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重庆现存抗战遗址395处居全国之最 保护很困难

来源:重庆晨报
2011年09月03日04:35

  保护遗址这些年

  近年来,我市把抗战遗址保护与“五个重庆”建设相结合、与主城区危旧房改造相结合,共投入5.2亿多元,对104处抗战遗址进行了抢救维修。专家建议,应尽快建立抗战大后方遗址博物馆,并尽快在全市启动抗战文物征集工作。

  应尽快建立抗战大后方遗址博物馆

  重庆现存抗战遗址395处,数量居全国之最;专家认为保护和利用好抗战遗址应和城市规划协调发展

  据重庆日报消息 昨日,市委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研究与建设工程协调小组办公室和市文化广播电视局联合召开重庆抗战遗址保护利用研讨会。与会专家认为,保护和利用好重庆抗战遗址,对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丰富城市景观、宣传和提升城市知名度、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遗址395处数量居全国之最

  重庆抗战遗址是指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迁都重庆至1946年5月5日还都南京期间,与抗战时期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有关的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的本体尚存或有遗迹存在;具有抗战时期特征(20世纪30—40年代),并在重庆地区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形成风格特殊且结构和形制基本完整的建筑;为纪念抗战时期重要历史事件或人物建立的具有典型意义或标志意义的建筑物、构筑物。

  市文广局介绍,全市共有抗战遗址767处。其中,现存395处,占51.5%;消失372处,占48.5%。重庆是全国保存抗战遗址数量最多的城市,现存的抗战遗址主要集中在“一岛”(渝中半岛)、“三山”(歌乐山、南山、缙云山)、“三坝”(沙坪坝、江津白沙坝、北碚夏坝)。

  保护利用应和规划协调发展

  近年来,我市把抗战遗址保护与“五个重庆”建设相结合、与主城区危旧房改造相结合,共投入5.2亿多元,对104处抗战遗址进行了抢救维修。

  市城市建设综合开发管理办公室主任徐千里表示,抗战遗址是重庆这座英雄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护和利用的工程中,既要注重遗址的本身价值,也要和城市的规划发展相协调。经过改造和新建的渝中区中山四路、李子坝抗战遗址公园,就是做了很好的衔接和专业水准的布置,得到市民很高的评价。

  重庆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陈蔚也表示,在做到与城市规划发展相协调的同时,分布有抗战遗址的区县也可根据各自资源打造自己的特色。对抗战遗址的保护和利用还应多添加科技含量,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比如绘制抗战遗址数字化地图、将全市抗战遗址资源存入数据库、对一些消失的抗战遗址绘制三维数字虚拟图等。

  遗址可吸引创意产业加入

  市社科院历史文化所所长张凤琦表示,当前,我市对抗战遗址的保护多集中在政治、经济类建筑及设施,而对抗战文化类遗址的保护利用还比较欠缺。她举例说,设在青木关中学的原国民政府教育部旧址、在南山黄桷垭重庆中药研究院的原中央工业实验所,以及在佛图关的原中英科学合作馆,许多市民都不了解,目前,这些遗址有的连保护牌都没有。抗战遗址也可吸引创意产业的加入,增添文化内涵。

  重庆历史文化名城专委会主任何智亚、三峡博物馆名誉馆长王川平共同提出,由于我市抗战遗址分布比较散,而且随着城市的拆迁、建设和开发,保护越来越困难,应尽快建立抗战大后方遗址博物馆。三峡博物馆研究员黄晓东则表示,建立该馆需要尽快在全市启动抗战文物征集工作。

  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市委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研究与建设工程协调小组办公室主任周勇表示,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国家有关部委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市抗战遗址保护利用工作,我市在组织领导、开展调查、立法保护、规划编制、抢救维修、合理利用、课题研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对于下一步抗战遗址的保护和利用,市里也将综合各方专家意见,使我市抗战遗址保护利用工作再上新台阶。

(责任编辑:UN602)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