权才有希望:以法律为武器,以舆论为先导,以政府为主导,与康菲好好打一场法庭内外的大官司,捍卫我们的权益,迈开与跨国公司打交道的最重要一步。
舆论 应呼吁各方形成合力
渤海溢油事故的确暴露了我们在处理危机事件的许多短板。有网友称,康菲石油公司如挤牙膏一般,不踩不出货,社会责任感为零。当务之急是,我们需借助舆论,集法律、政府、利益处罚、民间力量的合力,共同对其亮出红牌。
就溢油事件的反思而言,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认为,溢油事件应当促使我们加速法律建设的完善性,应该有更多的相应法律保护生态环境,必要的时候甚至考虑运用刑法,来打击环境污染的行为。
同时,通过立法建立重大环保事故赔偿基金,正成为越来越多法律人士的共识:赔偿基金应从石油公司每年的利润中抽取一定比例,一旦石油公司发生重大漏油事故,相关政府部门及时调查、确定因果关系,基金则负责赔偿。
另外,作为上市公司的中海油和康菲石油公司,不仅没有按照相关规定公布污染情况,而且也没有向投资者公布事件进展。此次中海油与康菲石油漏油事件,能否促成今后类似事故调查在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环境中进行,将会是与完善目前薄弱的法律监管体系同样重要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